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就怕领导来调研!

公务缘 2024-11-11 16:36:08

前两天给隔壁县的一个哥们儿打电话,他提到上个月他们为了突击清理卫生花了不少钱。

我跟他说,10月份正是农忙的时候,搞这种大扫除不太值当。他解释说,因为有领导要来调研,县里下了死命令,要求经过的乡镇一个塑料袋都不准有。

我一听就懂了,毕竟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儿。我知道他那几天肯定不只是收拾卫生那么简单。

调研当然重要,但咱们的人居环境更是重中之重。我之前也说过,政府工作中,改善生活环境一直是各级领导特别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

一方面,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部分,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整治环境也是一项既容易见效又能让人明显感受到变化的工作。

政绩啊,就是领导们干的那些看得见的好事儿,比如弄来大项目、让城乡变美了、各种数据都挺好看、老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好。

这里面最明显的两点就是数据和卫生,一个是写在报告里的,一个是一眼就能看见的。不管领导来看什么,都希望看到的是干净的街道、没有垃圾的边沟,到处都是绿树红花。

所以啊,基层就得努力做到这些,让来调研的领导高兴,也让上级满意。

但是呢,农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跟领导想的不太一样。农民觉得家里院里干净,村里差不多就行;乡镇政府希望村里村外、庭院道路河流都得整洁;而县里在迎接调研的时候要求更高,不能有明显垃圾,边沟不能有杂草,公共区域不能乱堆东西,商铺也不能占道经营。

我在当副镇长的时候,遇到过重要的调研。那时候我们连续三天让包村干部去村里指导卫生,晚上还处理田边的粪堆(农户留着还田的),用工程设备把路面压实压平,还安排机关干部在镇上维持秩序。总之就是上级负责调研,下级忙着准备材料和现场。

收集信息真是一件挺费脑子的事,你得在四处转悠时找到那些细微的线索,还得通过跟当地干部和群众聊天来了解真实情况。

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有时候下面的汇报不能全信,群众说的情况也带着他们的个人观点。我们能看到的往往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的。

现在的调研活动,感觉就像是在走形式,路线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讲解也是提前对过的,连座谈会都可能彩排过。

用一天的时间(有时候还不够)去了解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件事,这几乎是完成不了的任务。 领导们很忙,所以下面的人就得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汇报材料,包括问题和解决办法。

而上面负责写报告的人,只需要拍几张照片,记下一点自己的感受,然后回去根据基层提供的资料整理成报告。

如果调研时还涉及到吃饭,那基层的压力就更大了。主要领导和后勤负责人,还有办公室主任,都得绞尽脑汁想菜单。

既要保证不浪费,又要让饭菜既好看又好吃,还得有地方特色,粗粮、山菜什么的都要考虑进去。这简简单单的一顿饭,背后可是藏着不少心机。

领导们喜欢随便提问题,所以接待的人不仅要汇报工作,还得对乡镇的情况了如指掌,数据随口就来。 下基层调研,其实就是让领导们能真正摸清楚下面的情况,这样他们才能制定出既合理又能落到实处的好政策。但要是调研变成了走形式,光说不练的话,那吃亏的还是咱们这些基层的人啊。这样一来,受伤的总是基层,这种情况就又出现了。

1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