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雷斯克”|一些善意的批评和真诚的褒奖

观山车局说 2024-04-13 16:43:21

还原一个真实的小米造车舆论场。

文|智库君

此刻,关于小米造车的讨论持续火热进行,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的专家们在激辩中分为三大阵营——正方支持、反方不看好、中立保持冷静客观。

本期智库说,智库君选择五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专家观点,这里不再具名,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小米造车”舆论场,给雷布斯或者雷斯克一些真诚的褒奖和善意的批评。

核心观点:

正方

小米汽车的生态能力是超强项,这是其它汽车品牌不具备的。“车、手、家”生活无缝流转体验;可以和车链接的周边产品非常丰富,且都在同一用户账号,加上小米领先其它汽车品牌的用户运营能力,让小米汽车变得“好玩”,变得越来越好玩,小米的系统潜力太大了。小米SU7硬件配置方面非常好,自动驾驶系统搭载了双英伟达Orin芯片,总计算力508TOPS。配备的感知硬件包括一颗激光雷达、多达11颗高清摄像头、三颗毫米波雷达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Max版车型),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从仪表台预留手机支架锚点,可以看到雷军的产品“细节控”基因,博采众长及高品质“抄”是雷军的杀器,他于小米犹如马斯克于特斯拉,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强。

反方

我为“小米汽车现象”感到悲哀,无力。造型抄袭的迹象明显,给整个自主品牌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尤其在海外。车用电机转速不是越高越好,完全就是在带节奏。自动驾驶不能用激光雷达和高清地图,特斯拉8月份就开始商业化无图的自动驾驶了。NOA,HOA简直就在玩命。从目前公开的消息看,小米汽车使用了激光雷达。这个技术路线对自动驾驶来说是落后的,很难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号称“五月开始开通若干城市,8月开通全国”哪里能有那么快?!安全才应该是汽车产品的王道。小米首款车造型过于复刻外国大牌车型,给公众和行业留下了小米汽车企业文化是重商不重义的超弯道走捷径画风。

中立

最有可能跟小米全面竞争的是华为,现阶段小米最直接的对手是造车新势力。现在是小米造车最后的机会,再晚两年就没有机会了。在市场上,华为对于汽车的不断探索会对小米的生态造成巨大影响。雷军“硬件只赚3%利润”的理念,或许会对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智库君:小米汽车的供应链水平如何?

专家 A:小米汽车在供应链上选择了安全的打法,他选择了一些相对来说名气相对大的、大家都选的供应商,属于中规中矩,不会有很高的风险,因此成本也不会太低。

专家 B:小米汽车对供应链的选择比较谨慎。一线成熟供应商的零部件质量及整车集成配合较早期新势力造车时的问题会少很多。

专家 C:我感觉小米现在还是用了不少现有供应商,但是随着后续车型的出现,会在主要零部件和系统上增加自研、自产。雷军“硬件只赚3%利润”的理念,或许会对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专家D:电池,电压处在一般水平,可能成本较低。供应商中大牌的不少,可能还可以。但,即使所有系统都好,组合成整车不一定好。生态实际上是噱头,不会对购买产生大的影响。雷的销售能力强,但消费者用了一段时间车就知道了。

专家E:对于小米首款SU7初评,它并无实质性的技术创新亮点和突破,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技术上没有超越同行的新高度,但确有一些基于小米消费电子产品宝贵经验切入到内饰和智能座舱配置上,体现对用户需求的细致关怀。

小米在2021年初被列入美方黑名单,并不是雷军无奈转投造车的初衷,仅是外因催化剂。小米早在2014年就着手对"三电"、智能驾驶及相关汽车零部件投资了,基本与蔚来、理想的起步同步。随着"蔚小理"分别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2020年前后新造车势力是资本看好的风口,雷军看清了前路才跃入其间。雷军造车是行业尾随型的,好处就是等到行业产业链和人材完全成熟,现成资源拿来即用,最后的玩家可用最快的速度组队、造车和建厂。

智库君: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水平如何?如何衡量?

专家 A:小米汽车智能驾驶在展示上和在真实道路上开是有差距的,毕竟大家在展示上都把自身“好看”的一面都拿出来了。我认为自动驾驶真正的能力提升最终和特斯拉模式很像,用大量的行驶数据来训练,自动驾驶水平就提上去了,那只要把硬件能力解决,能采集到信号,有足够多的训练数据,越跑的多,OTA升级就越好用,我觉得大家都会选择这种模型。未来,自动驾驶会是软硬件相结合,真正好不好还得看用户使用情况。

专家B:整车质量稳定性及可靠性有待考验,如整车系统、零部件、各模块软件等设计缺陷的发现及整改需要时间和足够的落地销量支撑。不过,小米产品质量控制的能力和迭代速度可期。

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全栈自研,数据闭环模式,技术方案及硬件配置和小鹏、华为等基本相似。因为起步晚,感知车辆基数小,数据积累有待车辆销售的冷启动,如果销量增长跟上,小米的迭代能力和速度都不会差。

专家C:硬件配置方面非常好,自动驾驶系统搭载了双英伟达Orin芯片,总计算力508TOPS。配备的感知硬件包括一颗激光雷达、多达11颗高清摄像头、三颗毫米波雷达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Max版车型),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专家D:我为“小米汽车现象”感到悲哀,无力。车用电机转速不是越高越好,完全就是在带节奏。自动驾驶不能用激光雷达和高清地图,特斯拉8月份就开始商业化了。NOA,HOA简直就在玩命。从目前公开的消息看,小米汽车使用了激光雷达。这个技术路线对自动驾驶来说是落后的,很难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号称“五月开始开通若干城市,8月开通全国”哪里能有那么快?!安全才应该是汽车产品的王道。

智库君:小米汽车生态的竞争力如何?开放性如何?

专家A:第一,客观来说,小米汽车相比于造车新势力它背后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体系都更强,属于一线互联网大厂造车,此前的蔚来理想小鹏的创始人并非一线互联网企业出身。第二,小米现在造车是最后的机会,再晚两年就没有机会了,在市场上,华为对于汽车的不断探索会对小米的生态造成巨大影响。

智库君:整体来看,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如何?

专家A:第一,作为网红,作为品牌的形象代言人,雷军充分利用了自己个人的影响力优势。不仅如此,我们以往看到没什么人在造车之初致敬其他车企,而雷军致敬了众多车企,作为一个后来者,以一个相对比较高调同时也比较谦虚的姿态,进入到这个已经很卷的赛道中,希望得到同行们更为友善地对待。第二,小米应该用好它的生态,即小米“人车家”全生态,还有这么多年小米自身孵化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在金融领域和软件领域,小米有顺为和小米产投,在智能化赛道上投资了大量企业,这种生态体系能力是一般整车企业难以去竞争的。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汽车一定是融合的,是技术融合、产业融合、生态融合的一个综合性产品。如果只是造车,就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业,而资本其实是最有效的抓手,去融合你不擅长的赛道。

专家B:小米汽车的生态能力是超强项,这是其它汽车品牌不具备的。“车、手、家”生活无缝流转体验;可以和车链接的周边产品非常丰富,且都在同一用户账号,加上小米领先其它汽车品牌的用户运营能力,让小米汽车变得“好玩”,变得越来越好玩,小米的系统潜力太大了。

专家E:雷军早年从事软件业、消费电子产品业和做风投无疑是很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人。 雷军开始想造电动汽车是眼看着“蔚小理”创业和赴美上市成功后才决定介入,是属于行业跟随型的玩家,处处模仿特斯拉的节奏。

智库君:您觉得小米还有哪些核心问题值得关注?

专家B: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从仪表台预留手机支架锚点,可以看到雷军的产品“细节控”基因,博采众长及高品质“抄”是雷军的杀器,他于小米犹如马斯克于特斯拉,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强。

此外,小米第一次造车,上手周期相比较传统汽车的研发、验证、改进周期是速成,设计缺陷及可靠性是看不见的“雷”。这方面需要保持高度警觉并充分利用好小米用户运营的能力,平衡好生产、销售、改进的节奏,前期放宽索赔条件,保持好口碑。再就是新能源车都面临的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如自燃、碰撞起火等,对小米这样的新入场者是致命的。主被动用车安全,电池安全是雷军的命门。

专家E:小米汽车确实秉承了互联网营销特殊玩法,用创始人身份和老板个人魅力包揽品牌力、营销力,善于对米粉群体和米粉升级版进行强化营销洗脑术,把汽车成熟技术进行分拆包装,重复强化抢占米粉心智和潜意识,这点值得传统汽车营销人去研究学习。

智库君:您觉得小米进入汽车产业后,未来的竞争格局会发生哪些变化?

专家A:我觉得中国能把消费和车最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包括手机、家电,其实就两家——小米和华为。我认为最有可能跟小米全面竞争的是华为,现阶段小米直接面对的竞争对手是目前所有“在造车的这些哥们”,最直接的是新势力品牌,因为传统造车企业好歹还有传统燃油车,但新势力只有新能源汽车这一个赛道。

小米用心打造了一款车,最终落脚点还得看客户的反应,大家满不满意。我认为一款新车最关键的不在于简单地追求有多少订单,而在于交付,和交付后的反应,交付后是不是和预期的一样或者更好,这是前期大定测试不出来的。比如理想Mega没交付之前有争议但没那么大,但是真正交付后Mega卖的数量和前期反馈有一定差距,这让李想不得不认为Mega并不成功。

所以我觉得小米初期一样面临这种挑战,等面临大批量交付的时候是考验全面能力的时候,第一是产品力,第二是供应链水平,第三质量管控能力和售后能力,所以小米汽车挑战才刚刚开始。

专家E:中国车企抄袭、模仿外国汽车设计造型的风气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许多中国汽车品牌的设计能力已经强力崛起,形成令人赞赏的独立设计语言。近年来很少再看见有模仿抄袭的行为。小米首款车造型过于复刻外国大牌车型,给公众和行业留下了小米汽车企业文化是重商不重义的超弯道走捷径画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