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明珠”——古巴寻求独立的斗争史(下)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8-21 13:51:27

作者:沈允熬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

沈允熬 1937年7月生,浙江慈溪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同年入外交部;先后任中国驻古巴大使馆职员、随员,外交部欧美司副处长、处长,中国驻秘鲁大使馆一等秘书、参赞,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中国驻阿根廷大使,中国驻巴西大使,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中国驻墨西哥大使;2001年退休后,任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

列强猎物

古巴被西班牙捷足先登之后,一直为英国、荷兰、法国等列强所觊觎,并引发了它们之间多年的反复争夺。1762年,英国出动50艘战舰和1万名士兵,与西班牙在哈瓦那港湾激战44天,并一度占领了哈瓦那。

1762年,进攻哈瓦那的英国远征舰队所有战舰与运兵船。

在西班牙统治时期,殖民当局不仅要认真对付企图染指该地区的其他国家,而且还要同时对付猖獗的海盗。当时的加勒比海是海盗们的乐园。葡萄牙的巴尔托洛梅、英国的弗朗西斯·德雷克和亨利·摩根,以及法国的洛略努阿斯等著名海盗攻城略地、袭击商船、抢夺财物,令人闻风丧胆。

西班牙殖民者在新大陆各地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要通过加勒比海才能运到宗主国。从安全考虑,船队必须尽可能短距离地从一个港口驶向另一个港口,所以来自中南美洲的船队大多先到哈瓦那港汇集,补给淡水和食品后再出发驶向西班牙本土。这样,古巴就成了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运输枢纽。

卡瓦尼亚要塞修建于1763年到1774年间,建在哈瓦那港口东侧一段不受保护的长山脊上,目的是巩固哈瓦那防御工事的薄弱之处。

雄踞哈瓦那港湾入口处的卡瓦尼亚要塞,墙高沟深,壁垒森严,就是当年西班牙为防御它国入侵和海盗掠夺,耗费巨资,用数十年工夫建成的。

进入19世纪以后,企图染指古巴的列强名单中又增添了美国。从美国发出的吞并古巴的叫嚣声不绝于耳,有4个美国总统先后提出过从西班牙手中收购古巴的计划。

杰斐逊扬言,占领古巴是美国的神圣权利;约翰·亚当斯满怀希望地期待古巴“像一个熟透了的李子那样自然地落入美国的控制之下”;“门罗主义”向世人宣告“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1848年,波尔克总统提出以1亿美元收购古巴的计划。

对此,西班牙外交大臣的答复是:“西班牙宁愿看着古巴沉入海底也不卖。”

确实,西班牙是很不情愿丢失这颗加勒比海明珠的。当年曾以战地记者身份采访过古巴,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对此颇有感触地说:“西班牙人对古巴的感情就如我们对爱尔兰的感情一样。”

我的祖国外表多么甜蜜,内心却多么痛苦。

——古巴著名诗人尼古拉斯·纪廉

古巴著名诗人尼古拉斯·纪廉的诗篇,道出了民族的沉重叹息和悲愤。

凄美的抗争

1868年,古巴第一场争取独立的战争爆发。小种植园主卡洛斯·曼努埃尔·塞斯佩德斯率先释放自己家的奴隶,同时宣布古巴独立,由此开始了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十年战争”。

对战争双方来说,这都是一场殊死的斗争——西班牙要拼命维护自己在拉美的最后一个根据地,古巴人则要誓死争取迟到的独立。

甘蔗园和榨糖厂里衣衫褴褛的奴隶,以甘蔗砍刀为武器,加入到被称为“曼比塞斯”(意为“起义者”)的队伍中。他们焚烧蔗田和糖厂,不惜流血牺牲来争取独立和土地。

雄伟的“古铜肤色的巨人”马塞奥塑像(图源:《情系大洋彼岸》)

从这些普通的黑人战士中,涌现出了一名在独立运动中极有声望的将领——古巴民族英雄安东尼奥·马塞奥。他一家满门忠烈的事迹可歌可泣,堪与我国历史上的“杨家将”媲美。

马塞奥的母亲玛丽亚纳·格拉哈蕾丝被后人誉为“古巴母亲的典范”。她鼓励长子马塞奥带着兄弟们参加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出发之前,儿女们双膝跪地宣誓:“要为祖国的独立而流尽最后一滴血。”母亲大声地要他们站起来,因为她希望她的子女在战斗中应该是永远屹立的。她掷地有声地说:“现在,让我们站着重新宣誓:我们马塞奥全家誓死为祖国战斗!”为了古巴的独立,她失去了丈夫和5个儿子。

马塞奥参加过大小900余次战斗,27次负伤,无数次躲过暗杀行动,被尊称为“古铜肤色的巨人”。马塞奥发出了这样的誓言:“妄图占领古巴的人,无论是谁,即使他自己不先被打死,他所能得到的也只能是脚下淹没在血泊中的土地。”

这场持续了10年之久的战争打得很惨烈,20多万人丧失了生命,“没有一条河流不曾被争取独立战士的鲜血染红,没有一座山脉不曾埋葬英雄的骸骨”。全国经济元气大伤,战争双方陷于僵持状态。

差不多又过了30年,在古巴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何塞·马蒂领导下,爆发了第二次独立战争。马蒂无可争辩地是古巴独立运动的领袖、民族英雄和国父,他在古巴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可比之于我国的孙中山先生。在古巴各大小城镇的中心广场必有马蒂的塑像,也都会有一条马路以马蒂的名字命名。

何塞·马蒂与其幼子

马蒂从15岁起就投身于古巴独立事业,并为此而奋斗终生。卡斯特罗以他为导师和榜样。甚至后来设在迈阿密的反对卡斯特罗的电台也自命为“马蒂广播电台”。

1895年,马蒂与马克西莫·戈麦斯秘密地从多米尼加乘船到古巴东南海岸登陆,率领远征军到马埃斯特腊山区进行游击战,大批支持者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不幸的是,在同年5月的一次战斗中,马蒂中弹身亡,年仅42岁。接替他的马塞奥也于次年阵亡,由马克西莫·戈麦斯继续担负起领导独立战争的重任。

西班牙军队找不到游击队的踪影,便实行焦土政策,但并不成功,到1898年不得不全面收缩战线,古巴的大部分领土已处于起义军的控制之下。

正当殖民政权大厦将倾、古巴争取独立的战争将要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在一旁窥视的北方强邻——美国趁机介入进来。美国报刊大肆渲染西班牙军队在古巴的暴行,煽动美国人的“正义感”,为介入古西战争作舆论准备。

1898年2月,派往古巴保护美国公民的美国战列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神秘地爆炸沉没,268名官兵死亡。美国舆论把这一事件归罪于西班牙投放的水雷,但很多古巴人怀疑这是美国人精心策划的阴谋,目的是为美国介入古西战争制造借口。

账单上有古巴牛排、波多黎各猪、三明治岛(夏威夷)的漫画,展示在美西战争中占尽优势的美国姿态。

不久,美国果然迅速向西班牙宣战,出兵打败了西班牙军队,对古巴实施军事占领,同时占领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美西战争是美国在世界上发动的第一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标志着美国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而古巴则成为美帝国主义的第一个牺牲品。

当然,并非所有美国人都赞成所谓美国的“爱国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就写道:“美国国旗上的星星和直条将被骷髅头代替。”

猪湾事件中被俘的流亡分子

命运之神再一次作弄古巴,让它不仅比其他讲西班牙语的拉美国家的独立晚了大半个世纪,而且让它在浴血奋战多年之后,品尝了“前门驱狼、后门进虎”的滋味。古巴并没有因为西班牙殖民者被赶跑而独立,却成了美国的“保护国”。

美国炮制的《普拉特修正案》被原封不动地列入古巴的宪法,美国借此取得了监护古巴内政外交的特权。古巴的统治者听命于美国,古巴的军警头目均经过美国的训练。有些人甚至产生了一种“地理宿命论”,认为古巴离美国这么近,美国对古巴的控制又是这般严密,古巴要想摆脱美国的羁绊是不可能的。

美国控制下的古巴堕落黑暗、纸醉金迷,装修精美的夜总会通宵达旦,华丽的赌场成为拉斯维加斯的强劲对手,大批美国人到古巴寻欢作乐,在那里酗酒、赌博、嫖妓,哈瓦那成了西半球的糜烂之都、世界的色情之都、黑社会的乐园。

革命广场何塞·马蒂塑像(图源:《情系大洋彼岸》)

1949年,一批美国海员竟爬上哈瓦那中央公园何塞·马蒂纪念碑,在马蒂的头像上撒尿。这种侮辱民族感情的野蛮行为激起了古巴人民的极大义愤。

英国作家格拉汉姆·格林说:“在哈瓦那,‘什么恶习都允许存在,什么样的交易都可以做’。”巴蒂斯塔依靠残酷镇压维持其独裁统治,一些政敌未经审判就被秘密杀害、抛尸街头,有的甚至被挖出眼睛、头部钉上钉子。

古巴人民为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进行了长达4个世纪的斗争;现在,为摆脱美国及其傀儡的反动腐朽统治,又须进行新的、更为悲壮的斗争。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热带水土,培育了古巴人热情奔放、乐观开朗、能歌善舞、幽默风趣的性格;接二连三的厄运和屡战屡败的悲剧,铸造了古巴人崇尚自由、不怕牺牲、坚毅刚烈的民族灵魂。

只有了解古巴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遭遇和他们的先驱们不屈不挠地苦斗的经历,才能理解何以会在这块热土上涌现出一批批舍生忘死、慷慨就义、前赴后继的爱国志士,才能理解那场即将爆发的深刻的民族民主革命何以没有发生在别的拉美国家,而是发生在古巴。

【出处:《情系大洋彼岸》(2008年10月出版)

原标题:《加勒比海明珠》

作者:沈允熬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凤凤】

我们赋能老区乡村振兴,开展账号孵化、短视频实操培训课程,有意者请发站内信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