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村喜见思想分化

爱车斯木兄 2024-02-24 09:26:09
早上偶然读到“John在深港”写的关于他过年回湘南老家农村的见闻,讲的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观察,我今年也回山东老家过年了,距上次已时隔五年了,同样有很多感触。 不过经济方面的感触不多,因为经济还是那样,仿佛被三体中的智子锁死了一般,更多的感触是来自思想方面的。 在我的固有认知中,农村的思想认知普遍是要迟滞于一线城市的,但经过跟亲戚、发小等聊天后发现并不然。 我在题目中用了“喜见”一词,就是说虽然有大部分人思想依旧是固化的,但也有小部分人已经分化了,跟一线城市的思想认识相差不大了。 先举4个依旧固化的例子。 1、长辈A,依旧认为别人的看法更重要。 这个贯彻了他对几乎所有事情好坏与否的判断。举一个例子吧,他每年有大段时间是住在孩子家的,孩子家在外地,孩子总是劝他少吃点馒头、米饭、糖,多吃点肉和蔬菜,但他不听,认为不吃主食不行,孩子告诉他,年纪大了,瘦一些好,但他却说,回到村里,别人看到自己瘦了,就会认为在孩子那过得不好,看到胖了,别人会说,跟着孩子享福了,这样脸上有光。 2、长辈B,爱喝酒,认为谁过年送他好酒谁成功就夸谁,认为谁赚钱多就夸谁。 他女儿已经结婚十多年了,前些年女婿工作很普通,自然是各种瞧不上,这几年碰到个机会,赚了些钱,换上了豪车大房子,也往家里总送酒。这位长辈就不停地说,女婿今年给我送了一万多块钱的酒,真孝顺,真有本事,明年拿出200万来给我换套房子云云。 更加可悲甚至我不愿意写出来的是,长辈B酒后揍我了,你能想想一个60岁的长辈酒后无理揍一个40岁的晚辈是一种什么情景吗? 由于他喝酒了,自己喝了一斤白的,半斤红的,全桌只有他自己喝,然后说话声音很大,我就说小点声,孩子发烧睡了,说了好多好多次都不听,甚至他说,我大还是他大,这是我家,我说的算。 可悲。 3、同辈C,依旧非常在意面子。 他找我聊天的时候,突然问我,你有没有买鞭炮啊,我说没有啊,他说你应该买啊,他们村里那些在外面做生意的或者工作的,回村里都会买个三四千的鞭炮或者烟花放,让村里人看看,自己衣锦还乡了。 一时语噻。 4、同辈D,依旧特别爱吹牛。 跟我同龄,年近不惑,单身未婚。特别爱吹牛这个习惯好多年了,不过随着自己年龄逐渐增大,略有收敛,但依旧有些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呢,用我另一个发小的话来说,就是见到他面,不敢跟他说话,怕他说完自己没法接话。 举一个例子吧,他在外地偶遇了“湖远行”,然后拍了张合影发到了抖音,然后跟人说,这是我哥们。 或许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变了吧,这也会导致我与他们的共同语言仅仅停留在我童年时的共同回忆吧,想来心里难免有些难受,有人说朋友仅仅是某一个时间段的朋友,其实,亲戚何尝不是呢? 然后再举2个喜见的例子。 1、发小E,村子里极少的没有去县城买房的人。 可能以前是由于家庭无法提供助力无法随大流,但现在有能力了却依旧不这么做,是因为他认清了本质。 他初中毕业,父亲已亡,母亲还在,结婚多年,膝下有两个孩子,一个初中一个小学。 跟老婆都在附近村子工作,家庭月收入1万出头,有一辆轿车一辆摩托车。 他告诉我他不会去县城买房,认为那是非常不理智的,并不会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反而会大大降低。我们县城房价约6000,买个100平的就是60万,全款是不可能全款的,贷款的话那每个月就需要还贷款。 虽然农村的工作现在越来越正式,譬如已经有保险了,虽然很低,但确实是有了,但是公积金依旧是没有的,这样就需要每个月拿出一部分工资来还房贷,再加上县城的消费怎么也比农村消费高,所以可支配收入肯定是不及农村的。 再者,年轻人和孩子搬到县城去了,但是老一辈却不愿意去,毕竟对他们来说,住了五六十年农村了,去县城是相当不习惯的,那谁看孩子呢?很有可能就是妻子,这样的话收入又会进一步降低。 再就是,即使你搬到县城居住,你工作的工厂依旧还是那个,跟在农村居住的没有任何变化。 而且,农村现在京东可以直接送达,也有朴朴买菜,方便的很。 无非就是孩子上学理论上差一些,但县城教学质量真的就比镇上好很多吗,貌似并没有,会好一些,但相差不大,因为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只不过换了一个学校而已。 所以我认为,他,活明白了,他会活的比那些随大流搬到县城的同龄人更加舒服。 2、妹妹F,95后,在青岛上大学,是长辈B的二女儿。 我比她大14岁,小时候总带她玩,她也经常在我家住,所以感情很好。本来想好好的跟她聊聊,以我的波折的人生总结出的经验让她少走些弯路,但可惜由于长辈B的酒后失常,并没有聊太多,好在吃饭前聊了一些跑步的事情。 她半年前开始跑步,但就戴着手环随便跑跑,每次跑个5公里左右,我就给她讲静息心率、储备心率、EMTAIR跑、LSD等等,讲了我跑步11年走过的弯路,从凭意志跑,到科学跑,她听得很认真,相当于打开了一扇大门,会少走很多年弯路。 今年,她就会研究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本来她想听我讲讲工作、生活的事情,但很可惜。 她虽然打小农村长大,也没离开过山东,但思想已经完全跟她的父母脱离了,这是我很高兴的事情,只不过由于家族里没有人对她的未来稍加指点,可能很多东西都需要她自己摸索了吧。 这次过年回家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属于我记忆中的那个时代的农村已经翻篇了,我的长辈们逐渐老去甚至离世,我的同辈早已成为村子里的主力,我的晚辈也已成年,还有好多晚辈我都不认识。 这个我从小长大的村子,已经换到一个新的时代了。 记得儿时过年的时候,总会有些陌生的爷爷奶奶回来,他们会问我是谁家孩子,我会说是谁谁谁的儿子是谁谁谁的孙子,他们“哦”。 现在“哦”的这个人是我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