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中医大咖的秘密

鸿志康康 2024-04-05 20:29:06

有识之士指出,当今中医的临床疗效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而引起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会使用风药,便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风为百病之长”,更是六淫之首,致病极为广泛,风有内风、外风之类,变症百出,为害至大。风药,即祛风、治风之品,能祛除疏散外风或平熄搜剔内风,具有透、散、升、行等特性,如麻黄、羌活、防风之属。

风药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散表透达、宣畅通行的功效,具有向上、向外的趋势,因而具有由里达表的特点。广义的风药还应包括养血以祛风的和血药,滋阴以息风的滋阴药,补气以祛风的补气药以及通络搜风的虫类药等。

因其作用广泛且独特,因此风药可用于临床各科杂症,通过适当的配伍,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而清代医家龙之章所著的《蠢子医》中有“治病风药断不可少”之说。当代名医颜德馨亦认为,在多种疾病中“使用风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药类法象理论

风药之名,首见于唐朝,《外台秘要》 中有“ 冷加热药……风加风药”之说。宋代《扁鹊心书》载有“风药”之名。

风药理论成形,是起始于金元四大家、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他根据《黄帝内经》气味厚薄阴阳与升降浮沉理论,取法天地间寒、暑、燥、湿、风变化之象,创立药类法象理论——将药物分为 5 类:“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

“风升生”药,即“风药”,法象自然界风之上升外浮、发散疏达等特点,将气清味薄、体质轻疏、具有发散上升一类的药物归类为风药。所谓“味薄则通”,“风升生”药物轻清升散,气通肝胆,取其助少阳春升之力,能助清阳升发。

李东垣为张元素入室弟子,继承药类法象理论,在《东垣试效方》中专设“药象门”加以阐释,发挥与升华了“风升生”药物,形成独特的“风药”理论体系,并依此创制新方,广泛应用于临床。

风药法象于风木,兼具风之轻扬与木之升发,应春生之气,可激发人体气机,升发清阳之气。如《脾胃论·脾胃胜衰论》所言:“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

广义风药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提出:“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

广义的风药包括解表药、动物药、祛风湿药及部分活血药。如防风、羌活、独活、柴胡、葛根、升麻、水蛭、地龙、威灵仙、川芎等均可归为风药范畴。

《周礼》云:“风者,气也。”临床风药可助肺宣发而调气,化水饮祛痰浊及宣发外邪;风药能升发脾阳而调理升降,能升发肝胆而疏肝调肝,有固肾气助气化作用,能畅行经脉,调和气血。

风药功效多重而复杂,临床应用广泛。风药的功效不仅可治风或解表,而且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通气血津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人身之病,乃升降出入失其常道,或不及或太过,风药于杂症,纠正升降出入之偏,其功用不可小视矣。

“风药”的功用探析

风为木之主气,具有“曲直” “生” “升” “动” 等特点,以“味薄”“升浮”名“风药”,以“升”“动”言其用,所谓“风以动万物也”,即风“动”之特点。

李东桓所言“风药”,是以“升补”为主要功效,为“风升生”之品,而非治风之药。李东垣的“风药理论”认为“风药”功用如下:

“风药”首善升发阳气

李东垣用药以风药升阳为核心。李东垣重视脾胃,临证应用风药培植后天脾胃,升发清阳。在治疗脾胃病证的遣药组方中,体现了“升阳益气”“助春夏生长”的基本思想。

“补中益气汤”之“立方本旨”为“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也。”

在脾胃所伤或脾胃不足之证中,李东桓以升补脾胃之阳气为治疗大法,故总以“风药”升补之性以助脾胃。

“风药”尤可发散火郁

李东垣以《内经》 “ 火郁发之” 为论,以“ 风药” 发散“ 火郁”,治疗火邪郁闭之证。

其以“升阳散火汤”治疗诸热,认为此证病机为“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治则为“火郁则发之”,方中用药,以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葛根等诸风药为主,配以人参、白芍、生甘草和炙甘草。是以“风药”发“火郁”之具体应用。

“风药”强于通行经络

李东垣承张元素之说,善用“风药”行经通络,治疗经络不通诸证。

李东垣每论及风药,如柴胡、升麻、葛根、羌活、独活、防风等诸药时,必明言其所善通行之经络。

善用“风药”以胜湿

因“风药”属木之类,木能克土,而土之主气为湿,故风可胜湿。 由此在临床治疗诸湿邪为患时,必用“风药”以胜湿。 如《内外伤辨惑论》“除风湿羌活汤”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以羌活、防风、升麻、柴胡、藁本、苍术六味成方,以“风药”为主,自注为“所以然者,为风药已能胜湿。”

以“风药”疗头目痛

治头痛风药为首选。头痛为风从上受,治以风药为主,“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

因此,李东桓在治头痛、头目不清的“清空膏”“羌活汤”“川芎散”诸方中,皆以“风药”为主。川芎为治头痛常用药。

其次,李东垣对风药的运用灵活,风药或作为君药,或作为引经药、臣佐药。风药与不同药配伍可发挥不同效用,防风配伍柴胡、升麻升提脾气,配伍白术、黄芪治虚证外感,配伍白术、白芍、陈皮柔肝疏肝达脾,伍羌活疏肝息风;伍以祛风、活血药祛风通痹止痛。柴胡、升麻配伍,可发散少阳、阳明二经郁火或脾经郁火,或升提脾胃清阳。

《蠢子医》所言非虚:“试看一切虚寒症,加上风药便绰约。再看一切实火症,加上风药便引却。我今始知风药为最灵,不用风药总脱略…但置风药三两味,便是卢医到身边。”

5 阅读: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