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之后种地迎丰收,古埃及有那能耐吗?(历史随笔廿三)

托托说文化历史 2024-10-12 05:09:36

1954年,长江洪水暴涨,湖北段的长江沿岸分洪区迎来了洪水大考验,从枝江县的百里洲到公安县的荆江分洪区,都承担了巨大的分洪量,承担了巨大的物质损失。据荆江分洪区统计,一次淹没农田,带来的损失是657800亩农田被淹没,3029亩耕地永久沙化,分洪区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花了整整5年时间。

荆江分洪区南闸

而某些西史信徒,从文章中找到了一句话,一位叫吴昌珍的老人回忆:“不过,这些淤泥似乎特别养庄稼,吴昌珍记得,自己把种子就地一撒,结果,稻子长得蛮好!”,让该信徒如获至宝,仿佛找到了“淤泥地可以种庄稼,并且还种的很好”的铁证。

下面对我和我母校的言语攻击,我就不截了,给这位留点面子

大家猜猜西史信徒为何就截到这里??

抛开这位老人回忆是否准确,是否全面,“稻子长得蛮好”是个什么衡量标准这些因素不谈,实际上,就在这句话之后,这位老人还说过——种田非常艰难,收成马马虎虎——西史信徒便全部无视。

黄色是某些西史信徒绝不截的部分

本来没准备再写埃及泥巴地种庄稼这点事儿,结果实在架不住西史信徒拿我们国家的抗灾历程,作为给西方历史圆谎的依据,既然如此,就再啰嗦两句,讲讲那段既悲壮也光荣的往事,顺便让大家看看,西方伪史够不够碰瓷这段中国历史——

那场百年不遇的巨大的天灾前,抗灾,靠的是分洪区的人民服从国家安排,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但是战胜灾难,恢复生产,更是因为,他们生在了一个强大高效而负责任的国家——

决定泄洪之前,分洪区党政各级机关,层层责任到人,提前疏散民众到安全区进行耕种,筛网式搜查,不落下任何一人,百里洲分洪区约3.54万人,荆江分洪区24万人,均提前疏散至邻县和安全区,在迁移人口的同时,甚至连耕牛等重要的生产物资,也克服困难尽量带走,百里洲分洪区770头耕牛,均被带出,为未来的生产留下了保障

安置受灾人口的同时,国家从四川紧急调运粮食,按照每家105斤每月的标准发放,考虑到粮食缺口较大,国家甚至还调运来了榨菜,腌菜作为副食弥补。

从1954年7月22日第一次开闸放水,到9月2日北闸彻底关闭(百里洲分洪区更早一些),荆江分洪区共计前后分洪40天左右,分洪之后,底水不退,国家调集解放军修排沟渠,用抽水机日夜不停抽水,各级政府也阻止修建排灌泵站,加速排水,终于在年底前,整个分洪区底水基本排干。

与此同时,国家立刻组织民众恢复生产,第一条就是对损失进行赔偿,荆江分洪区因为面积较大,赔偿数额已经无从查证,但是以荆江分洪区以北同样承载分洪任务的百里洲分洪区为例,全洲被淹没农田69397亩,政府按照每亩棉花100斤的价格进行补偿。对于损坏的房屋,按照质量、损毁程度和档次进行发放每间房50-100万元的补偿金。牲畜死亡的赔偿和剩下的活牲畜的补给也予以解决。全洲的补偿费用总计达148亿元。

除了赔偿金之外,省府另有下拨163亿旧币的社会救济款,其中除了用于统付口粮费,大部分用于扶助建房。另拨款11亿经费用于修补堤坝。

为了弥补农田淹没带来的损失,政府另外批36亿农贷,用于购买从内蒙调拨来的耐寒,耐盐碱地的荞麦种子,赶在年底进行补种,各级农业部门亲自指导,加紧育种防疫,不少地区因此还获得了小丰收。时至今日,南方洪灾地区过后种荞麦保生产,仍然是抗灾后自救的重要措施。

荆江分洪区北闸

说到这里,可以看出,洪水泛滥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既要有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技术的支持,更要有新中国这样一个强大动员力,统筹力,具备极强负责任精神,把人民生命财产当做比天大的事情的政府来领导。

请问,洪水之后的古埃及尼罗河两岸,连奴隶制都不完善的所谓西方王国,有这套东西么,有这水平么。

写到这里本来此文也该结束了,单突然想到,此时此刻,某灯塔国正在遭受飓风和洪水。

他们也调集了军人,但是带的不是解放军那种落后的铁铲和抽水机,带的是最精良的......全自动步枪。

他们也疏散了民众,对,一句公告——不疏散,就死......

从古到今,我还真不相信他们变了多少.........

碰瓷我们的国家,你配么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