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10块钱都卖不掉的椅子,如今价值千万,怎么回事?

乐菱聊文化 2023-12-30 18:17:14

中国的古典家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然而,这些家具的舒适度却不尽人意,尤其是那些坐垫很薄的椅子,让人坐久了会觉得酸痛。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西方的现代家居设计风靡全球,许多人开始追求软绵绵的沙发和床,把传统的硬木家具视为过时的东西。

那时,一些珍贵的古典家具被当作废品处理,甚至有的一对黄花梨圈椅,只能卖出区区10块钱。

幸好,近年来,人们对中国古典家具的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在一些拍卖会上,明清时期的家具成为了抢手的藏品,价格节节攀升。

2010年,一件“明代宫廷御制黄花梨交椅”在拍卖会上引起了轰动,最终以近7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了中国古典家具拍卖的历史纪录,也让这把交椅名垂千古。

01|坐着“不舒坦”的椅子,价值在哪里?

家具的使用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西方人追求舒适和便利,所以他们的家具设计注重实用性和人体工学;中国人重视礼仪和仪式,所以我们的家具设计体现了等级和规矩。

椅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后来才发明出来的。在唐代,有一种类似于椅子的家具,是由矮床和胡床演变而来的。

到了五代和宋朝,椅子才真正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引发了一种“高坐”的潮流。椅子的高度,象征了人的地位,所以越高的椅子越受欢迎。

在椅子刚刚出现的时候,是非常稀罕的,一般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使用,皇帝坐的叫“龙椅”,是权力的标志。

同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椅子也是男女不平等的体现,只有男子才能坐椅子,而女子只能坐在榻上或者是凳子上,否则会被人耻笑。

在北宋时期,椅子还是一种区分男女、尊卑的工具。我们经常说的“第一把交椅”,也说明了椅子所代表的地位。

02|坐姿礼仪,融于于“坐具”之中

在中国古代的坐具文化中,坐具的形式和功能,是受到礼仪制度和坐姿习惯的影响的。例如,在正式的场合,客厅里的椅子,要求人们端坐,显得庄重大方,但这样的椅子并不是很舒适。

相反,在私人的空间,书房里的椅子,也不是为了舒适而设计的。古人的娱乐方式很少,他们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房里,从事写作、绘画、阅读等活动,他们的屁股几乎和椅子长期紧密相连,甚至连皇帝也要在御书房里处理政务。

这样的椅子,不是很不人性化吗?

其实不然,我们的祖先设计的椅子,是有着深厚的科学和艺术内涵的。首先,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无可否认,一个字:美!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指明清两代的家具。明代是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家具的造型简洁而优雅,体现了一种高雅的审美。

清代的家具,外观上则更加华丽而精细,反映了一种奢侈的风格。

明清两代,坐具的种类繁多,有杌凳、条凳、春凳、坐墩、靠背椅、四出头官帽椅、不出头官帽椅、圈椅、玫瑰椅、交杌、交椅等等。

其次,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椅子的舒适度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体验才能感受到的。

坐古椅子是一种修炼,对人的腰、肩、腿都有益处,而坐沙发虽然一时很舒服,但是长期下来对身体却不利。

所以,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差异,只有习惯了古椅子,才能体会到它的舒适之处。

古代的坐椅,符合简约的人体工程学,特别是圈椅、弯曲椅背的靠背椅、官帽椅,这些椅子都比较适合人体的背部曲线,让人坐起来感觉舒服。

古人为了专心读书,不惜用各种方法来提醒自己保持清醒,所以书房的椅子,要求读书人坐下来的时候背部要挺直,不能像现代的椅子那样可以随意靠着。

适当的椅子扶手高度,可以让人的手臂有一个支撑点,使人体保持平衡;合适的坐垫软硬度,可以有效地缓解腰椎的压力,使坐姿保持稳定,减少疲劳的产生。

古代的高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它不仅有着优雅的造型,还有着实用的功能。

有人可能会疑惑,高椅上坐久了,腿悬空,不会感到酸痛吗?其实不然,高椅上都有脚踏,让人的双脚可以放在上面,形成一个直角,这样既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又可以放松肌肉,避免麻木。

冬天的时候,脚踏还可以隔绝地面的冷气,让人感到温暖。

另外,高椅还可以搭配坐垫和椅褡,增加舒适度和美观度,让人坐得更舒服,更有品味。

写在最后:

古人说,“器以载道”,意思是物品可以反映出人的思想和境界。坐椅作为一种日常用品,也蕴含着古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

古代的高椅,看似不够舒适,其实是古人的一种自我修养。他们不追求一时的享受,而是注重长远的健康,用高椅来锻炼身体,培养气质。

你对这样的椅子有什么看法呢?你是否愿意体验一下古人的生活方式呢?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