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科院教授失明遭夫抛弃,后来她是如何登上联合国舞台的?

心言聊历史 2024-04-01 01:35:19

历史并不枯燥,打开方式很重要。

杨佳的失明来得太过突然,早上起床,她的眼里再没有亮光。之前虽被诊断出患了严重眼病,可医生说光感会像谢幕一样慢慢缩小,可她还没有准备好,世界就滑进了暗夜,正常的生活从此戛然而止。

这一年,杨佳29岁。

杨佳

要知道,在这之前她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充实,多么的有成就。

杨佳出生于湖南,是个地地道道的湘妹子。她从小生活在岳麓山下,浸润在四季如画的风景里,家里靠窗的四个大书架,是父亲用竹子做的,上面放的那些书,是她的最爱。从那时起,杨佳就给自己立下一个志愿,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杨佳穿着一件印有英文的的确良衬衫踏进了大学校园。那一届的大学生有点奇怪,他们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你往教室看一眼,有三四十岁的,有兄妹,有夫妻,而杨佳只有15岁。这种年龄悬殊也太大了。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热情,同学之间也没有因为年龄差而产生代沟。

杨佳(中)与大学室友

毕业时,杨佳才19岁,她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站在大学英语系的讲台上,台下的学生与她一般大,甚是令人佩服。

即便如此,杨佳依然没有停止求学,她把课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当时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毕业后,杨佳留在了中科大任教。期间,她收获了爱情,组建了家庭,生下了女儿。就在杨佳感觉她是上天的宠儿时,命运给了她沉重一击,所有的一切都被无边的黑暗淹没。

现实是,她的眼睛再也看不见这个世界了。

恢复高考

适应黑暗的过程是一种煎熬,很多次杨佳习惯性地拉开窗帘:“咦!天怎么还没亮?”回过神来,席卷内心的全是哀伤。

她的笑容没有了,她的自信没有了,一抬手便听见物品摔落的声音,一迈步就成了跌跌撞撞的自己。怎么办?杨佳的内心充满了迷茫,而就是这时,丈夫向她提出了分手。

分手并不可怕,可这个男人离开的那天,杨佳哭得撕心裂肺,因为他同时带走了她最心爱的女儿。

世间的子女,无论多大都是父母的孩子,就在杨佳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时,她的父母替她撑起了天。

在父母的帮助下,杨桂学会了在黑暗中穿衣、吃饭、走路......一天,父亲给她带回一台录音机,里面播放的内容是她平时爱看的书。父亲说你虽然不能看书了,但是可以听书呀,生活依然会多姿多彩的,一席话听得杨佳热血沸腾。

于是,她开启了自己的听书人生。

父亲当起了杨佳的“拐杖”

久而久之,杨佳又不满足于听书了。她想记下书中的精彩片段,于是决定学习盲文。托父亲一打听,人家盲校不收30岁的学生,她只能自学。刚开始,她摸一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就要摸1个多小时,杨佳没有放弃,她不厌其烦地练习,不懂的还积极打电话咨询老师,直到轻松读完一本盲问书籍,其中经历了什么,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突然,杨佳有了一个想法,她还想回到讲台教书。

可是这谈何容易?单单是出门走路就是个大问题。

“爸爸可以给你当拐杖呀!”

这个沉稳的声音一出来,杨佳笑得嘴都合不拢。此后的8 年,她便靠着父亲这个特殊的拐杖逆风翻盘了人生。

杨佳与导师李佩先生

每天,杨佳都挽着父亲的手臂过马路、坐公交,辗转到教学楼,风雨无阻。

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她全身的细胞都活了起来。学生们很喜欢她的课件,她的讲课方式和她的板书,只是略微觉得这个老师有点奇怪。

原来,杨佳在板书的时候老喜欢右手一边写,左手就紧贴其后。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了出来,这时所有的人才知道杨老师竟是一位盲人,她板书时左手紧跟右手是为丈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还有那些熟练地自媒体教学,竟是她将电脑每一个按键都作了记号,唏嘘之余,大家对她更加喜欢、越发崇敬。

杨佳再次感受到了人生的绚丽,她再也无暇沉溺伤感,下意识地挽紧爸爸的手臂,决定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给杨佳颁发毕业证书

就在这一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提出了“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对此,杨佳大胆作出决定:“我还要读书”。

2000年,杨佳考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那可是世界排名第一。同时,她也成为了该学院300年来第一个盲人留学生。这对杨佳来说又是新的挑战,她告诉自己绝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哈佛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大,每次课老师布置的阅读从不低于500页,这对于正常人来说时间都特别紧,而杨佳还要先把每一页扫描进电脑,才能通过读屏软件来听。

没有捷径可选,相同时间里,她只能拼速度。如果按平时,杨佳每分钟听200个单词,但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她硬生生提升到每分钟听400个单词,而且每天都要学习到凌晨两三点。

自信的杨佳

如此一来,杨佳不仅顺利完成了阅读任务,比起别的同学,她还多学了3门课程,其中最优秀的就是“领导艺术课”。教这门课的是哈佛最顶尖的教授,他将杨佳的论文选定为肯尼迪学院的范文,还夸奖她是“中国的软实力”,并代表哈佛为她颁发了校友成就奖。自古以来,杨佳成了得到这个奖项的第一个中国大陆人。

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二天,杨佳毕业回国了,她的愿望是要将哈佛课程本土化。

没过多久,中科院便有了“空中课堂”,就是把课程放到网上,教授《经济全球化》、《沟通艺术》等, 一时间,点击率直冲第一,授课老师就是杨佳。

再次成功,杨佳打心底里感激导师李佩先生和中科大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更是感谢父亲这“根”特殊拐杖地支撑。杨佳明白,只有不断地去奋斗、去追求,活出人生的意义,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一路前行,杨佳当选为世界盲联妇女委员时,成了亚洲唯一的女性委员。

2008年,杨佳参加纽约举办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委员竞选,第一轮她就得了高票,成功当选。2009年,杨佳又以高票当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组(主)席。

到此,杨佳的人生可谓是走上了巅峰,这距离她失明已经整整8年。这8年来,杨佳的人生催人泪下,从悲观到奋起,从绝望到希望,从尝试到成功。杨佳说:最感谢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那个愿意成为她“拐杖”的人,是父亲领着自己走出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杨佳说:“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可以看不见道路,但不能停住前进的脚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只要我们坚持奋斗,就一定能战胜昨天,超越今天,迎接阳光灿烂的明天。”

演讲中的杨佳

杨佳就像经历了四季,从科学的春天里走来,被夏天的暴雨洗劫,从未悲秋,只用超越和逆袭狂歌一冬。

8年来,她的故事催人泪下。谁说她看不见,她本身就是发光体,把光明带给了很多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