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施一公:砸200亿建大学,扬言5年超清华,如今结果怎样了

渔经有略 2024-09-02 00:59:21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怒砸200亿打造全国顶尖大学?

建校者还扬言5年时间超越清华!

说出这番豪言壮语的,就是35岁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曾经清华大学副院长——施一公。

如今回想起来,这句话已经是2018年的事了,现在已经是2024年,恰好过去了当初的“5年之约”。

而施一公究竟为何要这么说?

他的大学现在怎样了呢?

良好的家庭基础

上世纪六十年代,施一公出生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之中。

其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在当时都属于高知识分子。

再往上追溯,施一公的爷爷还是当年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功勋,再这样的背景下,施一公天生教育环境就非常好,他自己也非常愿意学习,成绩从小就非常不错。

施一公真正展露出天赋,是从高中开始。

上世纪的中国就已经开始举行各种高中比赛,中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施一公首次展露风头,拿下省第一和优秀名次,还斩获了一等奖。

理科方面的天赋就此显露而出。

高中的三年时间短暂,大学才是施一公真正施展才华的地方。

从小就非常优秀的他直接被保送清华大学

更加偏向理科的施一公,再多番考虑下,选择了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专业,当时国家对于各方面人才都非常紧缺,也是基于这一点才选择了这个专业。

那时的施一公意气风发,即便是清华这所周围都是人才的学院,也没有掩盖施一公的才华。

可惜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大学期间的施一公遇到了很多麻烦和挫折,这段时间施一公的父亲甚至还遭遇了意外离世。

可这一切都没有打倒施一公。

他始终不忘家人的嘱咐,在清华大学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自己的所有课程,还以专业第一的成绩申请提前毕业。

可这不是施一公的终点。

这只是学识路上的一个阶段。

在申请通过后,施一公选择继续深造,可国内几乎已经到达极限了。

那个年代国外许多科目是领先国内的,施一公决定前往国外深造。

于是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迎来了一位黄皮肤的天才。

学成之后,不忘报国

哪怕是前往了国外,施一公的优秀依旧无法掩盖。

短短几年时间,施一公就赢得了导师的认可,深得导师看重。

即便两人跨越两个国家,但导师还是希望施一公可以留在身边成为他的助手。

若说将学业比喻成金字塔,施一公就是接近顶峰的人,但远远没有走到尽头,所以施一公选择继续深造下去,没有答应导师。

可是正常的学生时期已经结束了,想要继续下去最好的结果是前往某处研究院或者学校任职,才有可能继续提升。

也是在这个时候,施一公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

清华是中国顶尖学府,那普林斯顿就是全球顶尖学府,施一公没有由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赴任教授职位。

施一公出众的能力和无与伦比的才华,已经吸引到了政治层面的关注。

在他赴任后,普林斯顿大学不仅提供了实验室和资金,还安排了众多额外福利,就是为了留住施一公。

那时的施一公沉迷科研,但内心依旧理智,始终没有心动而留在美国,初心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等待学成之日回国。

哪怕后来普林斯顿大学校方一次又一次挽留,始终无法改变施一公回国的决心。

终于在2008年,施一公终于走上了回国的飞机。

归国后的困扰

施一公的爷爷得知孙子的决定后,十分支持孙子的想法。

回到中国的施一公也受到了重视,马上就前往了清华大学就任。

那时的施一公满心振奋,来到岗位第一件事就是重启研究,可这一下就发现国内的效率非常有限,而且从学生中很难找到符合自己理念的学生。

最关键的是,在任职期间会有各种各样的校内麻烦,占用施一公大量的时间,再加上施一公的年纪渐长,精力远不如年轻的时候,已经间接影响到了实验的效率。

自2008年归国到2018年辞职,在清华大学任职十年时间施一公看到国内学校存在的不小的弊端。

尤其是制度和研究方面,而且各方面发展也不均衡。

施一公花费了十年时间思考和决定,最终打算开办一所大学。

并非是国内学校制度都存在问题,而是在施一公眼中,国内缺少以研究为主的大学,哪怕是选择就任的清华大学也不例外。

即便排除清华大学,剩下的大学也几乎都是以教学为主,很少有科研型的学校。

哪怕是现在的施一公已经是清华大学的副院长,可即便如此也不可能推倒清华大学的制度和安排,将其改造成一所科研型大学,学校体量太大,而且也不适合这么做。

剩下唯一的选择,就是自己打造一所大学!

西湖大学,就此诞生

施一公寻找许多认识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在2018年建立了西湖大学。

这个项目受到了多方关注,在各学校的调动下,仅仅是刚刚成立就有75位教授入职,超过百位博士研究生入学西湖大学。

与其他学校不同,西湖大学以培养和科研为主,导致西湖大学的首个院区规模要比其他学校小,人员和招生规模也要更少,与其说是研究类型的大学,倒不如说是一次探索。

但对于西湖大学的投入绝对不算少,超过200亿的投资让入职的教授和学生可以利用最好的设备完成实验。

教授和学生的比例,也可以让教授们更加轻松带领实验。

最关键的制度问题,体现出学校之间的差别。

西湖大学不设立系别,只设立实验室,想要加入不仅仅需要掌握好远比学习的学科,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以及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当时国内大部分学校都以学生论文作为主要考核的点。

但西湖大学却不是这样,相比于纸面的论文,实际拿出手的科研成果才更加受到重视,校内的考核标准也一次为主。

除此之外,校内也对科研方面设立的奖励,只要科研方面可以拿出足够多的成果,校内教授就不需要担心除了研究之外的问题。

西湖大学的教学方式就像是一块特殊的拼图,将它嵌入教育体系后,终于对“上学”本身的目的,进行了纠正。

绝大部分人对上学的认知,其实早就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以后有一个好学历,却忽略了学习最初的目的。

也是因为这一点,让哪怕是刚刚创立的西湖大学,就吸引来一大批醉心于研究的人才,其中还包含多位海外归来的教授,很大程度充实了西湖大学的学科数量。

5年之后的西湖大学

如今的西湖大学已经走过了五年时间,进入了第六年,校长施一公究竟有没有实现当初的豪言壮语呢?

如果说是超越清华大学,目前来看还没有。

如果说是成为顶尖大学,西湖大学确确实实做到了。

在2023年西湖大学就成功闯入了世界大学排名之中,虽然排名前600距离清华大学尚远,但成就足以骄傲了。

虽然建校五年时间,正好赶上了三年疫情,但是这三年时间里,西湖大学拿出了一项又一项喜人的科研成果,哪怕学院人数远远落后其他私立大学,可西湖大学的成绩却超越的众多私立大学。

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第一处实验学校,能拿出这份成绩已经说明了西湖大学的成功,

而且根据施一公本人透露:在学校这些年收到的简历之中,有超过九成是来自国外,其中华人占比很高,可见西湖大学的名声已经打响,让许多在外华人有的回国的打算。

可惜的是西湖大学哪怕现在已经开放两个校区,可整所学校能承载的导师数量也十分有限,这超过三万份的简历,只有其中很小一部分才能得以入选。

西湖大学对简历的筛选也十分重视,考虑到年纪以及代差的问题,优先招收四十岁一下的,目前西湖大学的212位导师中,超过六成都是四十岁以下。

至于学生方面,西湖大学就开放很多了。

除了前几届招收严格外,后面对新生招收的要求逐渐放宽,哪怕西湖大学的目标是成为科研类大学,但终究是一所大学。

截至2023年对外招生的信息,西湖大学除了博士生,还专门开放了对本科学生的招收,但数量上仅招收了93位,其中有三位来自来自其他国家。

西湖大学也绝对不是一个关门造车的学校,在这六年时间中,西湖大学与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不乏国外某些领域的知名院校和个别领域权威院校。

六年时间,西湖大学创立的本性始终没有发生改变,依旧把科研放在第一位,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施一公先生六年始终未改变,希望西湖大学可以一直保持,也希望西湖大学可以越来越好。

0 阅读: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