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地区,有一种极其“特殊”的民族-巴瑶族。
他们的一生只能依靠大海生存,没有国籍,也没有自己的领土。
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水里的缘故,因此他们的身体已经开始“进化”。
他们几乎与任何国家的土地都没有实际联系,那他们的生存向们揭示了什么?
——【·巴瑶族的传说·】——
巴瑶族是一群以海为家的人,他们的历史起源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
他们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海域。
他们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数个世纪以前,根据巴瑶族自己的传说,他们的祖先可能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马来西亚柔佛州有一位公主,曾经被洪灾冲走,她的父王派了自己的部下出海寻找,并命令他们,只有在找到公主之后他们才能返回,否则不得回来。
奉命寻找的这些人最终没有找到公主,无法在回到陆地上,因此留在了海边,逐渐形成了巴瑶族。
不过也有一些说法认为,他们是从菲律宾南部迁移而来的,巴瑶族使用的语言,属于菲律宾其中一支的分支,这进一步证实了他们可能与自菲律宾有关的起源。不过也有证据显示,他们是在约300年前从廖内群岛迁移而来。
传说有很多种,但是巴瑶族的具体起源,现在也不明确,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已经深深扎根于海洋。他们曾被认为,是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
而他们又称“海上的吉普赛人”,因为他们长年生活在海里。他们的生活方式非常特别,一生几乎都在船上度过,以渔业和海产采集为生。由于长期在海上生活,他们的文化、语言和生活方式都与陆地上的我们有很大区别。
“海上吉普赛人”从小就开始学习潜水。此外,他们的身体也适应了长时间在海上的生活,比在陆地上要适应的多,所以他们的平衡感通常比一般人要强的多。
那他们真的是没有国籍吗?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非常特殊,但他们并不是没有国籍。
实际上,根据出生地和父母的国籍,巴瑶族人可能拥有菲律宾、马来西亚或印度尼西亚的国籍。但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不被视为这些国家的公民,所以慢慢的被视为无国籍的海洋民族。
——【·海上生活的实践·】——
他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他们的船只上度过,这些被称为“lepa-lepa”(里巴船)的船只就是他们的交通工具。他们以捕鱼为生,潜水寻找海贝和其他海洋资源。
以至于他们的孩子们,从很小就开始学习关于航海和潜水技能,相对于走路,他们更先学习的是游泳。他们的教育并不是在学校进行,而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
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潜水,这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由他们的父母或者社区的其他成员指导。
以下是巴瑶族人学习潜水的一些细节,他们基本上从四五岁开始就跟着父母上船,开始接触海洋环境。他们首先学习如何在船上保持平衡,习惯于船只的摇摆和海水的环境。
在正式潜水前,他们需要学习如何调节耳压,这对潜水至关重要。他们被教导如何通过各种方法来缓解因水压变化导致的耳膜不适。
刚开始学习潜水的孩子们会在成人的监护下,在浅水区进行练习,学习如何屏气以及如何在水中开眼。
屏气是自由潜水的关键技能之一,巴瑶族孩子偶尔会通过游戏和模仿来加强这项能力。
随着孩子们逐渐适应水下环境,他们开始进行更深水域的潜水实践。
在掌握了基础潜水技能后,孩子们也会进一步学习捕鱼技巧,包括如何使用手制的鱼叉和渔网。他们也会观察经验丰富的潜水者,是如何跟踪和捕捉海洋生物的。
他们民族这种传统潜水学习方法世世代代相传,不仅是一项生存技能,也是他们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界文化的渗透,他们也开始采用更现代化的潜水设备和技术,但许多人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自由潜水方式。
——【·身体与感官的适应·】——
我们最先知道的是,他们超强的水下视力。生活中有长期潜水经验的都知道,如果往水深处走,我们视力会模糊,但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原因,使他们在水下看得比一般人更远更清晰。
此外,他们还能在水下停留的时间远超常人,
部分自由潜水者甚至能够达到,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
这种能力是,他们通过世代适应海洋环境而形成的,包括特殊的视网膜结构、低心率,以及较大的脾脏等生理特征。这些都慢慢体现,他们生活在海里,比生活在陆地更合适。
要是长时间在陆地上,他们很多人还会出现减压病。先是皮肤会出现不适应的状态,然后,骨头和关节会出现问题,严重的恐会危及性命。
除了他们的视力,巴瑶族的耳朵也有所不同,为了他们的耳膜能更好地调节压力,减少深水带来的压力伤害,他们通常会在小时候耳膜就被刺破。
他们的身体结构通常比我们更加修长,以便于在海水中更高效地移动。皮肤也因为长时间的日晒和海水浸泡而变得更加坚韧。
作为一个民族他们同时也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传统,这些都与他们的海洋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然而,因为他们不在任何国家的土地上定居,所以他们上岸的话,将面临着,被迫缴纳大量的罚款。此外他们缺少了,基本的的教育、医疗和法律保护等一些服务。
——【·巴瑶族靠什么生存·】——
他们在水上部落居住,通常生活在用木头和茅草搭建的简易水上小屋,统称为吊脚楼,这般的杆栏式建筑高出海面2到3米,既能在涨潮时避免被海水冲击,又能方便他们随时下海捕鱼。巴瑶族部落位于小岛附近的海湾,在遇到暴风雨季时,巴瑶族人也会登岛来躲避灾害。
巴瑶族几乎一生都在于水打交道,他们游到30米甚至更深的地方捕鱼,寻找珍珠通过与沿岸社区交易,来维持基本的生计。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受到现代文明的威胁。海洋污染、气候变化以及周边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都对巴瑶族的未来构成了挑战。
他们民族是一个独特存在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特征展示了人类如何能够适应极端条件。他们的存在提醒我们,国籍和土地并不是定义一个社群的唯一方式,而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