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从1234年入主中原到1368年,元朝统治中原一共135年。虽然元朝的寿命相对短暂,只有明朝的一半,但是元朝在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成就却不可忽视。就拿文学来说,元朝135年创造的文学成就甚至超过了明朝276年的文学成就。
首先来说说诗歌领域。中国古代的诗、词、曲、歌等,可以统称为诗歌。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中国诗歌领域有三座高峰,分别是唐诗、宋词和元曲。元曲(散曲),自然成为了元朝文学的代表。
元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蒙古入主中原后,就开始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新的诗歌格式。元曲有严密的格律,但并不死板,比较有灵活。在之前,南宋的词发展到末期时候,格律派崛起,他们死守格律,加速了词文学的衰落。而这种对格式要求不太严格的曲也就是开始盛行起来,这也说明文学最怕规则,规则繁多,文学必衰。
元曲领域的大家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马致远、郑光祖、张可久、张养浩、徐再思等,他们留下了《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水仙子·夜雨》《卖花声·怀古》《端正好·长亭送别》《骤雨打新荷》《蟾宫曲·叹世》《蟾宫曲·春情》等千古名篇,许多都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
除了散曲之外,元朝在诗词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元朝的诗词风格延续于金朝,以豪放风格为主,总体已经比较开阔,大气,和南宋风格有很大的区别。当然,元朝的诗词水平是无法和唐宋相提并论的,但是却比明朝的水平高。《元明清诗鉴赏辞典》的序对三代的诗歌进行了介绍,其中对明诗的评价是“倒退”。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说“词至明而亡”。《蕙风词话》:“词学衰于明代”。例如《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收录了金元明清比较优秀的词篇843首,其中明朝134首,元朝127首,要知道明朝的时间长度是元朝的两倍。元朝也出现一些诗词名家,例如元好问、萨都剌、王冕、虞集、杨载等。
在戏剧领域,元朝出现了元杂剧。元杂剧融合了宋杂剧和金院本而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文学剧本。在之前,中国的戏剧主要是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而现在却上升为了文学作品,其内容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映了许多的社会现实。元杂剧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作家,例如关汉卿、王实甫等,他们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著,例如《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倩女离魂》《汉宫秋》《赵氏孤儿》等。
除了元杂剧之外,元朝的南戏也在继续繁荣。如果说元杂剧是北方戏剧的代表,那么南戏就是南方戏剧的代表。元朝末年,杂剧衰落,南戏兴盛,出现了《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著名的剧本,其中《琵琶记》是南戏发展的顶峰,被称为“词曲之祖”。
在小说领域,元朝的成就的也丝毫不差。宋元时期,小说的代表为“话本”,也就是说书先生讲故事的底本,这就是长篇小说的原型。而元朝正处于话本向长篇小说过渡的时期。元朝流传下来的话本有16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国志平话》,是后来《三国演义》的基础。
元朝末年,罗贯中和施耐庵开始创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明初完成,不久二人就去世了。此后的200年间,由于明朝推行了文字狱等政策的,导致文坛低迷,没有一部著名的小说问世。直到明朝后期的几十年,才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小说,而且这些小说基本也是收集、整理前人的话本,创新已经很少。因此,元朝在小说领域的成就,是可以和明朝相提并论的。
散文方面,元朝取得的成就最差,比诗词更差。宋朝是散文的巅峰,但是元朝却跌落深谷。虽然元朝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散文作者,也有一些可读的文章,但总体上来说都是一些经世致用和歌功颂德的文章,缺乏个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学色彩。王世贞说“有元一代无文章”。而后来的明朝在散文领域明显要比元朝高一些,这个要理性看待。
另外也可以顺便提一下史学领域的成就。元朝在史学领域的成就比较耀眼,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品。首先,就是元朝修《宋史》《辽史》《金史》,保留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确立了三朝为正统,意义重大。第二,元朝出现了少数民族的历史著作《元朝秘史》,在少数民族史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三,元朝出现了《资治通鉴注》《文献通考》等伟大的史学著作。可惜的是,《元实录》被朱元璋烧了,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总体上来说,元朝的文学地位并不差,尤其是元曲、戏剧、小说三个领域的成就特别突出,而诗、词、散文的成就则相对比较低落。如果和明朝相比,那就是诗歌远强于明朝,戏剧强于明朝,小说略差于明朝,散文远差于明朝。而且这是在时间只有明朝一半的情况下取得的。
当然,元朝能够在文学上取得如此成就,那也是有特殊的背景的。第一,元朝商品经济繁荣,因而戏剧、散曲、小说等市民文学十分兴盛;第二,元朝科举制遭到冷落,朝廷不重视,录取的人很少,因此大部分文人只能写剧本、话本去赚钱,而诗文等科举文章就衰落了;第三,元朝是多民族融合的朝代,各种文化的融入为文学增加了新鲜的养料;第四,元朝没有文字狱,对文章的管控几乎没有,所以创作比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