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的一群“男秘书”:聊聊明清两代的大学士群体

轩辕记史 2023-07-28 23:47:01

大学士的主要工作是辅助皇帝处理公文事务,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大学士初设于唐中宗时,宋代也沿用这一制度,虽然大学士品级不高,但实际地位比较高。至明代朱棣开始组建内阁,大学士入阁开始进入朝廷中枢,内阁权力得以提升。到了清朝,以大学士组成内阁辅政的形式被沿用,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革。

今天就来聊一聊最具代表性的明清两朝的大学士群体。

一、明朝大学士:位卑而权重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裁撤中书省,亲自掌管六部,由于政务繁巨,朱元璋在两年后参照宋朝制度,开始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1402年,明成祖朱棣指派解缙、杨荣等7人入文渊阁“参与机务”,开始有“内阁”之称。不过,此时的大学士品秩不过正五品,仍然属于顾问,权力受到限制。

明仁宗、明宣宗时期,“三杨”辅政,内阁权力不断提升。明英宗时期,李贤“首秉国钧”,位居内阁首位者开始有了“首辅”的尊称。

至嘉靖时期,内阁班次位列六部之前,内阁首辅地位和权力日益提升,甚至出现专权的局面,但始终未能突破“组织”而拥有宰相的权力。而且从品级上看,有明一代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始终就只有正五品。

明朝大学士有160余位,自李贤开始共计有76任内阁首辅。其实,在李贤之前的内阁第一人也是行首辅之责,这样算下来可称“首辅”者有87任。

明朝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张居正

其中,李时和夏言都曾先后4次出任首辅,而首辅任职时间最长者为杨士奇,达19年之久。

明朝历任内阁首辅

二、清朝大学士:位尊而权弱

清朝皇太极时期,设立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和内秘书院,称为内三院,各设置大学士一人,正式开启了清朝的内阁。

顺治初期仍沿用内三院体制,顺治十五年改设殿阁大学士,设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顺治十八年,又重新改为内三院。

康熙初期改内三院设殿阁大学士,中和殿为尊。康熙十六年设南书房,内阁的某些职能移至内廷,皇权集权进一步加强。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内阁权力开始向军机处转移,大学士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方能参与处理国家朝政大事。

乾隆时期,撤销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即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乾隆五十八年开始,大学士不再兼任各部尚书衔。

大学士名额为满汉各二,并不满员设置,迁移的顺序也大多按照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移。清朝正式的诏书均是以内阁名义抛出,大臣的奏章也都递交内阁,所以内阁在清代仍是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但行政的实权则不在内阁,而是在军机处。

清朝大学士共计187位。相比明代的大学士的正五品官阶,清朝大学士官居正一品,不过更多地是文官的荣誉官职,并没有实权,可谓“位尊而权弱”。

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

直隶总督李鸿章虽然一生未入军机处,但担任文华殿大学士长达27年。这位李中堂虽然并无宰相之实,但毕竟有“首辅”之名。

清朝殿阁大学士名单

三、明清内阁大学士之区别

从权力大小上看,明朝内阁大学士可参与机务,尤其是首辅,一定程度上仍有相权的痕迹;而清朝内阁大学士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完全无相权;

从完备性上看,明朝内阁无定员,而且殿阁名衔也无定制;而清朝内阁相对完备,乾隆时期形成的“三殿三阁”格局一直持续到清末撤销内阁为止;

从阁员品秩上看,明朝内阁大学士官居正五品,而清朝内阁大学士则官居正一品。

明清内阁制度之比较

2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