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小朋友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个人拥有一根弹性极佳的绳子,原长为100米,且每秒钟会伸长100米。此时有一只蚂蚁在绳子的一端,以每秒钟0.01米的速度爬行,那么这只蚂蚁坚持不懈地爬,能否爬到绳子的另一端呢?乍一听似乎不太可能。毕竟绳子伸长速度是每秒钟100 米,而蚂蚁速度仅为每秒钟0.01米,蚂蚁怎么可能追得上绳子呢?但实际上答案是肯定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蚂蚁爬绳之数学求解与缺陷
假设这根绳子一端系在树上,原长L0为100米,并且以每秒钟100米的速度均匀伸长。需注意,这是一根弹性绳,伸长时每个部分都均匀伸长,并非只有末端移动。此时有一只蚂蚁在绳子左端,正以0.01 米 / 秒的速度向右爬行。我们来看看这只蚂蚁能否爬到绳子的另一端。
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数学方法来求解。这个方法是求什么呢?我们想求出在T秒时,蚂蚁爬过的绳子比例。在第一秒钟,蚂蚁爬了0.01米,此时绳子长100米,所以它爬过的比例是0.01÷100。第二秒,蚂蚁又爬了0.01米,绳子长200米,蚂蚁爬过的比例是0.01÷200。第三秒,蚂蚁再爬0.01 米,绳子长300米,以此类推,到第T秒时,蚂蚁爬过的比例是0.01÷(100×T)。这个式子可以化简为 1/10000×(1/1 + 1/2 + 1/3 + … + 1/T)。这叫调和级数,当T趋近于无穷时,1/1 + 1/2 + 1/3 + … + 1/T 约等于lnT(忽略微小差异)。
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算出当比例达到1时,蚂蚁就爬到绳子的另一端。此时T 等于e的10000次方。如果计算出来,这个时间非常长,约为8.8×10 的4342次方秒,或者2.8×10的4335次方年。要知道宇宙从形成之初到现在也只有138亿年。所以蚂蚁爬到绳子另一端只是理论上可能,实际上它活不到那一天。
不过这种方法存在缺陷。因为第一秒钟绳子并非一直是100米,而是从100米变为200米,但我们计算时认为一秒钟内绳子一直是100米。第二秒钟绳子也不是200米,而是从200米变到300米,以此类推。而且在使用调和级数时也有近似处理。所以这两步近似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二、蚂蚁爬绳之物理方法
那能不能更准确地表述这个结果呢?还有一种物理方法。我们可以求出在T秒时蚂蚁爬过的角度。把绳子画成一个圈,100米长的时候是一个圈,200米长的时候是一个更大的圈,随着绳子不断膨胀,我们认为这个圈也在不断变大。如果蚂蚁在某一点不动,它在绳子上的角度不会改变。比如蚂蚁最开始在A位置,绳子膨胀后它的位置会变化,但角度不变。蚂蚁往前爬就意味着它的角度在不断变化。如果把绳子看成一个圆圈,那么蚂蚁在绳子上就是在做圆周运动。所以我们想算一下在T秒时蚂蚁爬过的角度。当这个角度达到一圈,也就是2π时,蚂蚁就爬到了绳子的另一端。
具体计算如下:首先计算圆圈的周长,即绳子的长度L= L0+U×T,其 L0是100米,U是100米/ 秒,T是一段时间。那么半径R=L÷(2π)=(L0+U×T)÷(2π)。蚂蚁的角速度等于线速度除以半径,即ω= 2πv÷(L+UT),其中V是蚂蚁的线速度。蚂蚁爬的角度等于角速度乘以一小段时间dt,对角度从0到T积分,当结果等于2π时,蚂蚁就到达绳子的另一端。化简后可得积分从零到T的 [1+(1/T)]×dt =10000,最后算出来T=e的10000次方减1。可见与不精确的结果相比,精确结果只是减了1,差别不大。
三、理论延伸与新问题思考
这个理论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宇宙是均匀膨胀的,那么不管膨胀速度多快,从宇宙的一点发出一道光,一定可以到达宇宙的其他任何一个点,哪怕宇宙膨胀速度超过光速也能做到。但事实上,宇宙膨胀并非均匀的,离我们越远的地方膨胀速度越快,这是哈勃定律告诉我们的。所以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这根绳子不是均匀伸长的,而是离起点越远的地方伸长速度越快,离起点越近的地方伸长速度越慢,就像宇宙膨胀一样,那么这只蚂蚁还能爬到绳子的另一端吗?思考出答案的小朋友,不妨把答案写在评论区里。
文本来源 @李永乐老师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