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4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在世界会客厅举行,现场共有500余位嘉宾出席大会,十多个国家的近百位外籍企业家参会。这已经是大会第四年面向全球招商推介,分享上海的经济活力、创新活力、城市魅力和投资潜力,诚邀海内外企业投资上海、扎根上海。
大会以“沪链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各地广发英雄帖,持续深化上海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参与感与贡献度。“链”不仅是建立联系、产生交集,更是全产业链式的深层次合作对接。通过搭建一个全球化、高规格的对话平台,详细列出“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机遇”清单,各方形成合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上海高质量、加速度发展。
现场集中签约了一批重点产业链项目,21个规模大、能级高、带动强的重点产业链及细分赛道代表性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524亿元。据悉,上海引进的重点项目,既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又涉及新能源及储能装备、民用航空、船舶海工等细分赛道。
事实上,上海的招商活动一直在国际和国内常态化进行,去年上海同时开启了“投资上海·全国行”和“投资上海·全球行”系列活动。仅全球行,上海市各区出国招商便有300余次,相继前往新加坡、印尼、泰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瑞士等国家。与之对应的,各国投资者到上海考察也非常活跃,苹果CEO库克、特斯拉CEO马斯克等世界500强全球高管密集来沪。
2023年,上海市区协同联动,加大工作统筹和招商推进力度,全市招商引资形势持续向好。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1700项,计划总投资超1.5万亿元,实现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和投资双增长。
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吸引和利用外资,一些重大项目也选择落户上海。比如,美国本土以外首个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落户上海,全球制药巨头莫纳德将中国首个药厂落户上海,树立起上海重点外资项目建设新标杆。目前,上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500亿美元,7万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现在看来,上海之所以能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显著成果,其关键仍在于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从2018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0年(最新评比年份)的第31位,上海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营商环境没有最高,只有更好。上海自2018年以来已经连续7年发布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聚焦企业关心的问题,强调系统集成、持续迭代升级,累计推出1101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旨在持续打造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上海提出,加快建设“(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体现为:全力促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以及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强化市区协同和一盘棋统筹,聚焦一批重点产业链,按照“一链一方案”制订相关招商方案,全力打造优势互补、生态良好的产业布局。会上,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宽禁带半导体、生物制造、元宇宙、大飞机、大型邮轮、商业航天、新材料、氢能共10个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机遇发布。产业集群涵盖不同赛道和产业链,产业链又分为上中下游的关联项目,想要快速建立产业集群,捷径就在于产业链招商。
从“项目招商”到“产业链招商”,表明上海的招商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初级阶段的项目招商,希望通过产业链招商快速打造出成熟的产业生态。寄希望于借助产业链招商加速现有产业的链化延伸、补缺,做大规模、做优配套、集中投入,极大缩短产业集群培育周期,提速上海经济。
上海本身具备产业链承载能力,能够承载产业链落地后所需要的大量人才、技术、投资、组织管理等方面具备的要素条件,以及政府在财政、配套、服务、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能力。并且有实力攻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进而全方位掌控整个“微笑曲线”,让项目落地更稳定、更良性,让经济转型更长远、更彻底。
产业链招商不仅可以使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资源要素实现有机整合,避免行业内的供需错配,使供给更加精准有效,还能通过产业链条上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良性竞争,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促进优胜劣汰,延长产业的寿命周期,实现产业能级的快速跃升。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能够有效降低物流等成本,补齐创新等短板,形成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能为地方政府调结构、转方式起到核心支撑作用,也是不容易垮掉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产生巨大的吸附效应,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相关企业加入到这个良好的产业链中,寻求最大的商业利益。
外资企业首次落户中国会需要从0到1寻找供应链合作,也需要时间打通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还有可能面临“水土不服”的状况。而上海的产业链招商将一站式解决外资准入市场所面临的诸多困难,生产要素汇集打包创造最有利的成长土壤,极大缩短它们从科研到商业化落地的周期,并且极大提高了依附于产业链生存的成功概率。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卖产品、制造产品、创造产品”三个阶段,上海正在做深做透“创造产品”的第三阶段,帮助外资企业更好的融入本土研发创新体系中。
随着上海产业集群的崛起和产业链的完善,本地供应链的完备性与配置能力较强,再加上庞大的市场需求,让他们在短期内难以找到可以匹配的代替者,一旦外迁必然将付出较大的成本。过去的模式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链分工合作,现在上海正在缩短产业链在空间上的距离,甚至充当外资进入中西部城市发展的翘板。
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明细了产业供需两端,打破了信息壁垒,让资源合理配置有了更精准的抓手。比如本次大会公布的十大细分产业链投资机遇,正是把上海具备发展优势和投资潜力的赛道放在桌面上,相当于一份产业发展指南,以便政务部门、投资机构、科研院校开展相关工作的同时,借助大会的传播优势为今后在沪创业投资指明了方向。
从上海公布的重点产业链来看,持续夯实本地经济中的实体成分,全产业链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深入,巩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竞争力以期实现自主可控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此外,上海在吸引外资方面还需提升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营商环境、金融体系、科研规模、法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稳定增长预期仍是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基本前提,通过产业链招商切实稳住外资制造业在华供应链,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稳住外资龙头企业。更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增强上海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充当“链主”的身份,实现上海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