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亿美元,退出!库克和奥尔特曼谈崩了?

财经早餐 2024-09-29 06:29:21

在中国投资市场节节攀升之际,美国的AI产业或正在面临一轮新的洗牌。

据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已退出参与OpenAI融资轮的谈判,该轮融资预计将筹集65亿美元。另外两家科技巨头微软和英伟达也一直在谈判参与这一轮投资。微软预计将投资约10亿美元。融资谈判尚未完成,参与者和投资金额可能会发生变化。

预计明年收入翻三倍

破百亿美元

或许是为了取信投资者,OpenAI公布了部分财务文件。

据报道,OpenAI预计今年营收为37亿美元,亏损约50亿美元。

财务文件显示,8月份,OpenAI的月收入达到3亿美元,自2023年初以来增长了1700%,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

该公司预计今年的年销售额约为37亿美元,预计其收入明年将飙升至116亿美元。

37亿美元的销售额,说明如今OpenAI的用户中,白嫖党还是不少的。

据Similarweb的最新数据,ChatGPT网站的8月月度访问总量为26.3亿。

据此推算,说ChatGPT的活跃用户过亿,问题不大。

而开通GPT Plus,每个月20美元。按照月收入3亿美元估算,考虑到api调用等其他收入,付费用户也就在千万水平。

这也得到了财务文件的佐证:OpenAI预计,ChatGPT今年将带来27亿美元的收入,高于2023年的7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来自使用其技术的其他业务。

大约有1000万ChatGPT用户,每月向该公司支付20美元的订阅费用。

至于非订阅用户,免费的GPT-4o mini,也挺香的不是。

不过,OpenAI何以有信心,让明年的收入翻3倍呢?

商业世界的收入来源,无外乎GBC三种,即政企民。AI目前和政府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主要就是从个人和企业手中获得收入。

要么涨价,要么提高用户的付费率,要么提高用户的使用基数。分析下来,OpenAI要么进一步加大免费版和付费版的使用差距,提高用户付费率,要么大力推销api,从企业用户身上榨出更多价值。

文件称,OpenAI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把价格提高2美元,并将在未来五年内大幅提高到44美元。另有超过100万的第三方开发者使用OpenAI的技术来支持他们自己的服务。

尽管ChatGPT网站的月度访问总量仍有所增加,但重要的是付费用户有没有同比例增加,这一块,OpenAI并未透露,所以尚不能看到OpenAI明年收入倍增的清晰路径。

OpenAI预计其收入将在2029年达到100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雀巢(Nestle)或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塔吉特(Target)目前的年销售额。

至于这是吹牛,还是可预期的未来,目前很难说清楚。

预亏50亿美元,急需输血

在支付与运营服务相关的成本以及员工工资和办公室租金等其他费用后,该公司预计今年将亏损约50亿美元。这些数字还不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基于股权的薪酬,以及文件中没有充分解释的几笔大额支出。

可以说,运营成本飙升是当前OpenAI面临的最大挑战。

截至6月份,每月约有3.5亿人使用其服务,高于3月份的约1亿人。其中大部分的流量来自于ChatGPT。文件显示,在ChatGPT开始允许人们在不创建账户或登录的情况下使用该服务后,用户数量激增。

OpenAI的运营费用随着使用其产品的人数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认为当下10%左右的用户付费是一个贴近事实的比例,那么OpenAI想要降本增效,要么就“羊毛党”拒之门外,要么只能努力降低推理成本,提高会员价格,搞“转移支付”。

此刻,这个问题对于OpenAI来说,或许无解,没有用户体量,就很难培育更多的付费用户,提高价格,又会降低付费意愿。

暂时没有好办法,只能继续找上金主慷慨解囊了。这也就成了本轮65亿美元融资的主要动因。

据媒体此前报道,本轮融资将由兴盛资本(Thrive Capital)领投。微软、苹果、英伟达也将参与谈判。目前的消息是,微软打算拿出10亿美元,英伟达将投入1亿美元,苹果则选择了退出。

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周四告诉投资者,本轮融资已超额认购,将于下周结束。

愿景掉色,商业化蜕变加速

截至目前,OpenAI已有多位关键人物离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本周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的离开。

她已经在OpenAI工作了六年半之久,去年Murat还曾短暂接任过临时首席执行官。当时,奥尔特曼很快复职,她便重新回到了首席技术官的职位。

同样在本周,有消息人士透露,OpenAI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将其核心业务重组为一家营利性公司,不再由其非营利性董事会控制。

非营利性公司将继续存在,并拥有营利性公司的少数股份。Sam Altman将首次获得营利性公司的股权。重组后该公司的价值可能达到1500亿美元。

该消息人士称,这种结构对投资者来说更直接,也让OpenAI员工更容易套现。

从2023年年底,OpenAI宫斗剧上演开始,公司的人事变动就颇受媒体关注。

有的人因不认同OpenAI全面拥抱商业化而离开,有的人则因为不满薪酬激励离开。

部分加入OpenAI的竞争对手或自己创业,成为OpenAI的潜在竞争者。

其中,安德烈·卡尔帕斯于7月宣布创办了一家AI+教育公司,约翰·舒尔曼则加入OpenAI的竞争对手Anthropic。目前Mira Murat还未透露离职后的去向。

草莓大模型的算力转向

北京时间 9 月 13 日午夜,OpenAI正式发布了一系列全新AI大模型,其中首款模型名为o1(又称为“草莓”)。

价格方面,o1模型更为昂贵。若通过API访问,o1-preview每100万个输入token收费15美元,是GPT-4o成本的三倍,每100万个输出token收费60美元,是GPT-4o成本的四倍。

从OpenAI披露的信息看,草莓大模型对算力的要求和GPT-4o基本相当。

笔者曾盘点过,OpenAI在2.5万个A100GPU上训练了GPT-4用时90—100天左右,训练成本约为6300万美元。

目前,A100GPU市价1万美元出头,所以,训练大模型,仅硬件成本就超过2亿美元。市场预计,训练GPT-5,需要近5万张H100 GPU,H100 GPU市价近3万美元。

这意味着,为了有能力推出下一代AI产品,OpenAI在硬件上的投入将不少于10亿美元。

草莓大模型的发布,让全行业看到了OpenAI的大转向:大模型的参数短期内或许很难卷上去了。原因在于算力成本太高,而迭代的收益充满未知。

可见,在没有跑通商业模式前,高昂的硬件投入让OpenAI也顶不住了。

结语

或许有读者奇怪,说了半天苹果呢?

但也不奇怪,复盘了OpenAI的运营压力、人事变动、行业前景,如果你是苹果,你会继续把宝压在OpenAI身上吗?

微软和英伟达,与OpenAI显然是强绑定关系,而苹果还有大把的选择余地。除了iPhone 16将接入GPT以外,苹果在其他方面并不会受到制约。

人工智能必然是发展趋势,但能否在这一波AI浪潮中,实现强人工智能?情况似乎没有之前那么乐观了。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