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普通人的眼里,教师是非常舒适的行业,不仅仅受人尊敬,上班不用打卡,多出来很多清闲时间。特别是双减之后,学生作业需要家长辅导,教师可以早早下班,工资不低于普通打工人,可谓是名利双收的清闲工作。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40%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中国人民大学做了一项调查,根据数据显示,80%的老师反应压力大,40%的老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
数据是不是出乎意料?既然是公认为比较闲适,也是很多人都抢着做的岗位,为什么这么多老师心理有问题?甚至我们看到,有些老师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哪些方面呢?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比以前更大的压力。看似教师上下班时间不固定,不上课的时间可以回家。实际情况是教师比以前更忙,特别是班主任,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多回家已经是常态。
2、有提高成绩的义务,却没有管理学生的权力。不知道大家前几天有没有看到一个新闻,一位同学上课迟到,老师和学生沟通期间,老师用戒尺打了学生,被举报后行政拘留13天,罚款700元。
我们总是说权力和义务是双向的,老师的义务是教书育人、提高孩子们的成绩。但实际上老师只能求着、哄着学生,先不说打骂学生,找学生谈话前都先问问该学生有没有心理问题,怕一不小心说太重,如果孩子轻生,教师生涯也就结束了。
老师管教学生,负责任的教师需要思前想后,如履薄冰,不负责任的老师大可以不管那么多。
3、行政工作的压力。很多人觉得教师的工作只是备课、上课,但实际上,备课和上课可能不到教师工作的50%。教师还需要出外培训、线上培训,各种文件和表格,如果有什么活动,比如上级的考察和交流,教师还需要去配合活动,写很多宣传文件、演讲稿等等。
4、心理上的亚健康。孩子是家庭的宝贝,在学校不能受委屈,比如孩子在学校打架,有些家长就要找老师理论,甚至追究老师的责任。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向家长解释的同时,还要承受家长的言语攻击,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并且他们除了自己消化,没有其他渠道去倾诉。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是面对学生的一线工作者,如果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也将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针对性改善:
1、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一方面减少他们的行政工作,减少他们的培训要求,提高教师培训质量,而不是占用放学和放假时间“低效率、灌入式”学习。比如为课时达标买在线课程,但并没有时间学习,只能在电脑上“挂”课,这种事情毫无意义。
2、保护教师的自身安全。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免不了“教育”学生,就算是家长,你能说在家没有和孩子红过脸吗?有没有家长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没打骂过自己的孩子?教师为什么不能适当管教孩子?双标?
我觉得家长、社会应该给教师一定自主决定的空间,况且现在教室现在都有监控,教师也不会无缘无故处罚学生,是否应该把戒尺还给教师?
3、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属于服务业,服务于家长、学生、领导,他们对前三者都属于乙方,三方提出的要求都尽量满足,唯唯诺诺的教师长此以往,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就像每个学校都为学生配备了心理老师,建议也为教师配备专业心理人员,或者安排相关活动,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
结尾学校的主体是广大学子,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更好地发挥他们教书育人的作用。作为家长,我们也需要给教师一些理解和宽容;作为教师的管理单位,我们也需要给教师一些关爱,给教师一些时间和空间;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及时疏解情绪,及时求助他人,避免不幸的发生。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若有不妥之处,欢迎留言指正。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