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的态度,决定了人生高度。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儿都是囚徒

迷茫时就读情感 2024-10-21 17:36:48
不能听命于自己,就要受命于他人

你的一生应该由你自己掌控,别让条条框框禁锢你的生活,别活成别人手中提线木偶,也别再为了寻求他人的认可和期待,浪费你的时光和生命。

你若一心活给别人看,世界再大,也难有你的容身之处,因为处处皆有他人的目光;你若选择为自己而活,那么就算你的力量再小,也有大放光彩的一天,因为处处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其实,别人的眼光和意见,仅供参考而已,事情还是要自己做决定。你的人生,从不应该被他人定义。

一个人最好的活法,就是修炼自己,遇事的态度,影响了你的人生高度。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儿都是囚徒。

有句话说的好:“得失从缘,心无增减。”人生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得与失之间循环往复。一个人如果接受不了失去,就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

与其执着于追寻,倒不如看淡这件事。将得到看作命运的馈赠,将失去当作磨炼和修行,在面对生活的起落时,我们才能做到得失淡然,知足常乐。

‬相守是一种幸运,相忘亦很平常。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把自己与别人的关系看得很重。但世上的人和事,来去都有定数,今天还在把酒言欢的朋友,明天也许就会分道扬镳。

相守是一种幸运,相忘亦很平常。我们如果总沉浸在一段早已失去的关系里,反而容易错过眼前的更多美好。

“君子之交淡如水”,看轻一些,看淡一点,让亲疏随缘,让爱恨随意,才能不辜负每一次遇见,不遗憾每一场离开。

‬不要掉进“鸟笼效应”的陷阱

‬一天,两人打了个赌。詹姆斯对卡尔森说,他一定会让卡尔森养一只鸟。卡尔森却不信,表示自己从来就没有要养一只鸟的想法。

到了卡尔森生日那天,詹姆斯送给他一只精致的鸟笼。之后,每次卡尔森的家里来客人时,客人看到空荡荡的鸟笼后,几乎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一开始还耐心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问的人多了,卡尔森不胜其烦,干脆买了一只鸟。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效应”:假如一个人拥有一只鸟笼,他大概率会买回来一只鸟,而不会把鸟笼丢掉。

在生活中,“鸟笼效应”屡见不鲜。很多人都在不停地追逐物质,想要的越来越多,有了鸟笼就想养鸟,养了鸟又想要别的,结果被物质俘获,活得不堪重负。

‬世界是自己的,与别人毫无关系。

‬钱锺书在清华大学教书的时候,家里除了一张桌子和白布垫的沙发,几乎没其他家具。

被下放改造时,他的住处除了几床破棉被,剩下的就是满袋子的书。

晚年时钱锺书还曾嘱咐杨绛,自己去世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一切从简。

对他来说,人活一世,外在的一切都不重要,唯有内在的学识、精神的富足,才是立世的根本。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当一切事物回归简单,人才有机会思考自己的生命。”

1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