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舌苔,即是观气之浮云;观面象,即是观气之华章;观人之起居坐卧,即是观气之动静屈伸!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中医之根在“气一元论”,观舌象之变化可以察气之虚实,知气之运动。故《临症验舌法》指出:“凡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著其气于舌”。
观舌象,无非是看舌质和舌苔。把舌头看成一团气,人身的一团气,舌质为气之里,苔为气之表。苔是浮气,浮在表之气,如浮云,地气上蒸之象,而舌质就是大地。气因里而达表,若无苔,则气陷入里,为气不足。若有苔,为气出在表。若苔厚,为气聚在表不散。
望气观浮云,浮云有久暂之分,暂的云影响小,问题在表,久的云风吹不散,必是其对应的地面出现了问题。聚百人者,其头上必有其气。两军交战,望其气,如断头状,气势如折,其军必败;如猪乱奔,必败。
所以,把苔想象成浮云,云有团团云,鱼鳞云,通过联想大自然,放到舌片上,先积是白云,再积可能化黄,化黑,化雾,甚至化蓝,化绿,平时要注意多观察,久之从中可体会出道来。
“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舌象是望诊的重要环节,古人云“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首辨舌形脏腑气机会影响舌形,舌形尖,气机主向上,向外,病位多在心,主升发太过或不及;舌形胖,气机主向下、向内,病位在脾,主脾失健运、土壅木郁、脾肾亏虚。
古人云:“辨舌欲知脏腑,当先观其舌形,舌瘦而长者为肝病,短而尖者为心病,厚而大者为脾病,圆而小者为肺病,短阔而动如波起状者为肾病,此大要也。”
舌伸出来的一瞬间,要仔细体会舌头给你的感觉,很枯瘦的,气机肯定不好,很光鲜、润泽、颜色好的,基本没有大问题。
舌形指舌的形体, 常见有胖、 瘦二种形态。
其中舌体明显较正常人大而厚,伸舌满口, 舌肌松弛者为胖大舌。胖大舌常常兼有舌色偏淡。其病机一般为脾肾阳虚。 肾阳亏虚, 火不生土, 脾胃亦虚。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亏虚, 精失所养。
如果患者舌体瘦小而薄者则为痩舌。 瘦舌多是由于精亏血少或肝肾不足, 不能化生和滋养阴精,舌无所养所致。
再察舌色舌色, 即舌质的颜色。 正常人的舌色为淡红而润泽。
青应肝:青集中表现为舌质、舌络色青或紫。中医认为中风属肝病范畴,中风先兆患者舌质色以青紫为主,青紫亦主瘀血,伴舌下静脉增粗、紫暗、曲张、瘀斑。
赤应心:舌为心之苗,最能体现心脏情况,舌尖红甚至有红点的,为心火炽盛的表现。
黄应脾:黄苔与阳明里实证相关。色黄分深浅,苔色老黄主温热入中焦阳明,嫩黄主胃阳初醒;苔分疏密,苔黄疏如栗米主胃热,苔黄密而无孔主中焦有痰。
白应肺:肺主皮毛主表证,薄白苔主表寒证。
黑应肾:黑应肾集中表现为舌质、苔色黑或黯。黯舌主肾气不足、精血不充,黑苔提示肾亏,肾主水应黑色,水湿泛滥、阳虚成痰、阴虚成痰可见黑苔。
后议舌苔“苔乃胃气之熏蒸”,五脏靠胃气而生,诊察舌象可明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舌苔是整个人身之气的代表,白苔就是气聚,白苔厚,气厚;苔薄,气薄;苔密,气密;苔疏,气疏。
虚的人没有苔或少苔,苔越多邪气聚的越多,苔黄有化热的成分,苔不均匀则气不均匀,上面苔多则气聚胸中,下面苔多则气聚小腹,舌前部有凹陷则中气不足,腐苔则气机腐化,局部剥苔则某部分气机不通了。
苔中有裂痕则证明气机有阻滞,只要拨动气机,就会有明显效果,一条裂痕把两边分开是典型的左右气机不通,见舌象即见人身之象。所以直接观舌苔之薄厚,整个舌质之性状,就可以体察整个身体气机的变化。
舌苔白就是气聚,舌苔黄就是化热,舌苔燥则是气躁,舌苔有毛刺则是气有毛刺,舌苔裂则是气裂,舌苔剥则是气无,就是气不通了,完全剥苔则是气散。
舌质多示脏腑、气血虚实,舌苔多示邪气浅深、停聚部位。如《辨舌指南》所说:“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观察六淫之浅深”。
舌苔满布主邪气散漫,舌苔团聚主邪气内结,苔有偏部则邪有偏着,显于舌尖为邪在上焦,显于舌中为邪在中焦,显于舌根为邪在下焦,显于一边则邪在一侧。
外感病邪正交争可由舌苔分布的偏全反映,偏外苔即舌苔主要沿舌周分布是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先伤之象;偏内苔即舌苔主要聚于舌中为表邪虽减,胃滞仍重的表现。
肝郁郁使肝气滞,故舌面两侧出现细长黏腻的唾沫线或竖条状浅痕,即肝郁线。
那是怎么产生的呢?气达于表,表气不利,会向两边排挤,排挤不动就是舌挂两道。为什么不瘀在上面?因为上面阳气顶的旺,一般不会遇阻,所以在两边形成两道,欲散而不开,郁在那了。哪里郁的厉害,病变就在哪,两道不一定主肝,但往往从肝上表现。肝主生机,气不能外达,往往从肝上表现。
裂纹舌舌有裂纹在哪,病就在哪,瘀点在哪,病就在哪。横道是上下有阻,竖道是左右不通。横裂纹上下气机不通,竖纹左右气机不通。气机凝滞产生裂纹,上下或左右气机不能交通,气机不通,则气血不能到达滋养,则产生裂纹。
舌苔出现裂纹,不单主阴亏、血虚,亦主湿浊壅盛、肝郁克脾,脾肾阳虚,寒凝血瘀,气血失和。
剥苔剥苔代表整个气机某一部分不通了,已经完全没有气机了,所以出现了剥苔。
剥苔都是没有气,舌边主表,无论是根部还是舌头尖,中间一块都主里(舌边主表,舌内主里)。外感风寒的,一般马上出现剥苔,此为被寒气所克之象,正气不能达于表,正寒交界的地方,界限非常清晰,一般是舌前面两侧剥,后面剥就说明寒气克到了腰腹,寒一解,剥苔马上消失。
腐苔腐苔证明整个气机化腐。郁滞不化。
舌象辨体质舌作为人体全息影,故见舌象如人身之象,见人外表气象即见人身之象,所以中医是一个活活泼泼体验物证之学。
以舌象为入口,可根据不同的舌质、舌苔,将人体体质分为以下六种:正常质、迟冷质、倦晄质、燥红质、腻滞质、晦涩质,推断病因病机,决定治则治法。
梁玉瑜在《舌鉴辨正》中认为脉隔皮而舌无皮,“切脉凭指,涉于恍惚,而观舌凭目,尤为昭著”。
舌象为舌红,苔黄厚,属湿热实证,继后出现舌红无苔,则说明病情加重;如舌淡苔白腻,多属脾虚寒湿内蕴,若变为舌红苔黄腻,说明寒湿渐祛,湿久化热之兆;如舌苔由润转燥,多反映热盛而津液渐伤;若由燥转润,则告知其病邪渐退,津液复生;若舌苔黑润属痰饮内伏;舌苔黄燥属热极阴伤;舌苔薄而不厚是病邪在表。表邪传里,舌苔则由薄而厚。
凡此种种,皆说明舌苔是整个人身气机之表,故观舌苔,即是观气之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