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二十八:恭祝药王孙思邈祖师诞辰

乐乐包包 2024-06-05 01:36:18

农历四月二十八,是药王孙思邈祖师的诞辰。孙思邈,这位古代的医学巨匠,以其卓越的医术和深邃的医理,曾被朝廷封为命官。他不仅医术高超,更以其高尚的医德和养生智慧,活过了一个世纪,被后世尊为“神仙”。

据《道藏》记载和民间传说,孙思邈是青城山的著名道士,他在药王山长期修行、著书、采药、行医,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孙思邈祖师,曾隐居于秦岭太白山,为追求道学真谛,他深入研究道经,探索长生不老之术。后来,他迁居至青城山太平乡后的药王山,继续他的修行、炼丹、养生,并且以这里为基地,四处行医采药,成为青城山最知名的道士之一,享年一百四十多岁。

在道教中,与医学相关的神仙信仰众多,如神农、岐伯、雷公、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淳于意、王叔和、葛洪、陶弘景等,而孙思邈的信仰尤为广泛,许多宫观都设有药王庙或药王殿以供奉他。孙思邈祖师在道教中被尊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药王孙大真人”、“开元普度天尊”、“感应普救天尊”等,居于天医采访院药王妙济宫、九天保莲宫等。

孙思邈祖师一生致力于炼气养神,精研医药,行善积德,常怀仁慈之心。即使是对待微小的生物,如小蛇和昆虫,他都用药物治疗后放生,其德行之高尚,非一般人所能及。《道德经》中说:“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孙思邈祖师的所作所为,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他自幼被称为神童,长大后更是创造了许多奇迹,赢得了“羡门广成”的美誉。

在齐梁隋唐四朝,他的年龄和智慧都令人难以捉摸。孙思邈祖师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家境贫寒,父母以耕织为生。他自幼体弱多病,为了治病几乎耗尽家财。七岁入学,聪明过人,日诵千言,深受师长赏识。十七八岁时,他已积累了丰富的学问,尤其喜爱《老子》、《庄子》及百家之学。洛州总管独孤信曾偶然遇见他,赞叹他是“圣童”,但也因家境贫寒而担心他将来难以得到重用。

后周宣帝时期,社会动荡,孙思邈祖师隐居于秦岭太白山。当时,大将军杨坚辅政,曾下诏征召孙祖为国子博士,但孙祖以病为由拒绝,继续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之道,同时广泛阅读医书,研究古人的医疗方剂。他认为道在身内,通过潜心修炼,即使无师自通,也能达成养炼之目的。因此,他拒绝了世俗的纷扰,全心投入道的修炼,并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最终成为了一名恪守道规的道士。

孙祖不断总结仙道经验,认为修道之人必须修德积善,善行越多,仙阶越高。他选择了“济世活人”的医疗保健事业,并制定了“救疾济危”、“无欲无求”的标准,广积善德。为了深入了解中草药,他深入太白山、终南山、峨嵋山等地,与药农交流,采集药材,分类总结。

后来,他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八百多种草药,以及六千五百多个单方、验方、名人名方,展现了他深厚的医学造诣。孙祖的名声传遍朝野,他所著的《千金方》等书籍流传至今,被誉为医学界的药王,也是玄宗时期的领仙。

永徽四年,全国瘟疫流行,一些僧道以“秘丸”、“神丸”欺骗患者,大发横财。朝廷下令禁止僧道游医为民治病,孙祖得知后隐居五台山,除了炼养气功,还精心炼丹制药,准备为民治病。他还撰写了《丹经》、《摄生真录》、《福禄论》、《五兆算经》和《明堂经图》,为《老子》、《庄子》作注,为道教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武则天“称制”,孙祖曾离京隐居嵩山修道。有一年大旱,武则天下诏选道德高尚的僧人祈雨,但无效,最后召孙祖入宫祈雨,当晚便降大雨。孙祖说:“我修心五十年,不为天知,伊、洛二龙告诉我,‘若不是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怎么能升仙?’”

后来,他撰写了《千金方》行传于世。高宗咸亨四年,高宗患病,孙祖入宫受重视。上元元年,孙祖请求订补《千金要方》,获准还山。高宗感其忠诚,特赐良马和原鄱阳公主封邑。孙祖回到华原五台山,开耀元年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同年冬天,孙祖无疾而终,享年141岁。他遗嘱弟子薄葬,不藏明器,不奠牲牢。停尸月余,颜貌如生,色润不改。入敛时,发现衣裳空空,人们认为他尸解成仙。

相传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因难产生命垂危,孙思邈真人被召入宫,以“引线诊脉”之法,成功救治皇后,使婴儿平安出生,赢得了皇宫内外的敬佩。

孙思邈真人晚年曾云游至邱县,因其医术高超,被誉为“药王”。他在邱县悬壶行医,不收钱财,只要求病愈者植杏树三株。经年累月,形成了百亩杏林。有虎伏跪求医,孙祖首创“虎撑”治愈其疾,虎感恩守护杏林,成为药王坐骑。孙祖仙逝后,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留下了“虎守杏林”的佳话。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