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张扣扣这个名字因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而家喻户晓,22年的积怨让他最终在大年三十那一天,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三条人命。张扣扣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与家庭的悲剧,它更是社会、法律、公平与复仇之间深刻冲突的一个缩影。
张扣扣出生于1983年,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王坪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他与姐姐张红每天骑车去上学,甚至经常早上不吃饭,一直到中午才有机会填饱肚子。
尽管生活贫困,张扣扣的成绩还算不错,在初中时还能考到80多分。如果没有发生那场意外,他的人生轨迹也许会截然不同,或许他能继续读书,考上高中,甚至在未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1996年一个夏日的傍晚,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那天张扣扣的母亲汪秀萍与邻居王自新的儿子王富军发生了争执,汪秀萍路过王家的门口,因为之前两家因为经济利益积怨已久,汪秀萍在言语上不饶人,甚至直接朝王富军吐了口水。王富军是个年轻小伙子,自然无法容忍这样的侮辱,回以一巴掌。这一巴掌成为了冲突升级的导火索,汪秀萍和王富军在路边扭打在一起。
很,双方家人都参与了进来,场面混乱不堪。张扣扣的姐姐还递给母亲一根钢条,用来攻击王家人。就在这场混战中,王家三儿子王正军拿起了一根木棒,砸向了汪秀萍的头部。这一击直接致命,汪秀萍很快倒地不起。
这个事件成了张扣扣人生的分水岭,当时的张扣扣只有13岁,他亲眼目睹了母亲在这场冲突中被打死的全过程。这一景象深深刻进了他的心里,不仅是母亲的突然离去,还有那个夏天随之而来的种种惨烈场面。汪秀萍的尸体被送到医院抢救,但最终无力回天。
更令人震惊的是,随后的法医解剖就在张家的门口进行,村民围观,张扣扣和姐姐站在旁边,看着法医将母亲的头皮切开,锯开头骨。这样残忍的场景给年幼的张扣扣留下了极深的心理创伤,从那一刻起,复仇的种子便在他心中种下。
那次冲突后,王正军因“故意伤害致死罪”被判有期徒刑七年,最终仅服刑四年便因家庭经济困难提前释放。张家对此判决极为不满,认为不仅仅是王正军,王富军以及父亲王自新也应该承担责任。
张家向法院提出赔偿10万元的要求,但最终到手的只有不到2000元,扣除葬礼费用后所剩无几。更令张家人愤怒的是,王自新的大儿子王校军在政府部门工作,张家怀疑整个事件因为“官官相护”而没有得到公正的判决。
母亲的去世和法律上的挫败,使得张扣扣的生活逐渐陷入阴影。初中毕业后,他参军入伍,但在军队中他从未放下复仇的念头。在一次填写入伍原因的表格时,他写下了四个字:“为母报仇”。这样的理由让他的军官感到不安,之后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
然而这并未改变张扣扣心中的执念,复员回家后,他离开了家乡,开始在全国各地打工,生活并不顺利。他先后在广州、浙江、山东等地做保安、搬运工,甚至还短暂地从事过传销,但始终没有找到稳定的出路。张扣扣的生活漂泊不定,但复仇的念头从未远离他的心中。
到了2017年,张扣扣从阿根廷回国,回到了家乡帮父亲收割稻谷。这个普通的回家行为似乎并未引起任何人的警觉。事实上张扣扣的外表和行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暴力倾向,他不抽烟、不喝酒,甚至很少与人发生争执。
他的朋友张小万回忆,张扣扣是个性格开朗的人,每年春节回乡时,他们都会见面聊天。尽管张扣扣曾提到过“为母报仇”,但这在朋友眼里只是年轻人说的大话,谁也没想到,他真的会行动。
时间到了2018年的农历大年三十,村子里的人们忙着准备团圆饭,迎接新年。而此时的张扣扣,正在为他长达22年的复仇计划做最后的准备。中午时分,王家的两兄弟,王正军和王校军,刚刚上完坟,准备回家。张扣扣戴着口罩,突然从路旁冲出来,手持利刃,先后将两人刺倒在地。他迅速而精准地执行了自己的计划,确保两人无法生还。
随后他径直走向王家,在院子里将71岁的王自新杀死。完成了这一系列冷酷的行动后,张扣扣并没有立即逃跑,而是在村中焚烧了王家的汽车,向村民们高喊“22年的仇,今天终于报了”。
这起复仇杀人案震惊了全国。张扣扣在两天后自首,并坦然承认了自己的动机:“为母报仇”。他的行为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因为母亲的惨死而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是正义的化身;但也有许多人指出,张扣扣的复仇是对法律的藐视,是对社会规则的破坏。
在现代社会,法律应是解决纠纷的唯一途径,复仇这种私力救济在法治社会中是无法被接受的。
张扣扣的故事,远远超出了个人情感的范畴,它揭示了复仇、社会公平与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复仇自古以来便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正当的情感宣泄,但在现代社会,复仇早已被法律所禁止。
张扣扣的行为让人们反思,法律的公平和社会的公正能否真正解决长久以来积累的怨恨?如果当年的判决能够更加公正,张扣扣是否会选择另一种生活?而王家是否也会因此避免这场悲剧?
最终张扣扣用三条人命结束了自己心中的仇恨,但这一代价无疑是极其沉重的。张扣扣的故事,既是个体的悲剧,也是社会的警钟。
参考资料
《复仇与法律—兼评张扣扣案》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 第2期
《法治在线—22年后的报复》 CCTV1
张扣扣是谁资料照片 为母报仇张扣扣杀人案始末原因 2018-02-22 08:37·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