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男子独居寺庙29年,1996年留俩女香客过夜后,狂奔25里报案

霸苍笙客栈 2024-07-17 08:56:39

山西平顺县,一座悬崖上的古寺,一个孤独的守寺人。

29年来,冯开平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刹。

然而1996年的一个夜晚,两位女香客的到来打破了寺庙的宁静。

当晚发生了什么,竟让冯开平连夜狂奔25里去报案?这个看似平静的寺庙,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金灯寺,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刹,静静地矗立在山西省平顺县林虎山的悬崖之上。

这座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寺庙,见证了1500多年的沧桑变迁。

虽然地处偏僻,但金灯寺却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寺内保存着上百座精美的石像和众多珍贵文物,每一件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匠心。

这些文物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

然而正是这些珍贵的文物,让金灯寺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

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些本该是金灯寺的天然屏障,却成了盗窃者的绝佳掩护。

在这样一个既神圣又危险的地方,需要有人站出来守护。

这个人就是冯开平,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男子。

1995年,他接替了上一任守寺人的工作,从此与这座古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冯开平的儿子刚满周岁,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年纪,妻子每天忙于照顾孩子,同时还要操持家务,已经疲惫不堪。

得知丈夫要去偏远山区守护寺庙,她的心里充满了担忧和不舍。

亲朋好友也纷纷劝阻,认为这份工作太过艰苦,不值得为之牺牲家庭生活。

然而冯开平的决心已定,他深知金灯寺珍贵的历史价值,里面保存着大量唐代壁画和佛像,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名普通人,能够肩负起保护国宝的重任,冯开平感到无比自豪。

尽管内心也有不舍,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守护文物的征程。

冯开平初到金灯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寺庙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周围十几公里内没有一户人家。

山路崎岖陡峭,即便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徒步往返一次也要耗费大半天时间。,庙内的生活条件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冯开平的住处是一间破旧的小屋,面积还不到10平方米。

屋顶是用木板和茅草搭建的,每逢下雨天就会漏水,墙壁上布满了裂缝,冬天寒风呼啸而入,夏天蚊虫肆意横行。

屋内的陈设简单得可怜:一张锈迹斑斑的铁床,一张摇摇欲坠的木桌,还有一个掉了漆的铁皮柜,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最让冯开平感到不适应的是没有电力供应。

每到夜幕降临,整个寺庙就陷入一片漆黑,他只能依靠一盏煤油灯照明,昏黄的灯光下,连字都看不清楚。

为了节省油料,冯开平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完全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物钟生活。

饮食问题也让冯开平犯了难,由于交通不便,他无法经常下山采购新鲜食材。

为了保证基本生存,冯开平只能囤积一些易于保存的食物,如土豆、红薯、咸菜等,他学会了各种烹饪方法,努力让单调的食材变得可口一些。

水源问题同样困扰着冯开平,寺庙里有一个水陆殿,墙壁会渗出泉水,长年累月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天然水池。

这个水池成了冯开平赖以生存的水源,他用这里的水煮饭、洗菜、洗漱,甚至在炎热的夏天,还要在这里洗澡。

水质并不理想,但在这种环境下,冯开平已经别无选择。

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冯开平却从未想过放弃,他常常自我安慰道:"能填饱肚子就行了,不奢求太多。"这种甘于清贫、安于寂寞的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

冯开平的日常工作看似简单,但实则繁琐而辛苦,每天清晨,他都会起早打扫整个寺庙。

从大殿到偏殿,从佛像到壁画,他都要仔细清理,确保不留一丝灰尘,遇到墙壁开裂或屋顶漏水,他就自己动手修补。

夏天,他要时刻警惕蛇虫鼠蚁对文物的侵害;冬天,他要注意防火防盗。

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让金灯寺的文物古迹和佛像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守护文物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挑战。

冯开平在金灯寺的29年里,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时刻,每一次都是对他意志和勇气的考验。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1996年那个秋夜发生的事件。

那是一个阴冷的傍晚,两名衣着朴素的女子来到寺庙,自称是远道而来的香客,她们声泪俱下地恳求冯开平让她在寺里留宿一晚,说自己走了一天的山路,实在是筋疲力尽。

冯开平心生怜悯,思考再三后答应了她的请求,他收拾出一间干净的厢房,还给女子端去了热水和晚饭。

谁知这个看似善意的决定,差点酿成难以挽回的大祸。

第二天一早,冯开平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敲了敲女子的房门,想询问她的去向,却发现房间空无一人,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立刻冲向大殿。

推开沉重的殿门,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大殿中央的佛像上,精美的浮雕竟被人用小刀生生抠走了!

残缺不全的佛像无声地诉说着遭受的蹂躏,冯开平的心如刀绞。

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两个"女香客"竟是来盗窃文物的。

他回想起昨晚喝水时那种异样的味道,意识到自己很可能被下了蒙汗药,若不是他常年的作息习惯让他比平常早醒,后果不堪设想。

冯开平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也来不及细想自己差点丧命的事实,他立即跑下山去报警。

从寺庙到最近的派出所,有25公里的山路,平日里,这段路程需要步行4个多小时。

但那天冯开平仿佛有了超常的力量,他奋力奔跑,翻山越岭,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派出所。

当他气喘吁吁地推开派出所的门时,整个人已经虚脱了,他断断续续地向警察说明了情况。

多亏他及时报警,警察立即展开行动,很快就在附近的镇上抓到了正准备销赃的盗贼,找回了被盗的文物。

这次惊魂未定的经历,让冯开平更加警惕,但并没有动摇他守护文物的决心。

实际上,在他守寺的28年里,至少经历过4次类似的盗窃事件,每一次都险象环生。

有一次,深夜里他听到可疑的响动,起身查看时撞见了盗贼。

在搏斗中他被盗贼用刀捅伤了腰部,鲜血直流,盗贼害怕闹出人命,就把他锁在了厨房里。

但冯开平忍着剧痛,用尽全身力气撞开了锈迹斑斑的门锁,拼命爬到山下报警。

等警察赶到时,他已经因失血过多而昏迷,但幸运的是,文物安然无恙。

面对这些危险,有人问冯开平害怕吗?他总是淡然一笑:"反正就这一条命,责任就是看好国宝。"

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29年的坚守,冯开平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更是与亲人分离的痛苦。

他的儿子从小就没有父亲在身边,妻子独自承担了抚养孩子的重担。

每次回家,儿子都会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不去看庙了?"这样的问题总是让冯开平心如刀绞。

但即便如此,冯开平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选择,他说:"我知道对不起家人,但我觉得守护文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冯开平的付出并非没有回报。

2018年,他被评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这个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集体褒奖。

然而,对冯开平来说,最大的回报不是荣誉,而是看到金灯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完好如初。

每当看到游客们惊叹于寺庙的美丽,他就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冯开平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物不仅是过去的遗产,更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根和魂。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冯开平的坚守精神显得尤为可贵,他用28年的时光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持。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吗?

参考来源:

山西省文物局:《不负韶华守“国保”——记平顺县金灯寺文物管理员冯开平》

新华社:《冯开平:22年与世隔绝的“护宝”人生》

山西晚报:《2018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丨冯开平:坚守与沉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