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王”方化:姜文的偶像,晚年病危拒绝治疗,69岁遗憾离世!

丽丽谈明星娱乐 2024-11-25 17:52:50

《生命的最后倔强》

"不要管我,不能浪费国家的钱。。。"1994年的深秋,69岁的方化躺在病床上,眼神倔强地盯着手背上的针头,像是在跟什么较劲。

谁能想到,这位被大家熟知的"银幕鬼子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展现出的却是一个老艺术家最朴实的情怀。

病房里,医生和家属都拗不过他的固执。每当有人要给他换上更好的药物,这个倔强的老人就会在昏迷中强行睁开眼睛,试图拔掉手上的针头。

站在病床前的妻子张淑贞早已哭成泪人,她想起了那句丈夫常挂在嘴边的话:"我要为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

51年的婚姻岁月里,张淑贞一直都知道,自己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女人,是何其有幸能遇到这样一个始终温柔以待的丈夫。

方化从不因为她的文化程度低而嫌弃她,反而总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这么多年来你跟着我也受了不少委屈",他总是这样安慰妻子。

谁说演员就一定要活在聚光灯下?褪去光环后的方化,最爱的就是在家里品茶听戏的日子。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刻,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明明身患重病,却始终不愿"麻烦国家",这样的情怀,让人不禁动容。

"他总是说自己要为人民贡献力量,不能拖了国家的后腿。"张淑贞看着病床上的丈夫,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这一刻的方化,哪还有半点银幕上"鬼子"的狰狞模样?有的只是一个心系国家、至死不渝的老艺术家的赤子之心。

1994年11月7日,方化带着他的倔强与坚持,永远地离开了。遗憾的是,他没能等到自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饰演的正面角色与观众见面。

但他用生命最后的倔强,演绎了一位老艺术家最动人的谢幕。

这不是银幕上的演技,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方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有些角色,不需要演,因为早已融入了生命的骨血里。

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就是这样把对国家的大爱,默默地藏在了最平凡的坚持里。

当我们再次在电视上看到方化饰演的那些角色时,或许会想起这样一个画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鬼子王"仍在坚持着不给国家添麻烦。

这才是他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表演"。

《姜文给的最后一次机会》

谁能想到,在方化69年的人生中,最后一个角色会是一位正派的老将军?这个机会来自他的"迷弟"姜文。1994年,当《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组找上门时,这位"银幕鬼子王"已经辞演许久,可当听说能演一回大将军,他还是拖着病躯来到了片场。

这一天的方化,身边除了医生,还有形影不离的妻子。年近古稀的他,行动已经变得缓慢,可那双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这一问,道尽了他几十年来的心酸。

姜文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看着自己一直视为偶像的老艺术家如此小心翼翼,他心里一阵发酸。"您是为了人民在演戏,在我心里,您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这句话,让方化老泪纵横,他的心思终于被人看到了,这么多年的愿望也终于得以实现。

是啊,谁不想演英雄当主角呢?可方化选择了另一条路。从1974年重拍的《平原游击队》就能看出,上百个演员中没有一个能超越他的松井形象。

这个"鬼子王"的碗,端起来容易,想放下却难。

妻子在一旁看着流泪的丈夫,心疼地帮他擦拭眼泪。她比谁都清楚,这个倔强的老人明明身患重病,却始终不愿麻烦国家。

"要为人民贡献力量,不能拖了国家的后腿",这样的话他说了一辈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可惜天不遂人愿,方化最终没能等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上映,没能亲眼看到自己身着将军军装的英姿。得知这个消息后,姜文眼含热泪,发文缅怀这位老艺术家。

后来,他还和方化的儿子成为了朋友,方化的儿子也不负父望,成为了姜文的得力助手,现在是一位优秀的副导演和制片人。

回首方化的一生,他用无数个反派角色成就了别人的英雄,而在生命的最后,姜文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完成了自己的英雄梦。

这何尝不是一种命运的眷顾?一位老艺术家的心愿,终究在生命的尽头得到了圆满。

《少年方化的血泪童年》

谁能想到,那个在银幕上活灵活现演绎日本人的"鬼子王",竟是用自己的血泪童年做底色?1925年,方化出生在大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每个孩子都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

家里排行老大的他,从小就得帮着父母照顾弟妹。看到弟弟妹妹哭闹,小方化就学着扮演小猫小狗逗他们开心,给妹妹唱新学的小调。

可现实哪有那么美好。那时的大连在日本人统治下,方化年纪小,总被推出来忍受欺负。日本人嘴里叽里哇啦说着听不懂的话,一脸凶相地举着武器对着他。

稍有不满意,就把东西摔砸在他身上。小方化只能咬牙忍住眼泪,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若有出头之日,一定要报今日之辱。

19岁那年,方化离开大连,只身来到长春。为了谋生,他进入"满映"制作部当录音员。听起来是录音员,其实就是个打杂的小苦力。

原本想着逃离虎穴,谁知又入了狼窝 —— "满映"的幕后依然是日本人在操控。

在"满映"的日子里,日本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待遇上天差地别也就罢了,还总有各种歪理扣他们的工钱。

更过分的是,动不动就对中国人言语谩骂,拳脚相加。

其实从小,方化就特别喜欢看戏剧和皮影。那时候家里穷,能跟着妈妈去看一场皮影戏,对他来说简直比过年吃到白糖还让人开心。

1945年9月9日,全国上下举国欢腾,日本正式向中国投降。方化终于逃出了魔掌,他心中的艺术梦想也渐渐被唤醒。

在演员王人路的引荐下,他加入了东北剧社,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也许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才让方化后来在荧幕上把日本人丑恶的嘴脸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以至于观众经常分不清他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那些年的血泪记忆,成就了后来"鬼子王"的演技巅峰。

这就是方化,用自己的伤痛演绎反派,用对手的嘴脸塑造角色。在他看来,有人饰演大英雄,就需要有人来衬托。

而这个甘愿牺牲的角色,他愿意以身试险,用自己的方式为观众还原那段历史的真实。

《"鬼子王"的荣辱人生》

好戏不怕套路深,可这套路一走就是几十年。《平原游击队》里的松井让方化拿下了"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最佳表演奖",却也给他贴上了永远的"鬼子"标签。

对于方化来说,每次穿上日军服装时,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当年被日本人欺负时那些丑恶的嘴脸和残忍的做法。别人演戏要体验生活,可他的艺术道路,是真真切切用血泪铺就的。

观众在电影院里被他激起国仇家恨,走出影院后得知他是纯正的中国人时,无不对他的演技拍案叫绝。

可天不遂人愿,这份演技带来的可不只有赞誉。1957年,特殊的年代让许多人饱受煎熬,方化却因为这些荧幕形象被打倒挨批斗。

多讽刺啊,他明明是抱着满腔爱国之心,心甘情愿衬托他人成为大英雄,到头来这份付出却成了被人质疑的由头。

那些人抓住方化严加拷问:"你演日本人这么像,动机肯定不纯!"身体上的疼痛尚且能忍受,可这种对他一片赤诚的践踏,简直让他像被人抽去了灵魂。

曾经对表演的热情消退了,对生活的信心也随之动摇。

但方化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人。54岁时,他从长影厂调到珠影厂。虽然精力和体力都大不如前,但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又接连演出了《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南岭传奇》《逢凶化吉》等影片。

无一例外,聚光灯始终追随着他的反派角色。有意思的是,1974年长影厂重拍《平原游击队》时,在上百个演员中竟找不到一个能超越方化的松井形象。

这一次,连方化自己都感叹:这碗"鬼子饭"端起来容易,想放下却难。

但这哪里是什么"鬼子饭"?方化用演技让观众记住了那段历史,让后人永远铭记战争的残酷。从《松花江上》到《甲午风云》,从日本伍长到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每一个角色都是他用心血塑造的历史见证。

如今回望方化的艺术生涯,那些曾经的质疑和批斗都成了他传奇人生的注脚。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反派"的意义,用自己的付出衬托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另一种英雄主义》

谁说英雄就一定是冲锋陷阵的大将军?从《松花江上》到《甲午风云》,从《三进山城》到《平原游击队》,方化用一个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派,成就了荧幕上的英雄主义。

你看,他在《松花江上》里的日本伍长让人印象深刻,在《甲午风云》中饰演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更是入木三分。

连《平原游击队》重拍时,上百个演员都无法超越他的松井形象。这哪里是在演戏?分明是在用生命还原历史的真实。

方化曾说:"有人饰演大英雄,就需要有人来衬托大英雄,总有人要牺牲,我愿意以身试险。"多么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他对艺术的最深理解。

他把自己的童年血泪,把那些被日本人欺凌的记忆,全都融入到角色中去,才让观众看到了侵略者最真实的丑恶嘴脸。

说起来好笑又心酸,那个时候的方化,连街上的孩子看到他都要喊"大坏人"。可当观众走出电影院,得知这个"可恨"的日本军官是个地道的中国人时,无不对他的演技拍案叫绝。

他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记住了那段历史。

他陆续拍了《马》《没有完成的喜剧》《鸿雁》《铁道卫士》《冬梅》《万木春》《两家人》《南海的早晨》,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一代人心中的荧幕经典。

方化就这样默默地在配角的位置上发光发热,用自己的付出托举出别人的光芒。

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老艺术家仍在践行着他的"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躺在病床上的他,宁愿拔掉针头也不愿用国家的昂贵药物,始终坚持说"不能浪费国家的钱"。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化代表了那个年代心怀大爱,私心寥寥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心中的信仰。他们把个人得失踩在脚下,把一切艰难险阻化作前进的动力。

方化的付出虽然不亚于任何一位演员,但他早已不在乎是否被人民群众夸赞。

1994年,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给了方化一个正面角色,可惜老人没能等到电影上映就离开了人世。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我们心中,方化老先生的英雄形象,早已不需要任何银幕来印证。

时间会告诉我们,像方化这样优秀的演员已经屈指可数了。他用自己的经历托举出影片里的英雄主义,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真英雄,当之无愧的"鬼子王"。

他以忘我的精神投入演艺事业,将一切困难一饮而下,这种奉献精神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位可敬的老艺术家。

1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