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歌,形式浪漫的纪事诗

草木易春 2024-04-03 12:05:10

乐府诗形成于汉朝。汉武帝时期设立名为“乐府”的音乐管理的政府机构,搜集民间和文人的歌谣,以备祭祀时用。“乐府”是一种带有音乐性诗歌的名称。可见,乐府诗歌的形成是和音乐的流行是相关的。文化受政治思想的影响。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使乐府诗歌的内容注重对儒家经典的传承。《帝临》、《青阳》都是祭祀时用的歌曲,儒家主张敬天地。这些思想影响了当时的乐府诗歌创作。

《长歌行》、《木兰诗》等是比较常见的民间诗歌。《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并称为“乐府双璧”。这些诗歌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民间风貌和一些民间的事件,具有一定的文史价值。《陌上桑》描写了一位民间女子不畏权贵的精神。《上邪》则是一首比较出名的爱情诗。

从形式上看,乐府诗与汉朝时期同样流行的骈俪文和赋不同。骈俪文一般是四、六句,追求结尾押韵的韵母。赋属于宫廷文学,辞藻华丽,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格式,是一种散文。骈俪文与赋都带有宫廷诗歌的风格,乐府诗的内容除了封建朝廷所作的音乐,其大部分诗歌来源于民间,其格式比较自由,不过于追求押韵,题材是叙事诗,拥有很强的平民视角。由于诗歌多来自民间,没有宫廷诗的华丽,更加朴实、灵活。从内容上看,乐府诗与《诗经》中的诗歌大都都来自民间,但乐府诗的内容更加重叙事。

到了魏晋时期,文坛上出现了建安三曹,分别是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操擅长写乐府诗。他的乐府诗糅合了骈俪文的四、六句,只是语句上不追求押韵。

曹操的《短歌行》中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的四言诗歌不仅词句清雅,并且表达了自己对霸业的理想追求。相比于曹植的赋,更容易流传。他的《蒿里行》中曾描写过当时社会的惨象:“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曹植用笔绮丽 ,他的《乐府》一诗中写道:“皎皎素丝,溺色染移。”其诗歌带有一种讽刺现实的意味。曹丕则擅长写七言诗,其《燕歌行》就是一首七言乐府诗,是一首描写思妇的诗歌。

建安三曹的诗歌大多以歌言志,或豪迈,或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和胸怀。建安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三曹等人为代表,诗歌中传达的豪迈的精神被称为魏晋风骨,影响了后世的诗歌、绝句的创作。

乐府诗虽然以社会现实为基础进行创作,但形式和思想却非常浪漫,并且多采用杂言的形式,不限制诗歌的长短,形式上更加自由,长短不一,不拘一格,对后世的五言诗歌、七言诗歌和许多诗人的影响非常深远。唐人李白所创造的一些诗歌,如《枯鱼过河泣》,是典型的乐府诗,模仿了乐府旧题,和以往所作的绝句诗歌有所不同。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万乘慎出,柏人以为识。”——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李白的这首《枯鱼过河泣》这是一首劝诫帝王远离声色,少去微服出行,宠幸杨氏姐妹的诗词,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李白的其他一些诗歌,如《古风》等也深受乐府诗的影响。

宋代人郭茂倩主编了《乐府诗集》,是一本民间的诗歌集,搜集了从上古至唐朝的乐府诗,并在其中对这些乐府诗歌进行了细致地分类,如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这十二类。这些乐府诗都与歌曲有关。

乐府诗虽然起源于先秦,形成于两汉,直至后世各朝各代,仍然有诗人在尝试创作“乐府”这种诗歌形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