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溪遗址DNA揭秘:O系基因占据主导!

船长卡戎 2024-01-15 12:19:09

瞿塘峡是三峡的第一峡,横亘在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之间。在瞿塘峡的东出口处,有一座叫大溪的遗址。那里的地形很狭窄,前面是长江,旁边环绕着一条小溪,背后靠着大山。这个地方孕育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古代文化,让人惊叹不已。

在2000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为了配合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连续四年对大溪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他们勘探了50000平方米的面积,发掘了10000平方米,这样进一步搞清楚了大溪遗址的分布范围。他们还确认了早期和晚期遗存的分布区域,以及这个遗址的聚落内部的功能分区。

大溪遗址已经发掘出了近400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这些墓葬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景象。根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式发布了《三峡地区大溪文化的边缘效应》报告,大溪的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理知识。在大溪人制作的一些骨匕周围,有刻化的线槽,这些线槽可能与刻骨计数有关。有些墓葬里摆放着多枚小鹅卵石,也可能与远古的数术有关联。

大溪居民的空间处理能力应该非常成熟。在这里,可以看到座顶和座身有非常复杂的直线分割装饰,等分、对称、发散的理念已经非常发达。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大溪文化的空心陶响球,它的表面分布着细密的戳点纹,通常将一个完整的球面分割为多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这样的空间想象能力令人赞叹。

在大溪文化的早中期,这些墓葬里的随葬品并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别差异或年龄差异。但是到了晚期,这些差异逐渐显现出来。同时,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关系也开始出现,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人的合葬葬式上,男性是仰着的,女性则是侧身屈肢面向男性。

那么,这些创造高度文明的大溪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付巧妹研究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通过古代DNA的研究,她揭秘了中国古代人口迁徙和混合的秘密。她发现,我们的最早的直系祖先出现在大约二三万年前,他们被称为新亚洲人。他们的主要Y染色体类型是N和O。后来,这些新亚洲人分成南北两支,以秦岭淮河为界,人群开始在9500年前分化,这种分化的痕迹至今仍然很明显。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批老亚洲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些老亚洲人在四五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大陆了。为了繁衍后代,老亚洲人与其他古代人类,比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发生了基因交流。这意味着他们之间有了一些混血。但是,在后来的竞争中,老亚洲人没能敌过新亚洲人。

根据大溪遗址采集的5000年前的古人遗骸中,发现了高频率的O3a3b-M7单倍群。这个地区是古代苗、瑶祖先的主要聚居地,说明至少在5000年前,这个单倍群已经在古代苗、瑶祖先族群中高频存在了。在这里,测得了六例O2(旧O3)和一例M95,它们应该是目前所知的仅次于福建亮岛遗址那例O1a-M119的第二古老的一批O系古DNA。

考虑到大溪文化的历史上限是6400年前,大溪遗址可能是中国目前测得最早O系古DNA的地方。在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中,古DNA体现出最大的O系多样性,包括O2、O1b、O1a。从O系古DNA异乎寻常的年代之早、多样性之大和纯度之高来看,可以肯定的是,长江流域肯定是O系早期的起源地之一,尤其是多样性最高的长江中游地区。

历史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出残酷的族群发展大戏。老亚洲人,这些最早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人们,经历了许多年的繁衍和扩张。然而,他们并不是这片土地上唯一的居民。

在他们的生活中,尼人、丹人这些智人分支与他们共同生活,相互竞争。老亚洲人凭借着坚韧和智慧,淘汰了这些智人分支,将他们赶出了主要的生存区域。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断转动,老亚洲人最终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新亚洲人,这些后来者居上的人们,凭借着更高的智慧、更精湛的工具使用技巧和强大的群体协作能力,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居住在中国心腹地带的老亚洲人被新亚洲人替换掉,他们被迫逃到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比如高原的西藏地区和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只有一小部分的老亚洲人幸存下来,留在了中原和沿海地区。

这个发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人类的演化过程。这表明我们都是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个国家的,这些地方的人又与别的地方的人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国。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