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歼故,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1947年8月27日,我军全部进入大别山。当天,刘、邓首长即下达命令,以第一、第二纵队展开于商城、演ill、光山、罗山地区,阻击追我之敌,掩护第三纵队在皖西、我纵在鄂东北地区迅速进行战略展开,开展地方工作。
党中央、毛主席对我们到大别山曾经估计可能有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要我们争取后一种前途,避免前两种前途。为了实现最好的前途,刘、邓首长于8月30日发出了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今后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的义无反顾的创建与巩固大别山根据地。”并指出,实现此历史任务要经过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应向全军说明,我们完全有胜利把握;同时向群众说明,我们是鄂豫皖的子弟兵,我军不再走了。我们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要使鄂豫皖人民获得解放。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在军事上就要积极作战,歼灭敌人,肃清土顽;在政治上则要迅速发动群众,建立起自己的政权,而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则是团结和发动群众的先决条件。
根据上级的部署,趁追我之敌尚未赶到,大别山区较为空虚之际,我纵立即实施战略展开。除以十六旅跟随野司留在大别山北麓配合兄弟部队作战外,我率纵队主力乘虚南下。根据事先划定的区域,十八旅为前卫,在旅长肖永银、政委李震指挥下,连续攻克麻城、罗田、英山、烯水,并沿长江横扫黄梅、薪春、广济、宿松等县。
9月4日,十七旅攻占黄安(今红安)、新洲、大悟、黄冈。从8月27日攻克光山,至9月16日,我先后攻克了15座县城,打击了当地反动势力,并派出随部队南下的地方干部到各地开展群众工作,筹建民主政权,大大扩大了我军的影响。大别山是长江流域中游向南突出的一块地方,正如刘司令员形象比喻的那样,它就象小孩子肚子戴的一块肚兜儿,摆在国民党核心统治区的中央:东达霍山、太湖,威胁国民党的首都南京;西到黄破、孝感,直逼武汉;南临长江,北至淮河,是我夺取中原必须首先控制的要地。故当我占领大别山之后,蒋介石急令尾追我之敌23个旅,也进入了大别山区,同我进行争夺。
9月上旬,敌第四十六、第五十八师进到我纵东侧的固始、商城、霍山之线,敌第八十五师占领信阳、罗山一带;西面之敌第十、第四十、第六十五师分别向我黄安、麻城地区进犯;敌第五十六师则设防于武汉外围及信阳以南的平汉沿线,对我构成一个大的包抄态势;另以对大别山情况十分熟悉,且各处设有其谍报网的桂系第七、第四十八师进入大别山腹心地区寻我主力作战,妄图趁我立脚未稳之际把我赶出大别山。为粉碎敌之企图,我第十六旅配合兄弟纵队在刘、邓首长指挥下,于9月上、中旬前后在商城北之河风集和商城西之中铺地区打了两仗。9月下旬,兄弟纵队又在光山附近打击了向东增援之敌1个师。三仗共重创敌1个师,歼敌1个团,把敌机动兵力全部调到了大别山北麓,从而对我纵主力向鄂东地区实施初步的战略展开起了很好的掩护作用。十几万人的大兵团,采取跃进的形式深入到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带,在面临优势敌人进攻的条件下创造新的根据地,困难是不难想象的。
在展开初期,由于我军刚刚由内线转到外线,由北方转到南方,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军事上,部队缺乏无后方作战和山地、水稻田地带行军作战的经验;在生活上,北方战士普遍吃不惯大米,穿不惯草鞋,对南方气候水土不适,语言难懂;由于打仗没有后方,伤病员难以安置;部队两个多月连续行军作战未得休整。有些同志对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艰苦性认识不足,对于大别山根据地能否建立与坚持缺乏信心,讲怪话,发牢骚。
部队中右倾情绪逐步滋长,违反纪律的事屡有发生。甚至出现了个别单位不听招呼、执行命令不坚决的严重情况。
为了及时解决部队的思想问题,克服右倾情绪,野司于9月24日在光山的王大弯召开了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刘、邓首长严肃地批评了部队中一些领导干部的右倾思想,强调指出:创立大别山解放区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政治任务;要创立起解放区,就必须使多打胜仗歼灭敌人和发动群众实行土改这两个轮子同时转动起来,缺一不可。而推动这两个轮子转动的原动力则是提高信心和加强斗志。邓政委并语重心长地说:“党中央对我们这次行动的意义作了充分的估计。现在我们不但保存和进一步巩固了原有解放区的基本区域,而且把战争引向蒋管区,迫使蒋介石把战线由黄河移到长江,中央这步棋下得多么英明,多么有远见。可是,我们有些人只看到艰苦,而看不到全国战局这种新的变化,个别人甚至产生右倾情绪和违法乱纪现象,这种错误倾向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刘司令员尖锐而深刻地说:“我们共产党员在入党的时候,宣了誓要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现在当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消灭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时候,我们的手不要抖呵!每个共产党员都应称一称你这个共产党员是否足秤?!”会议重申了部队必须认真地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指出毛主席在井冈山建军之初规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决不是什么简单的规章制度,而是党的路线与政策的体现。能否坚决贯彻执行,关系到我们在大别山能否站住脚的问题;因此要求部队一定要牢固树立起以大别山为家,和大别山群众同患难、共存亡的思想。两位首长的讲话给大家敲了警钟,同时也给大家指出了今后行动的方向。
我纵本来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的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许多部队提出了“一分艰苦一分荣”、“克服困难就是胜利”的口号。部队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就在这个时候,党中央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土地法大纲》,重新颁发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据此,中原局发出了《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要求立即发动群众,向封建地主恶霸展开斗争,并决定成立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这些文件发表以后,部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增强了斗争的信心和求战热情。此时,我纵根据野司的决定,将第四十八团、五十一团、五十三团、教导团、补充团等5个完整的建制单位,300余名干部和老解放区战士调归地方、军区建制。纵队副政委鲍先志、十六旅政委张国传、十七旅政委何桂成、副旅长张体学、纵队参谋处长王毓淮以及一大批优秀干部都是这个时候调到地方去工作的。这样就更好地解决了既保障地方工作的开展,又能集中兵力作战的间题,使建设大别山根据地的工作向前发展了一步。
大别山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对于我军进入大别山,他们内心深处是高兴的、拥护的。但是,由于我军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爆发时,曾三次从这一地区撤出,当地群众遭受了敌人的残酷镇压。此次我军进入大别山以后,敌人反动统治一时尚未被彻底摧垮,土顽猖撅横行,并在暗中控制和威胁群众;加之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执行土地改革政策过急过左,打击面过宽,侵犯了工商业和部分中农的利益,因而群众对我能否在大别山站住脚,尚心存疑虑,不敢靠拢我们。在以鲍先志同志为书记,刘子厚、刘建勋同志为副书记的鄂东工委及其所属各县工委的领导下,广大地方干部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政权和开展武装斗争,特别是不少同志为了人民的翻身,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使广大群众深受感动,逐步接近我们,并积极支援军队。这样就给我们坚持大别山斗争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这时我地方武装捷报频传,人民政权逐步巩固。10月8日,我三纵在皖西六安张家店地区全歼国民军第八十八师师直六十二旅,对我纵鼓舞很大,各部纷纷求战。10月初,蒋介石集中整编第七、第四十、第四十六、第四十八、第二十五、第五十八、第八十五等7个师的兵力合击光山、新县地区,企图寻我主力作战。
为粉碎敌人企图,寻机歼敌,刘、邓首长根据中央军委“分散大敌,使敌疲于奔命”,“歼灭小敌,发动群众,解决物资”的指示精神,令各纵队适时跳出敌之合围圈,乘机向鄂东各县发展,并准备于此地筹措解决冬衣间题。据此,我纵协同南来之第一、第二纵队,乘势拔除沿途及长江北岸分散孤立之敌据点。10月7日,我纵十七旅攻克长江北岸重镇团风;12日,十六旅攻克下巴河镇,以后又占领林家大湾,均筹集到一部分制作冬衣的棉花和布匹。此时,第三纵队也进至望江地区。我军控制长江北岸300余里,威慑大江南北。
在此之前(9月末),我华野陈粟兵团进至豫皖苏地区,位于大别山左后侧;陈谢兵团解放洛阳,进至豫西南伏牛山区,位于大别山右后侧;与刘邓大军构成了特角之势,互为策应。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既怕这三支大军会合,中原不保,又怕我在大别山扎下根来;尤其怕我军横渡长江,挥戈南进。因此,当我各路大军兵临长江之际,他急调青年军第二O三师从九江伸至薪春、黄梅,又令整编第四十师加强五十二师八十二旅,经烯水向广济,跟踪我军,并柑我之侧背。敌人孤军来追,正是我求之不得的歼敌良机。当他从烯水向东南前进时,刘、邓首长即计划将其诱入地形要便于设伏的高山铺地区加以围歼。决定部队立即向心集结,在高山铺地区之东、北、南三面设伏,兜击敌人;以中原独立旅诱敌上钩;令我纵闪到敌之左侧,不予理会,待其通过后,即尾敌向东,一旦敌人进入我伏击圈时,即从后面捅他一刀。第二、第三纵队为战役预备队。为了及时抓住敌人,我急令十七旅参谋长宗书阁指挥四十九团2个营和五十四团1个营为先遣队,紧紧盯住敌人,掌握敌之动向;同时迅速集结主力随后急进。10月26日敌向东前进遭我一纵阻击,当晚猾集高山铺山沟内。黄昏时我先遣队赶到高山铺西山,趁敌不备,抢占了李家寨山和马骑山,迅速构筑了工事,从而扎死了口袋。27日拂晓前,敌发觉情况不妙,即一面拚命向东进攻,企图夺路逃命;一面派连、营兵力向我马骑山和李家寨山攻击,以保护它的侧后。敌向马骑山连续进攻四五次,曾一度突破我前沿阵地。四十九团团长苟在合以1个连反冲击,将敌击退,敌人向东进攻受阻,企图向西南突围,乃拚命向我李家寨山攻击,战斗异常激烈。此时,我纵主力赶到,由西向东猛攻,配合第一纵队把敌压在山沟内加以全歼。10时许战斗结束。是役,全歼敌第四十师及八十二旅共12600余人,击落敌机1架,仅我纵即俘敌4000余人,干净利索地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高山铺之战的胜利,是我们在完全没有后方依托,供应异常困难,军队连续转战的条件下取得的。这一仗,粉碎了敌人围歼我军的阴谋,沉重打击了敌军和地方反动势力的气焰,大大提高了部队在无后方依托和山地条件下作战的信心,鼓舞了群众的斗争热情,为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高山铺战斗后,已是初冬季节,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部队仍然穿着单衣。严冬将届,何以御寒?晋冀鲁豫老区虽已做好了十几万套棉服,因无法运送,可望而不可及。刘、邓首长指示,当务之急是发动部队,自筹自缝,解决冬衣间题。我要各旅按照分配的地区,采取向地主征集,向商家和一部分富裕农民开借条进行筹借的办法(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偿还了借据折合的款项)筹集布匹棉花。发动干部战士动脑子,想办法,用稻草灰代替染料,将布染成灰色。请当地老乡传授缝衣技术,上下一齐动手缝制棉衣。尤其是刘、邓首长自己缝衣,刘司令员教干部、战士用搪瓷碗扣在布上挖领口的消息传到部队,更加激励了我们干部战士克服困难的信心。经过努力,全纵干部战士终于很快穿上了自己做的棉衣。虽然我们的棉衣经雨一淋,太阳一晒,变得灰不灰,花不花,五颜六色,但由于棉衣是我们克服了困难,自己动手制作的,战士们穿上它,仍感到非常自豪。
1947年11月下旬,蒋介石以伪国防部长白崇禧组成“国防部九江指挥部”,执掌统辖豫、皖、赣、湘、鄂五省军政大权。白崇禧从豫皖苏、山东及豫西调来6个师,加上原在大别山区的9个师,共15个整编师又3个旅的兵力,全面围攻我大别山解放区。敌人以整编第八十五、第二十八、第九、第七、第二十五、第四十六等师从孝感、广济、太湖、霍山一线,由南向北逐步压缩我军,以整编第四十八师、第五十八师进占商城地区,以整编第十、第十一、第二十师和第五十六、第五十二师各1个旅在光山、罗山及信阳、花园一线堵击;另以整编第六十三、第六十九师等5个旅防守长江南岸,以整编第五、第七十、第七十五师在淮河以北钳制华东野战军,以第五兵团在豫西钳制陈谢兵团。敌人加强保甲统治和反动地方武装,建立碉堡网和发展谍报网,并效法日寇使用过的“总力战”,妄图一举肃清大别山的我军。
这是我军能否在大别山存在和发展的一场严重斗争,也是我军夺取中原最关键的斗争。党中央、毛主席指出,大别山根据地的确立和巩固,是中原根据地能否最后确立和巩固的关键,足以影响整个战局的发展。刘、邓首长决定采取集中与分遣、内线与外线相结合的方法,以第一纵队和新到的第十、第十二纵队向外线实施战略再展开,开创淮(河)西、桐柏、江汉新解放区,以第二、第三和我六纵坚持大别山解放区的内线斗争,采取“敌向内,我向外,敌向外,我亦向外”,“我以小分队牵制大敌,以大部队消灭小敌”的作战手段,实施广泛的机动,拖住敌人,并且密切配合军区地方武装,寻歼孤立分散之敌和土顽武装,掩护深入开展地方工作。刘司令员率中原局及野战军机关随一纵到淮西区指挥,由邓政委、李先念副司令员和李参谋长组成野战军前方指挥所留大别山指挥内线作战。我纵先以五十二团参谋长沈伯瑛带领1个营,后由五十团副政委张镰斧带1个营掩护野战军前指行动。
我纵接受任务以后,立即在部队中进行了紧急动员,使广大指战员充分认识到敌人围攻的兵力虽然强大,但他们是被迫进行的垂死挣扎的敌人。我纵处于内线作战,穿插于数倍于己的敌人之间,困难虽然很大,但我军已熟悉了大别山区的敌情、地形、习惯了大别山区的生活,学会了山地攻防作战,又有人民政权、地方武装的配合,有强大的外线兵团的协同作战,我们完全能够粉碎敌人的“围剿”。我们把敌人主力拖住在自己周围愈多,愈有利于一纵、十纵的顺利展开和华野、陈谢兵团大量歼敌。
12月初,敌人“围剿”开始,迅速占领了烯水、英山、罗田、金寨和商城,并向中心区压缩。我纵队十六旅(该旅奉刘、邓首长之命,由纵队副政委鲍先志同志带领,于10月下旬先期到英山、罗田、麻城、剿灭土顽,掩护新建立的中共鄂豫区党委和鄂豫军区建设后方)以外,主力适时跳出敌之合围圈,转移到黄安(今红安县)、黄破地区。3日晚,乘敌第八十五师西移、宋埠空虚之际,我令肖永银旅长指挥第十旅第五十二团、第五十四团及十七旅第四十九团,以突然的动作一举攻克了鄂东重镇宋埠,全部歼灭了麻城地方团队2000余人。这是在粉碎敌人围攻中打的又一个出色的胜仗,受到野司的通报表扬。这一仗,不仅给黄(安)麻(城)地区反动势力以毁灭性的打击,直接援助了这一地区的地方工作,而且严重威胁敌人后方补给线,迫使进入中心区的一部敌人回援,有力地配合了各兄弟部队的斗争。
为拖散敌人,破坏敌人随时实施的合围阴谋,12月中旬以后,纵队采取以旅为单位活动。我带十七旅掩护纵队直属队,韦杰同志带十八旅穿插于敌整编第七、第二十八、第四十八、第二十、第十一、第八十五师之间,以机敏的行动与敌辗转周旋,使敌人对我“吃不下”,围不着,处处扑空,疲于奔命。我则寻找战机,适时分遣与集中,消灭分散孤立之敌和地方反动武装,支持与掩护地方工作。
独立活动于英山、罗田的我第十六旅,11月2日再次攻占英山之后,于16日开始,协同鄂豫军区第四、第五分区武装,撒开大网,四面兜剿进占大别山主峰天堂碧之土顽。他们不顾山高路陡,不顾饥饿疲劳,日夜搜剿,十多天歼灭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800多人,受到野战军首长的表扬。12月24日,又乘敌主力远在烯水、罗田、麻城“清剿”之际,旅长尤太忠看准战机,适时指挥全旅转到外线,以200余里急行军,突然包围和歼灭了广济守敌青年军第二O三师第六团,俘敌 800余人,受到野司首长再次表扬。当敌第七师赶来增援时,该旅即转移到龟峰山下木子店地区活动。
旅长李德生指挥十七旅掩护纵队机关,转战于黄安、麻城、黄破,白天作战,晚上转移,越高山、涉冰河,斗争异常艰苦。在同敌人重兵周旋中,我经常找李德生同志和纵队参谋长贺光华同志研究纵队机关和十七旅的行动,他们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对我的指挥帮助很大。纵队几次遭敌合击或埋伏,均因处置适当,十七旅部队作战勇敢,因而免受损失。1948年1月8日,为摆脱合击麻城、木子店地区的敌第七和第二十八师,我一夜行军140余里,突然出现于宋埠以西地区。五十团一营及旅工兵连包围歼灭了驻守长轩岭之敌黄破县两个保警中队(欠1个排)及黄破县特工队、区公所等200余人;四十九团一营攻克了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就未曾打开过的反动地主的顽固堡垒—鲍家,全歼守敌,为黄破人民除了一大害。
活动于大、小悟山、宣化店、禹王城和七里坪之间的我第十八旅,在肖永银旅长机动灵活的指挥下同敌第十一、第二十、第五十二师周旋,一直将敌主力第十一师等吸引在自己周围,减轻了坚持内线斗争部队的压力。
在七里坪战斗中坚决打退了敌人疯狂的进攻,掩护了野战军前方指挥所的安全转移。
近三个月的反“围剿”斗争,我纵各旅都是日日夜夜在极度紧张的行军作战中度过。我们有时在内线与敌周旋,有时跳到外线,拣“好吃的敌人吃上一口”;有时向东,有时向西,使敌捉摸不定。时而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时而分遣部队发动群众,消灭土顽,帮助建立我地方政权。总之,数月内虽然环境异常险恶,但由于我们实事求是,依据情况采取正确的行动,因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斗争中我们虽然也遭受过一些损失,但部队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争意志和战斗力,终于渡过了从1947年12月至1948年3月最艰苦的时期。当挺进江汉、桐柏、淮西的兄弟纵队胜利地开辟了新区和华野、陈谢兵团突然集中兵力打击平汉和陇海路之敌的时候,敌人不得不先后从大别山抽出13个旅的兵力驰援平汉路和鄂西地区,使其大别山的全面围攻计划遭到了破产。我终于在大别山站住了脚。蒋介石在“大别山剿共检讨会议”的训词中虽然大肆责怪部属在大别山“完全陷入盲目作战”,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下面,但这恰好是他不打自招,他终于承认他在大别山是“作战失败”了。
1948年3月下旬,我纵奉命同第三纵队过淮河北上,迎接夺取整个中原的伟大任务。大别山区军民由于野战纵队的北调曾经经历了一段更加艰苦的斗争,但敌人主力也陆续跟随我军调离大别山,英雄的大别山区军民终于熬过了难关,把大别山区建设成为大军渡江南下的前进基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战略行动,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战局,加速了战争胜利的进程。邓小平政委1948年3月6日在野战军直属队干部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已经在大别山建立了继续向前跃进的基地。同时他又指出:革命不是那么容易的,总是要过关的。越往后碰到的险关只要硬一下就过去了……我们有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凡是胜利中的险关,保证都能过得去,过险关就须不怕吃苦,还须不怕死。邓政委的这一段话,不仅对我军夺取大别山这一行动作出了最高估价,而且对我们当前的国家建设和军队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把在跃进大别山和坚持大别山斗争时期中,曾经高度发挥的照顾全局、勇挑重担、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永远怀念许多为完成这一伟大任务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应当学习他们坚韧不拔、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为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在新时期赋予的任务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