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贬谪儋州,栖居官舍遭驱逐,自置土地建堂屋,命名:桄榔庵!
一 代文宗东坡居士塑像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
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
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
苏轼:《新居》
随着苏东坡挥笔洒脱写下诗文《新居》,一座经其亲手垒筑的新屋在儋州中和镇落成,屋堂环桄榔绿林,主人趣意盎然,取名:桄榔庵。
桄榔庵就是苏东坡贬居于海南儋州居住的惟一故居,900余年来,成了众人瞻仰之地。
中和镇一角
中和镇,儋州西北面,古儋州州治。
古镇值得夸耀的文化遗迹最出名的就有“东坡书院”;而此次前去,更多的情怀是拜谒苏东坡在中和居住三年的旧居——桄榔庵。
桄榔庵位处镇南侧郊外,地势平坦,远眺郊野——
稻子熟了,粒粒金橙;
微风拂吹,谷浪滚滚。
这片演奏丰收喜悦的稻田就是“东坡田园”。
桄榔庵旧址就位于田野边;苏东坡入住后,在此吟诗会友,躬耕自取,村民乐于把田地称为东坡田园。
迈着怀古与追思的脚步,踏着田间小道,闻闻飘洒稻香,时间空转,把荡漾的心情拉回到了那个年代。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七月,苏东坡(1037-1101年)自广东惠州再遭贬谪海南儋州,职位降为琼州别驾(知州里的闲职文人)。
时任昌化军使的州宫张中敬仰苏东坡威名,并尽心照顾,安排苏东坡、苏过父子居住官舍。
元符元年(1098年)四月,朝廷派遣察访岭南湖的南提举常平官董必,得悉被贬谪的苏东坡职位卑微,竟然栖住官舍,顿怒,特派官使把苏东坡驱逐出官舍。
因此事,州官张中也受牵连遭罢免,调离他处。
时年苏东坡61岁,处境窘迫,暮影凄凉。
张中与当地居民十分同情,合力相助,帮助苏东坡在城南偏郊的桄榔林中修筑茅堂三间。新居位处绿叶骄阳的桄榔林中,苏东坡心情怡愉,命名“桄榔庵”,手起笔落,并写诗文《新居》以示庆贺,作《桄榔庵铭记》以记其事。
桄榔庵遗址一角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主人心胸豁达,窘境中,不忘笔墨调侃心境;感受新居虽然低矮,而快乐无穷;官舍好吗?即使遭贬谪至此了,还被驱逐不让居住。诗人困难的处境与地方民众的厚爱中得以慰藉。
苏东坡在桄榔庵居住三年后,遇赫北上,这成了他在海南留下的惟一的故居,意义重大,承载了苏东坡谪居海南三年的生活写照。
桄榔庵遗址一角
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春,官员著名文学家范梈查访海南,寻找苏东坡居住旧址桄榔庵,并在原址上建堂三间,作“东坡祠”。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州韩佑在桄榔庵旧址上建苏公祠。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官府在此兴办"桄榔书院",
宣统二年(1910年)改为儋州中和高初小学校。
民国初年,桄榔庵上建筑物尽毁。
在历史迭移中,变幻莫测,此地的建筑物已毁没,空余桄榔庵遗址。
桄榔庵遗址一角
如今,遗址用泥砖砌墙半围的菜园,面积约5600平方米,园中蔬菜碧绿,生机盎然。
中正碑
一块巨大的“中正碑”立于园中,部分石基、石墩半身陷泥半身绿叶遮盖。
中正碑
巍然矗立的石碑俨然驻守着主人旧居的最后时光。
“东坡”已成为儋州的文化符号,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此情古;桄榔庵必定成为后人敬仰游览的胜迹,正如先贤来此瞻仰留下的一对联写道:
桄榔燕息人犹妒,
积棘鸾栖地以传。
也就是桄榔庵虽为简陋庐舍,而因苏东坡居住于此而蜚声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