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晚,CCTV-1“简”述历史、“牍”懂中华——《简牍探中华》节目中,我们新安人引以为傲的“楼船将军”杨仆,很是“火”了一把!
这一期聚焦的是鲁地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1972年,失传一千七百多年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同时在鲁地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揭开了历史上关于孙武、孙膑其人其书的千古之谜,证实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法。
那么,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和著作,与我们新安人杨仆有什么渊源呢?
说起杨仆,新安人妇孺皆知的,是他“耻为关外侯,上疏请求自费迁关”的历史佳话——
西汉初年,关东诸王,屡谋与朝廷抗争,地方豪强企图乘机割据称霸,对西汉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为加强中央集权,朝廷在中央常备军中,除增设八校尉、期门军、羽林军之外,还专设楼船军(水军)。汉武帝念及杨仆战功赫赫,且熟悉关东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而任其为楼船将军,前往关东监督。
关东是相对关中而言的,秦、西汉等定都今关中(含今陕西西安、渭南、咸阳、宝鸡的地区)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为拉拢人心,汉武帝把关中的土地分给了当朝有功之臣,唯独没有杨仆。汉武帝对杨仆说:“关内的土地分完了,你就做一个关外侯吧。”老家在关东的杨仆并不情愿做一个让人耻笑的“关外侯”,于是上书汉武帝,要求将函谷关东移至今新安县境。为扩大关中地盘,加强对关东的控制,汉武帝好大喜功,做了个顺水人情,同意了他的请求。
元鼎五年(公元前114年),楼船将军杨仆带领部下及门人,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至今的新安县境,称其为“新关”、“汉关”,“旧关(秦关)”也因此而改置弘农县。杨仆的老家——南湾村就此归入了关中的地盘。
百度百科载:“杨仆,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人。西汉将领、酷吏、藏书家。”
《汉书 卷九十 酷吏传》记载:“杨仆,宜阳人也。”
——宜阳县还是这个县不假,但行政区划,显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即便到了两千多前后的今天,宜阳和新安仍是一岭之隔,地头相连:青龙山岭南属宜阳盐镇,岭北则属新安铁门!
宜阳、新安两县的“历史沿革”都提到了这一历史事实——
新安:元鼎四年(前113年),以新安属弘农郡,谷成仍属河南郡。
宜阳:元鼎四年(前113年),割河南、南阳二郡西境,置弘农郡,郡治灵宝,辖11个县,宜阳属之。
此后宜阳历史沿革不详,而新安有如下记载——
西晋武帝太始元年(公元265年),“废谷城,其境西归新安,东归河阴(今孟津)。同时县治东迁,以新安隶河南郡”。
——杨仆,极有可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不再属于“宜阳人”,而成了实实在在的“新安人”!
而央视节目浓墨重彩渲染的杨仆的历史功绩——编辑《兵录》,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说的: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左右,奉命整理军事类图书,根据当时掌握的图书文献,将兵部图书编辑为《兵录》,是中国目录学史上最早的一部目录书,早佚。
秦并六国后焚书坑儒,兵书虽遭摧残,当并未因此绝迹。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兵法时,仍可搜集到182家之多。西汉废除秦代挟书律,著述之风复兴,许多新的兵书由此产生。
这一时期,任宏整理的皇家所藏兵书计有63家、1291篇、图43卷,可见西汉兵书数量之多、种类之丰。
同时,兵书在古代一向被视为实用的学问,平时军队训练、将帅培养,战时行军打仗,均需以兵书作为指导。靠战争夺取政权的西汉统治者深深懂得兵书的重要,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对外用兵频繁,更需要兵书作参考。
但当时图书“积如丘山”,编排混乱,查阅极为不便,于是便命令军政官杨仆将兵书从已经掌握的图书文献中整理挑选出来,编成兵书目录,史称《兵录》,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兵书目录就此诞生。
它区别于明朝吴郡何汝宾于万历34年(公元1606年)作成的一套内容介绍许多的铳炮火器与战法的军事丛书《兵录》。
编辑兵书需要搜集大量的素材,节目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杨仆到处搜集资料成书的史实。
据悉,银雀山汉简共计四千九百多枚,以《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古代兵书为主,是中国先秦时期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节目全景式解读《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部兵书中蕴含的深邃智慧,生动还原出了一个文韬武略、英雄辈出的先秦时代。
除了大量兵书,银雀山汉墓中还出土两件底部刻有隶书“司马”二字的漆耳杯,专家据此推测“司马”或为墓主人的姓氏。结合这一考古发现,《简牍探中华》在实景戏剧部分艺术创作出银雀山汉简主人“司马韬”这一形象。这位热衷兵法之道的贤士与奉旨整理兵书的军政“杨仆”携手,穿梭于历史长河,用对话的形式展现《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姜子牙、周文王、周武王、孙武、孙膑等历史人物悉数登场。
从此,我们再提及新安人杨仆的时候,应该说:他不但自散家财迁移了函谷关,还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兵书目录——《兵录》!
想一睹将梁侯、楼船将军杨仆的神采吗?请新安移步汉函谷关景区,到杨仆塑像前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