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公布高超音速飞行器MD-19!美国前脚刚突破:又被中国领先了

东场的校尉 2024-12-21 19:12:37

美国最近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LRHW(长程高超音速武器)导弹又一次试射成功了。

这在美军历史上,还真是个稀罕事。

要知道,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上可是吃过不少苦头。

那么,这个LRHW到底是个啥呢?

简单说,它就是一种能飞得特别快的导弹,速度能达到5倍音速以上(也就是每小时6100公里以上)。

最大射程约2775公里。

可以携带常规弹头,精确打击目标。

这种导弹不仅速度快,还能像蛇一样灵活转弯,让对手的防空系统很难拦截。

从数据上看,LRHW的性能确实很亮眼:

美国国防部的计划是:

如果这次试验系列,全部成功(也就是连续3次试射都成功)。

那么最快,2025年就会开始给军队配备这种导弹。

据专家估计,每枚LRHW造价在3000万到4000万美元之间。

说到高超音速武器,中国的东风-17已经服役多年了。

它的性能也很厉害:

射程约2500公里,飞行速度在8-10倍音速之间。

2019年,就已经在阅兵式上亮相。

所以,如果LRHW真能量产服役,这将是美军第一次拥有能与中国高超音速武器“掰手腕”的同级别装备。

不过话说回来,发展这种尖端武器,可不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

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特别多。

比如超高温材料、精确制导、气动布局等等。

所以,后续测试能不能顺利通过,还真得打个问号。

一段重磅视频

MD-19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曝光,这确实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湖南卫视这次可是给了个大大的惊喜——在12月15日的社交媒体上直接放出了一段重磅视频。

先说说什么是临近空间飞行器吧。

简单来说,它活动的空间在20-100公里的高度,这个高度特别有意思:

比普通飞机飞得高(民航客机一般在10公里左右)。

又比卫星轨道低(一般在160公里以上)。

这个“夹心层”,特别适合开展各种高科技试验。

视频中展示的关键信息很给力:

不是展示一个,而是同时展示了两个不同型号。

加上之前曝光的一个,这个系列已经有三个兄弟了。

而且都能看到实际试飞画面,这说明研发相当成熟。

从技术层面来看,MD-19可重复使用能力,临近空间长时间驻留能力,飞行轨迹可以灵活调整。

速度可以达到7马赫,航程超过1万公里。

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研发,已经相当自信了。

不再藏着掖着,直接把好东西晒出来。

要知道,临近空间飞行器被称为“第六代战斗机的预备队”。

它集成了多项尖端技术:

高超音速推进技术,新型耐高温材料。

精密控制系统,智能自主飞行能力。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次信息发布选择在湖南卫视这样的主流媒体平台,而不是专业军事媒体。

这种做法,颇有点大国自信的味道。

两种试验方式

湖南卫视播出的这段视频,可谓是满满的科技范儿。

两种截然不同,但各有特色的试验方式。

一种,是用双尾蝎运输机带着MD-19去高空投放;

另一种,则是用气球把它悠悠地送上高空。

用运输机投放虽然成本高些,每小时的飞行费用就得十来万,但胜在灵活精准,想在哪儿放就在哪儿放。

而气球投放就像是一个省钱的法子。

一个大气球也就一两万块钱。

虽然上升得慢,但能飞得更高,为试验提供了不同的数据支撑。

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那个特别小的展弦比。

这个展弦比说起来有点专业。

但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看机翼的形状特征。

普通客机的展弦比在7-8之间,战斗机大约是2-3。

而MD-19,估计只有1左右,这样的设计让它特别适合高速飞行。

从外形上看,MD-19就像一支飞行的箭,机头尖尖的。

越往后机身越宽,尾部最宽。

这种设计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经过精心计算的结果。

尖锐的机头能轻松划破空气,减少阻力;

后部展开的机翼则能提供稳定性,就像箭上的羽毛一样。

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在极端环境中发挥最佳性能。

既要能承受高温,又要保持稳定,还得够灵活。

两种试验方式,这设计也很有意思。

用气球带它上高空,就像是给运动员做高原训练,主要测试它在稀薄空气中的表现。

气球能把它带到超过20公里的高空。

然后让它自由落体滑翔。

这时候它的速度能达到超音速,可以好好检验一下它的滑翔能力。

而双尾蝎运输机的试验就不太一样了。

高度低一些,大概在20公里以下,速度也慢一些,就是所谓的高亚音速(接近音速但还没超过)。

这种测试就像是给运动员做基础训练,重点检验基本功。

这两种试验方式互相配合。

一个测高空性能,一个测基础性能,相当于给MD-19做了一次全面体检。

速度,过载机动能力惊人

先说说它的速度范围,从0到7马赫。

这是什么概念呢?

打个形象的比方,7马赫就是每小时大约8500公里,比子弹还要快好几倍。

要知道,一般民航客机巡航速度也就是0.8马赫左右(约1000公里/小时),最快的战斗机也很少超过2.5马赫。

再看看它的航程,能飞800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

北京到纽约的直线距离也就11000公里。

也就是说,这个小飞侠一口气能飞过太平洋大半个距离,这续航能力确实够牛的。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它的机动性能。

6g的过载机动能力。

1g就是地球重力加速度,6g就是平常重力的6倍。

普通人承受3-4g就可能昏过去了。

战斗机飞行员训练到能承受9g,就已经是顶级水平。

而MD-19,不仅能承受这么大的过载。

还能在高超音速状态下,完成这种动作。

这就像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跑车,突然来个漂移,还能稳稳地保持在道路上。

美国LRHW

美国这次试射成功的LRHW(长程高超音速武器),可是让五角大楼松了一大口气。

毕竟,美军在高超音速领域可是吃过不少苦头。

这款武器,是由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专门为美国陆军研制的。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不难理解,就像打水漂一样:

先用一个大力士(火箭助推器)把石头使劲扔到天上。

然后石头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滑翔到目标。

只不过这个石头可不简单。

它的弹头设计成了一个轴对称的形状,有点像一个精心打磨的陀螺。

射程能达到约2800公里。

再加上它能飞到5倍音速以上(大约每小时6100公里)。

为什么说它威胁大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它的速度快得惊人,从发射到击中目标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

它飞行轨迹不按常理出牌,能像蛇一样灵活转弯;

飞得特别高,在25-100公里的高空,正好处在传统防空系统的盲区。

中国对快情有独钟

看看这些年的发展:

高铁从零起步,现在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占全球近70%;

C919大飞机,能飞到0.785马赫(差不多每小时960公里);

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已经达到厘米级。

这种对速度的追求,在高超音速领域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研究,就是这样。

一旦突破了某个关键技术。

比如解决了高温材料问题(要知道高超音速飞行时表面温度,能达到2000度以上),其他相关技术也会跟着突破。

传统火箭发射卫星,一次性发射成本动辄上亿元。

但如果掌握了高超音速技术。

未来的空天飞机就可能像坐飞机一样简单——从机场起飞,加速到高超音速(大约6-12马赫),直接冲出大气层。

这叫单级入轨。

简单说就是一口气飞到太空,不用像火箭那样分级。

如果把进入太空比作爬楼梯,传统火箭就像是背着重物一步一步往上爬,累了就把重物(火箭的一级、二级)扔掉。

而未来的空天飞机,就像是直接坐电梯上去,整个过程又快又省事。

按照专家估计,这种方式,可能会把发射成本降低到现在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现在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投入,就像是在为未来打基础。

这不仅关系到国防安全,更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