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是为了南下印度洋,为何不直接从伊朗走呢?

宇全玩转过去 2025-01-05 21:08:39

20世纪70~80年代,苏联的国力臻于极盛,同时在全球推行战略扩张政策。与此同时,自沙俄时代就出现的“南下印度洋、寻找暖洋出海口”战略,再次映入苏联高层战略家们的视野。70年代中后期,苏联将南下印度洋的中转站,锁定在西亚小国——阿富汗。

阿富汗位于里海至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扼南北交通要冲,且矿产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颇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8世纪中后期,阿富汗虽然短暂建立起本民族的强国,但很快就没落。19世纪“大博弈”期间,阿富汗沦为沙俄和英国两大列强角逐的场所。

就如阿富汗本国的爱国人士所说:

阿富汗,如同夹在两头狮子中间的羔羊、两块巨石之间的鸡蛋,如何才能自保呢?

历史进入20世纪,大国在阿富汗的博弈照样没有停止。50~70年代,苏联在阿富汗境内的势力渗透逐步加剧,阿富汗渐渐“苏联卫星国化”。苏联急于将阿富汗打造成南下印度洋的兵站,也导致两国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在1979年,苏联出动部署在中亚的10万大军,占领阿富汗。

不过客观来说,苏联若想饮马印度洋,应该走伊朗这条路。因为伊朗濒临印度洋,还扼守着世界油库—波斯湾。而阿富汗只是个内陆国,占领它之后,还得继续南下占领巴基斯坦,才能到达印度洋。按照常理说,苏联走伊朗这条路线,似乎更加便于实现其战略。

而且,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巴列维王朝垮台,国内局势一度相当混乱。同时,伊朗的邻国伊拉克又虎视眈眈,欲对其开战。伊朗国内外形势都很严峻。按道理说,苏联此时趁伊朗政局不稳而动手,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苏联终究没有选择走伊朗这条路,而是直接选择阿富汗-巴基斯坦这条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可以概括为:伊朗,可以为援,但不可谋也。

第一,苏联没有把握一口气吃下伊朗。从数据上看,1979年,阿富汗面积65.5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多万;而伊朗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4000万。与国贫民弱的阿富汗不同,伊朗是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区域性大国,且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工业化发展。因此,苏联自认为没有把握一口气吃掉伊朗,而且会陷入比阿富汗还要深的“战争泥潭”。

第二,苏联同伊朗新政权已有合作。伊朗在1979年革命后,也同苏联进行过密集接触。伊朗领袖霍梅尼虽然骂“美国是大撒旦、苏联是小撒旦”,但出于反美需要,依旧同“次要敌人”苏联进行合作。1979~1981年,苏联同伊朗签订一揽子合作协议,承诺帮助伊朗援建100多个项目,还在伊朗境内建立起华约阵营外规模最大的情报监听站。因此,苏联没有动力出兵伊朗。

第三,苏联还指望着伊朗帮忙分担压力。70~80年代,苏联在中东的战略布局已经被打乱。首先是埃及签署戴维营协议,同苏联交恶,随后伊拉克的复兴党右翼崛起,逐渐肃清苏联势力,大有向法国、美国靠拢的迹象。在此情况下,苏联需要有一个新的“合作伙伴”,帮助其遏制美国势力在中东的扩张,而秉持反美政策的伊朗,同苏联的诉求不谋而合。

第四,苏联担心将伊朗逼到美国一方。伊朗革命后,反美情绪正值高涨之时,而苏联出于对抗美国的需要,也对伊朗进行了支持和利用。因此,苏联和伊朗虽然意识形态不同,但是在抗衡美国这个问题上利益相近。而倘若苏联悍然出兵伊朗,反而会破坏这种默契,将伊朗重新推向美国,这对于苏联的利益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综上所述,苏联没有动机占领伊朗,所以只能走阿富汗-巴基斯坦这条路,南下印度洋。而且,苏联自50年代就在阿富汗经营良久,对阿富汗的地缘情况、国内形势都相当了解。阿富汗10万正规军中,就安插了3000多苏联顾问。以苏联这等基层控制程度,拿下阿富汗大城市自然是轻而易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