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吕雉与武则天,同样是女主临朝,为何结局却天差地别?这里面,藏着怎样的权力玩法?
一、攻心为上:吕雉与武则天的权力获取之道
吕雉的权力来源很简单—— "打江山"。她是跟着刘邦一路打天下的功臣。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能上马打仗的女子本就罕见,更何况吕雉还经常参与军事谋划。
建立汉朝后,吕雉就开始布局。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吕雉立刻扶持儿子刘盈即位。但她没想到,这个儿子成了她最大的软肋。
"母亲,我真的很喜欢那个宫女......"在一个深夜,刘盈向母亲吐露心声。
"荒唐!你是皇帝,怎能与低贱的宫女往来!"吕雉暴怒。
反观武则天,她的权力之路走得极其圆滑。初入宫时,她只是一个五品才人。但她很快抓住机会,在李治面前展现才华。
"陛下,臣妾以为这份奏章中..."武则天总是能提出独到见解。
李治惊讶于这个妃子的才智,逐渐将朝政交由她处理。武则天从不强求,而是用温和的方式让皇帝心甘情愿交出权力。
更妙的是,她懂得借力打力。当朝臣反对她干政时,她立刻示弱:"臣妾不过是替陛下分忧,若诸位大臣反对,臣妾这就告退。"
这一招让李治不得不站出来支持她。渐渐地,武则天成了实际的"常务副皇帝"。
两相对比:吕雉靠强取豪夺获得权力,结果树敌太多;武则天则通过柔性政治赢得人心,为日后称帝打下基础。
二、帝王心术:一个重女轻男,一个重男轻女的奇妙对比
吕雉执政后,大封诸吕为王。她的侄子吕台被封为吕王,侄孙吕通被封为燕王。但最让人侧目的是,她居然让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也被封为诸侯王。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大臣王陵苦谏。
吕雉冷笑:"你们刘氏诸侯作威作福就行,我吕家就不能享受荣华?"
她重用女儿外孙,打破了汉朝立国之本,为日后吕氏被诛埋下祸根。
武则天却恰恰相反。她对亲生儿子都严加管教,更别说娘家人了。当武三思想获得更大权力时,武则天当众训斥:"汝不过外戚,岂敢觊觎非分?"
她甚至不惜清洗自己的兄弟姐妹。当得知武承嗣行为不端时,立即下令削官。
"母后,承嗣毕竟是您的侄子啊。"李显不解。
武则天正色道:"治国如治家,若连自家人都管不好,如何让天下人服气?"
正是这种态度,让文武百官对她放下戒心。
三、命运转折:临终布局决定千秋功过
"太后病重,诸位大人速来商议大事。"公元前180年,吕雉突然暴毙。
她走得太急,以至于没来得及巩固吕氏的统治基础。更糟的是,她扶植的继承人刘弘年幼无为,无法镇住朝局。
陈平、周勃等老臣很快联手,以"非刘氏不得王"为名,发动政变。短短数月,吕氏满门被诛。
而武则天在位期间就开始考虑交权问题。她先是试探性地让李显监国,观察其能力。发现李显性格温和,可以托付后,便开始有计划地放权。
"天下之势,终归刘氏。"她看得很清楚,最终选择顺势而为,主动让位给李显。这一决定,不仅保全了武氏家族,还为自己赢得了善终。
四、血脉传承:两个家族的兴衰启示录
吕雉死后,吕氏家族显露出致命弱点——无人可用。吕台、吕产等人沉迷享乐,毫无统治才能。当政变发生时,他们甚至来不及组织有效抵抗。
"吕氏子弟,尽皆诛之。"一纸诏书,曾经显赫一时的吕氏,化为历史尘埃。
武则天则深谙"人才为本"的道理。她培养了一批能臣干将,如张柬之、狄仁杰等。更重要的是,她让武氏子弟通过科举入仕,而不是靠裙带关系。
"官职非你们的世袭财产。"她常这样告诫族人。
正因为打下了人才基础,武氏家族才能在她身后继续显贵。其中不少人成为唐朝的中流砥柱。
总结:
纵观两位女性帝王的统治之路,权力的获取方式、家族管理方法、交接权力的智慧,都深刻影响着她们的最终命运。
参考文献:
1.《史记》司马迁
2.《资治通鉴》司马光
3.《新唐书》欧阳修、宋祁
4.《旧唐书》刘昫等
因为武则天死后当皇帝的还是她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