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夕,银保监会发借贷风险提示,这些银行踩雷了

消金界 2022-03-14 15:49:58

3月14日上午,在万众瞩目的“315”前一天,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

消金界注意到,近来,银保监会加大了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处罚力度,3月3日,三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因为“销售误导”问题被罚款,此前,更是有多家银行在银保监会的投诉情况通报中被点名。

看来,2022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仍然是个重头戏。

01

银保监会警示过度借贷、营销诱导风险

《风险提示》指出,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过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高、暴力催收等成为消费者投诉较多的问题。

此外,一些商家诱导消费者以贷款或透支方式预付费用,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持续经营,导致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本已购买的服务,还要面临还款压力和维权困难。

针对银行、互联网平台等机构的营销,银保监会提出了四个主要问题:

一是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警惕营销过程中混淆概念,诱导消费者使用信用贷款等行为,比如,以“优惠”等说辞包装小额信贷、信用卡分期服务;或是价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贷款或分期服务年化利率等;还有的在支付过程中故意诱导消费者选择信贷支付方式。若消费者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注意阅读合同条款、授权内容等,签约授权过程比较随意,容易被诱导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

二是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利用大数据信息和精准跟踪,一些机构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后,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实际情况,过度营销、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致使消费者出现过度信贷、负债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等风险。消费者应该知道,使用消费信贷服务后,需要依照合同约定按期偿还本金和息费,信用卡分期、信用贷款等息费未必优惠,折合年化费率计算后的综合贷款成本可能很高,过度信贷易造成过度负债。

三是诱导消费者把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诱导或默许一些消费者将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比如买房、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扰乱了金融市场正常秩序。消费者违规将消费信贷获取的资金流向非消费领域终需承担相应后果,“以贷养贷”“以卡养卡”不可取。

四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背消费者意愿将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以外的用途;不当获取消费者外部信息等。以上过度收集或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并且,针对以上问题,提醒消费者要了解消费信贷的有关政策和风险,防范过度信贷透支消费风险,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合法权益。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

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合理合规使用信用卡、小额贷款等消费信贷服务,了解分期业务、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实际费用等综合借贷成本,在不超出个人和家庭负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树立科学理性的负债观、消费观和理财观。

二、从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不把消费信贷用于非消费领域

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无节制地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等金融服务。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手段。尤其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非法网络借贷虚假宣传,远离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等掠夺性贷款侵害。不把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购买房产、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非消费领域。

三、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在消费过程中提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旦发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要及时选择合法途径维权。

02

多家银行机构踩雷

近来,银保监会层面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动作非常密集。无论是通过风险提示、情况通报还是行政处罚的手段,都点名了指出了一些银行存在的问题。

3月8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关于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

根据通报,2021年第四季度,在涉及信用卡业务的投诉中,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前两位。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位。东亚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位列外资法人银行第一。

涉及个人贷款业务的投诉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前两位。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两位。渣打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位列外资法人银行第一。

3月3日,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同时被银保监会开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三家信用卡中心被罚,都是因为代理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在保险销售外呼业务中,存在夸大保险责任等销售误导行为。

从销售数额来看,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分别涉及保费3.41万元、3.9万元、2.48万元,都被罚10万元并且在银保监会层面被通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监管对侵害金融消费者行为的越发严格的态度。

2022年,在提倡服务三亿“新市民”的大背景下,预计监管将会更加聚焦金融消费者权益、尤其是涉及信用卡、消费贷等产品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通报的问题以及踩雷的金融机构,值得行业引以为戒。

1 阅读:4527
评论列表
  • 2022-03-14 19:47

    这两天安静了一些些

  • 2022-03-14 20:25

    银行给员工下的那么重的任务导致营销人员拼命营销,这是根本原因

    用户93xxx82 回复:
    打到网贷,打到信用卡!解放人民
  • 2022-03-14 22:41

    封控了,都停业了,快递驿站也封控了,什么也买不成了!

  • wax 6
    2022-03-14 23:04

    还有贷款中介呢?这个是三不管地带

  • 2022-03-15 06:07

    严惩网贷,严惩催收狗

  • 2022-03-14 20:35

    交通银行推销保险,而且推销人员说话还特别牛逼,投诉客服就那几句屁话,打完投诉电话还多次电话骚扰!

  • 2022-03-15 07:51

    平安普惠上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