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浙江大学教授)认为:
今后更加合理的教育体制应该是:1、最底层是教育凭证制度,即教育券,人人平等分享公共教育资源的财政份额;2、中间层是更多的民办学校;3、上层是较少的公办学校,他们专为公平而生。
一、制度层面,民办教育优于公办教育
《中国科学报》: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了30多年,以如今之眼光,如何看待它的发展地位?
吴华:我们必须回答,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比,谁更具有制度优势。这一基本观点决定了我们要不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优秀的公办院校,也有优秀的民办院校,无法就学校之间的比较得出普遍结论。但研究结果表明,民办教育在制度层面远优于公办教育。只有在此基础上发展民办教育,才有现实的合理性和理论的合理性。
此前政府缺少资金办学,需要民间帮忙,这只是权宜之计。如果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发展,民办教育没有未来。继续发展民办教育,必须寻找新的理论基础、观念基础,即在制度层面上,民办教育优于公办教育。
二、民办教育将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突破口
《中国科学报》:您说到“社会的核心价值还有公平”,您是怎么理解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的公平问题的?
吴华:教育的核心价值首先是公平。人们往往存在一个误解,公办教育是公平的,民办教育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公平的标准是平等分享公共资源。只要是同样的人,得到额外好处或受到歧视,都应视为不公平。公平的前提是比较对象拥有同等权利,权利不同则不能进行比较。
因此,怎样实现公平对待?如“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建设背后的资源分配问题。科研资源配置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资源配置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全民的教育资源,没有用于全民,显然不公平)。
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民办高校的生均投入低(基础教育也一样),当以学生为配置主体时,民办高校的学生仅得到了公办高校生均经费的1/10。(农村小学一个公办学校的学生需要国家财政支出10000元以上),对民办学校的经费支出只有600元,也不足1/10)公办教育的钱由公共财政提供,钱来自于纳税人,既然由纳税人产生,理应由大家分享,为什么同样的纳税人,公办学校学生就要多吃多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