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场上,志愿军狙击手张桃芳凭借一杆没有瞄准镜的老式莫辛·纳甘步枪,将美军士兵的正常生活搞得一团糟。
上甘岭战役除了失败让美军难以启齿外,我军发现战场上大量的美军罐头,也成了美军不愿谈起的伤痛。
他们不敢露头,不敢随意活动,甚至连上厕所都得三思而后行。逼急了的他们只能在罐头盒里解决生理问题,再偷偷扔出工事外。美军士兵们狼狈至极,只能无奈地抱怨一句:“要怪就怪张桃芳!”
而张桃芳,这位被美军称为“死神”的中国狙击手,究竟是如何在战场上将敌军逼到这般地步的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与较量?
上甘岭的特殊战场上甘岭,这个位于朝鲜半岛中部的小村庄,因1952年的那场震惊世界的战役而闻名。上甘岭战役不仅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军事较量,更是一次士气、勇气、毅力的极致碰撞。
上甘岭两侧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虽仅仅占据3.7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成了中美双方争夺的焦点。美军希望以迅速占领这两个高地为突破口,迫使志愿军后撤,以谋求在谈判桌上的主动权。而志愿军则誓死守护这片阵地,不让敌人有一丝得逞的机会。
美军起初信心满满,甚至宣称“上甘岭五天必下”。他们动用了300多门重炮、27辆坦克,整整八小时不间断地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进行猛烈炮击,将这片阵地削低了足足两米。
然而,五天过去了,美军不仅没能拿下这块阵地,反而被志愿军顽强的抵抗和巧妙的坑道战弄得焦头烂额。
战斗中,美军士兵面对的是无法想象的顽强抵抗,特别是在冷枪冷炮运动的攻势下,他们的士气跌入了低谷。志愿军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有着像张桃芳这样的战斗英雄。
狙击之神张桃芳要说张桃芳,那可真不是个一般人。他出身于江苏兴化,1931年生人,从小玩着爷爷的鸟枪长大,对枪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1951年,张桃芳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随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
刚开始,他的表现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相当尴尬。第一次在团里组织的射击比赛中,张桃芳信心满满地参赛,结果三发子弹全脱靶,被大家戏称为“三个大烧饼”,还被罚去厨房打下手,这下可把他臊得不行。
但张桃芳不是轻易服输的人。他暗下决心,要掌握这把莫辛·纳甘步枪。他不厌其烦地练习瞄准,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天气如何,他都坚持着。为了增强臂力,他自制了几十斤重的沙袋挂在双臂上,每天练习举枪、瞄准,练到手臂抬起不颤抖,枪口指哪儿就是哪儿。
经过几个月的苦练,张桃芳的枪法越来越好,甚至到了闭上眼睛都能精准命中的地步。1953年1月,张桃芳所在的部队被调往上甘岭前线。
面对敌人的猖狂态度,志愿军下达了一条“不得主动开枪”的纪律,美军发现志愿军这边不先开枪,于是胆子越来越大,不仅在阵地上晒太阳,还公然对着志愿军阵地做出种种挑衅行为。
看到这些,355团的副团长徐世祯忍不住了,他用冷枪干掉了七名敌军,并因此得到了上级的嘉奖。这也促使志愿军全面展开了冷枪冷炮运动,张桃芳的传奇也就此开始。
初到狙击阵地,张桃芳并没有立刻创造战绩。由于缺乏打移动靶的经验,他的子弹常常打偏。但张桃芳毫不气馁,他一面向老兵请教,一面不断地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周的练习,他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狙击手。
短短一个月,张桃芳用240发子弹,击毙了71名敌军。此后,他的名字迅速传遍了整个阵地,连美军都知道中国志愿军里有个“死神”,谁被他盯上,谁就得死。
美军的困境:罐头里的尴尬张桃芳的存在让美军士兵如坐针毡。他们只要稍微露头,就可能被张桃芳的子弹击中。这样的恐惧使得美军的生活变得极为困难,尤其是如厕问题成了他们的噩梦。白天根本不敢离开工事,哪怕是上厕所也不敢轻易冒险。
怎么办呢?没办法,美军士兵只能用罐头盒来解决问题。罐头吃完了,罐头盒留着,成了他们最不想要却不得不接受的“移动厕所”。
每次如厕后,他们把罐头盒盖好,再趁夜色或敌方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把罐头盒丢到工事外。就这样,罐头盒成了上甘岭战场上极为特殊的“战利品”。
可以说,张桃芳的冷枪不仅精准,而且彻底摧毁了美军士兵的士气,让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困境。在美军的眼中,张桃芳就像是随时出现的幽灵,没人知道他藏在哪里,但只要露头,就有可能成为他的目标。
面对张桃芳的威胁,美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对付这位神出鬼没的狙击手,美军专门从本土调来了一位王牌狙击手,这位狙击手代号“幽灵”。他的任务只有一个——找到张桃芳,并将其击毙。
1953年夏天,张桃芳像往常一样,来到了狙击阵地。突然,他感到头皮一阵发麻,紧接着,一发子弹擦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
张桃芳本能地低下了头,迅速判断出对面一定来了高手。为了确认对方的位置,张桃芳试了很多方法都没用,双方比的就是耐心。
于是,张桃芳决定冒险,他在壕沟里匍匐前进,到达尽头后猛然跳起,快速跑过一片空地。对方果然开枪了,子弹打在他脚下的泥土上,溅起了一片尘土。
通过这次试探,张桃芳确定了对方的方位。随后,他悄悄移动到一个新的射击点,瞄准了对方隐藏的方向。就在这一刻,对面的狙击手似乎也发现了张桃芳,两人几乎同时开枪。
电光火石之间,子弹擦着张桃芳的头皮飞过,而张桃芳的子弹则准确地击中了对方的额头,“幽灵”艾克上校倒地毙命。
这一战,张桃芳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再次证明了自己的狙击技术,也让美军的士气再次受到了沉重打击。
冷枪冷炮运动的胜利张桃芳的英勇事迹只是冷枪冷炮运动中的一个缩影。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冷枪冷炮运动为志愿军赢得了大量战果,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士气。美军士兵在张桃芳们的狙击下,昼夜不得安宁,不得不挖掘工事进行防护,甚至连吃饭、喝水、如厕都成了问题。
志愿军则凭借这种战术,在装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打出了一场场漂亮的胜仗。张桃芳在上甘岭战场上的表现,为志愿军狙击手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军队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3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张桃芳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在上甘岭战役之后,美军对张桃芳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这位没有瞄准镜、凭借一杆老式莫辛·纳甘步枪就能打出214个战果的狙击手,被美军士兵称为“死神”,甚至在美军发布的世界十大狙击手排行榜中,张桃芳也名列其中。
而与其他狙击手不同的是,张桃芳使用的并不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狙击步枪,而是一把连瞄准镜都没有的老式步枪。
几十年后,当美国回顾抗美援朝战争时,曾有军事专家感叹:如果考虑到武器装备的差距,张桃芳的排名可能还不止于此。张桃芳不仅打击了美军的有生力量,更在心理上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阴影,这也是冷枪冷炮运动的核心所在。
这场看似简简单单的狙击战,实际上是一场意志与智慧的较量。美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与装备优势,在战场上不断施压,但志愿军却凭借灵活的战术、顽强的意志,反复将美军逼入困境。而张桃芳,就是这种精神的最佳代表。
上甘岭战场上的罐头盒,装的不仅仅是美军士兵的屈辱,更是志愿军战士们无畏顽强的精神。张桃芳,这位用冷枪让美军不敢露头的狙击之神,用他的行动证明了,即使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只要有勇气、有智慧,就能够战胜强敌。
这场狙击战,虽然只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小片段,却足以让人铭记于心。张桃芳的名字,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
参考资料: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人民网.2020年10月29日
《狙击手》即将上映,原型人物是闻名中国军队的一级英雄.澎湃新闻.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