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笔记(二)常识与公理
——利用常识和自然科学的公理(定理)与来辨别谁在撒谎
在上一篇笔记中提到,一个事件中所涉及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不代表这个事件也一定是真实的!这个时候,需要人们运用自己的头脑,来辨别是谁在胡说八道。
辨别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两个方法就是利用常识及自然科学的公理和定理来进行辨别。
如果信息中的事件明显的违背了人们的常识或者公理和定理,那么这个信息一定是虚假的!
什么是常识?
本文所说的常识,指的是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无论是学术问题或是人与人之间基本交流都是基于常识上来做进一步探讨的。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识无处不在。比如天是蓝色的、水是无色透明的、不能故意伤害他人等等。
什么是公理和定理?
公理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在数学上,公理是不需要证明,也不能被其他的定理进行推理得到的。简单的说就是大家都认同的正确的结论。
定理一般是重要且正确的陈述叫做定理。定理的获得通常是有严格的数学逻辑获得的,没有被证明之前的命题通常称为猜想而不是定理。
常识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常识和社会科学常识两大类,本文将重点讨论与科学常识有关的内容。
首先看一个违背自然科学的例子。
例1、违背自然科学常识的虚假消息——麻城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新闻“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我们不说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诞的新闻,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亩产三万斤就是一件严重违背自然科学的事情,故而这个新闻就是典型的虚假信息!只有在一个荒诞的时代才会出现这种荒诞的信息!例2、违背经济学(社会常识)的虚假信息——某主持人:“美元成本十七美分,却可换价值一百美元商品,这是美元霸权”前段时间,某主持人说,美国用一张成本十七美分的纸钞,就可以换来别国价值一百美元的商品,称美国这是美元霸权行为,引发了网友的广泛批评和热议,认为康辉是完全的不懂经济学常识。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任何国家发行的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通俗来说,就是物与物交换的介质,人民币、美元及至世界上任何一种货币都是如此。如果用货币本身的印刷成本来代替这种货币的交换价值,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