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晚年深居简出,但一年却有两天必须出门,原因令人动容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3-08-30 00:57:02

前言:

自1981年6月,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后,他便过起了远离公众视野、深居简出的生活。尽管期间,曾4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但已是名义上的称号了。

1968年10月1日,毛主席、周总理与华国锋在天安门城楼上

他就住在西皇城根的9号大院,平静而规律的度过了20多年。

但在这20多年里,他却始终保持着一个传统,在一年里有两天时间里,他必定会带着家人出门,风雨无阻,从未变过。

即在毛主席的诞辰和忌日那天,他必定会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而在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时候,他的一个行为更是令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人民的“父母官”

当然,华国锋之所以这么一直保持着这个传统,无疑因为怀抱着对毛主席深深地崇敬和怀念!而这些崇敬和怀念,自然是来源于华国锋和毛主席之间发生的故事。

华国锋,原名苏铸,山西人,1938年加入共产党。抗战7年,解放战争4年,其也算是历经考验的共产党战士了。

1941年,华国锋在山西省交城县关头村

1949年,他随军南下,担任湘阴县委书记。在这里,华国锋体恤百姓、为民服务的作风开始展现出来。

如何才能称得上百姓的“父母官”,首要的一条就是对百姓的态度,正如俗话说的那样“民为重,君为轻”。

接手湘阴时,由于此前国民党反动派在湘阴大肆抓丁征粮,将湘阴搞得鸡飞狗跳,民不聊生。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年,湘阴地区又遭遇洪涝灾害,导致大批耕地被冲毁,而且灾难过后,引起了血吸虫危害。

更为让人头疼的是,城内还有潜伏的国民党特务,城外又有一群为非作歹的土匪,可以说,当时的湘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而彼时湘阴地区还肩负着征粮援助二野的重担,种种工作千头万绪,一时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但华国锋是兼具济世之才的,他很快从纷繁杂乱的工作中,理清了头绪,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那就是分清主次,民生为上。

有了这个工作思路,很多事情就有了轻重缓急。

首先,第一步解决领导班子。

华国锋在接任第二天,就召开了军民大会,主要目的就是重整湘阴县政府领导班子。

他的做法非常英明,当时湘阴有不少国民党县政府的基层组织,他考虑到这些人在当地深耕多年,对当地情况作为了解,故而让这些组织一律维持不变。

然后就是同时协助党组织处理政权交接工作,对于年轻能干者一律留用。

在解决好领导班子的问题后,紧接着制定了第二步计划:开设救济点,收容难民。

混乱根源来自民生没有得到解决。

为解燃眉之急,华国锋决定先向难民拨付粮食,而后将具备劳动力的灾民聚集在一起,协同解放军进行抢救性补种。

这样一来,稳定了民心。

除此之外,那就是打击敌特、土匪这些影响安稳的势力。

在华国锋的带领下,很快成立了湘阴县公安局和县民兵大队,主要目的就是打击潜伏的敌特势力,肃清土匪。

正是在华国锋的这一系列举措下,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戴,故而此后的支前、土改、生产等各项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湘阴的面貌也是焕然一新。

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自然也少不了华国锋在这期间付出的心血!

毕竟举措制定了只是第一步,能切实的实行才最为重要。

在此期间,华国锋为了很好的执行政策,经常下乡深入群众,很少回家。

后来还制定三条干部下乡的规定,即:

到群众家里,坐凳子的时候,不吹灰;到群众家里,看到群众在做饭,要帮助烧火;在和群众吃饭时,不能吃“哑巴”饭,要和群众多拉拉家常,了解情况。

这三条规定,虽然看起来很朴实,但却极为有用,迅速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能切实了解到当时的真实社会情况。

事实上,华国锋也是以身作则,这么去践行的。

1949年10月的一天,在警卫员裴红明的陪伴下,华国锋来到了和丰垸视察情况。

当时,华国锋来到一座矮小破烂的棚子前,看到炊烟升起,于是他弯腰钻进了棚子去查看,正好看到一个大爷正在生火做饭。

大爷见有人进来,询问是何人,在得知是县委的华政委后,大爷忙招呼华国锋坐。

可正当华国锋走到木凳前,要坐下去时,裴红明见凳子上脏兮兮的,于是拦着要去吹。

这时,华国锋华冲裴红明瞪了一眼,示意他退回来。

因为警卫员这一举动,华国锋也没好去坐凳子,于是走到灶前去给大爷烧火了。

之后又和大爷拉起了家常。

正是通过大爷,他详细了解了当地水灾的情况。

在回县城的路上,华国锋语重心长地告诫裴红明,到百姓家里不能这样做,你这一吹就是把我们和群众的感情吹散了。

故而,在此后他提出了一个规定,那就是干部到贫雇农家去,没有凳子就坐地,有凳子也不要去吹灰打灰。

而帮群众烧火、不吃“哑巴”饭,也是基于能和百姓拉近关系、了解真实情况而来。

正是因为华国锋这个湘阴“一把手”以身作则,故而上行下效,一时间干部群众的关系亲如鱼水,系列举措得以顺利实施,也很快恢复了湘阴地区的生产。

可以说,其是毛主席说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典范。而说起华国锋和毛主席的渊源,则是在1951年他担任毛主席家乡“父母官”后。

毛主席的知遇之恩

1951年7月,华国锋调到湘潭县,担任县委书记。

我们都知道,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在任期间,华国锋对这里倾注了不少心血。

在湘潭,至今还流传着华国锋在湘潭收留三个无家可归小女孩的故事。

正是华国锋的帮助下,改变了这三个孩子的一生,他们之后相继长大成人,并结婚成家。

而这也成为了湘潭地区百姓人人传颂的一段佳话。

除此之外,在湘潭任职期间,华国锋也一直秉承着深入群众、关注民生的作风。

深入工厂、农村、街道调查研究,跑遍了湘潭的各个角落。

正是基于这些实地调研,他发现湘潭地区工商业发展条件不足,故而制定了发挥湘潭的优势,即以农业发展为主的方针。

在此后,有了湖南第一个高级农业化合作社——洞庭围高级合作社。

1951年,任中共湖南湘潭县委书记的华国锋同志

有了这个成功案例,之后华国锋又亲自在毛主席的家乡韶山冲蹲点,大力发展合作社。

截止到1955年3月,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湖南全省的农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2000个,其中湘潭地区就占了40%以上,成绩相当显著。

在得知家乡的发展情况后,毛主席还写信表示了赞扬和鼓励。

也是在这时,华国锋引起毛主席的注意,而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应当是在1955年7月。

当时毛主席到长沙视察情况,特意召见了四个人了解湖南的情况,其中一个就是时任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

期间,华国锋向毛主席汇报了洞庭湖区防治血吸虫的情况,毛主席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华国锋都不慌不忙,对答如流,而且有条有理。

这让毛主席很是满意,至此,进入毛主席的视野,接连得到重用。

1955年10月4日,华国锋第一次列席中央全会,并被毛主席提拔为湖南省委常委。这样一来,他和毛主席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

在这期间,毛主席对华国锋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他为人老实肯干。

比如在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时,大家都在汇报社教运动情况,但华国锋却是如实向毛主席反映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带来一些危害。

这中求实作风和实干精神,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故而毛主席多次公开表示:“华国锋是个老实人。”

1955年,毛泽东在视察途中和湖南省委的负责同志谈话,左一为华国锋

这个评价,毛主席一直保持到他逝世,显然这也是毛主席最后为何在关键时刻把他推出来的一个主要因素。

事实上,在湖南省领导岗位上,华国锋为全省多方面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尤其是在农业上,修建了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还有大力支持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在助推研究和推广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也因此,他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1971年初,华国锋离开湖南,到中央工作。

197年,在次关键时刻,毛主席任命其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为其在之后力挽狂澜,带领老一辈同意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奠定了基础。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又于华国锋有知遇之恩,故而华国锋一直十分崇敬毛主席。

即便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但却留下了一年两次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的传统。

晚年深居简出,却不忘缅怀毛主席

退休后的华国锋,就如毛主席所评价的那样,是个老实人,一直安守本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直深居简出,从未兴师动众过。

1983年,华国锋重拾了农业爱好,在北京郊区找了几个葡萄园,学习如何种植和管理葡萄。

之后在院子里种了不少葡萄树,后来到了收获的季节,不仅全家人共享,他还会拿一些送给部队的战士,大家都夸好吃。

但这样的葡萄,华国锋却不能多吃。

因为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华国锋被诊断患有糖尿病。此后,他的饮食被严格控制。

早餐以牛奶为主,有时会加个鸡蛋羹。

主食有时吃点烤馒头片,另外麻花,花卷、馒头也会吃一点。菜则以圆白菜为主,或者炒洋葱。

吃完早饭,华国锋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看报上,时刻关心国家,民生,党报、都市、地方类报纸都会看。

1977年华国锋同志在大连

午饭,华国锋还是保持这山西人的口味,主要以面条为主。像莜面、猫耳朵、刀削面,他都爱吃。

午饭过后,华国锋一般要午休到下午4点。如果身体允许,他有时会见一些来访客人,客人来自全国各地,有山西的老乡,有湖南的老部下,有同时代朋友的后代,还有党和国家的现任领导人。

但是,他的话题从不涉及国内政治。有人在他面前说起这些,他就摆手不听,直至去世都是如此。

晚饭则很简单,喝点粥,吃点饭,有时吃个烧饼。

另外晚饭后,华国锋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对于子女,华国锋一般不会严厉批评,但会要求他们好好努力,除了时时鞭策,要求他们做个节俭的人。

几个子女,既无出国的,也无经商的,大儿子苏华,原在空军某部退休,大儿子苏华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很朴素,没有架子,与同事关系很好。”

二儿子苏斌北京卫戍区干部退休;大女儿苏玲,在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退休;二女儿苏莉则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干部,曾担任过华国锋的生活秘书。

都是本本分分的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是,华国锋客厅的布局与毛主席的书房一样,在客厅的南面,有七八个书柜一字排开,右边是马、恩全集,左边则是一些线装的古书。

似乎也是以此方式缅怀毛主席。

在晚年的时候,华国锋平时很少出门,但一年中有两天,华国锋是一定要出去的。

一是毛主席的诞辰:12月26日;另一天是毛主席的忌日:9月9日。

这两天,他总会带着家属和工作人员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

2003年12月26日,82岁的华国锋和夫人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并且在瞻仰毛主席遗容时,华国锋会亲自喊行礼令:“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这个传统,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未改变过。

据说曾喜欢练字的华老引退后,也鲜少再给人题字,只留下“毛主席纪念堂”几个字,无疑也是在折射着他和毛主席的那段历史故事。

2008年8月20日,华老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

作为毛主席最忠实的拥护者,国家和人民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作为站在中国历史转折点的人物,他无疑是值得国人尊敬和爱戴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