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忠义传(48)张顺、张贵—救援襄阳,为义而死

米多知道 2024-08-28 02:20:25

张顺,是宋朝时期一位民兵将领,以英勇善战而闻名。当时,襄阳城已被敌军围困长达五年之久。宋军探查到襄阳城西北有一条名为清泥河的河流,其源头位于均州和房州。宋军在清泥河源头建造了一百艘轻便的小舟,将三艘小船并联成一大船。中间的船只装载了物资,而两边的船只则清空底部,用以覆盖和保护中间的船只。

此时,宋军还发布了重赏,招募了一批敢于赴死敢死队员,共计三千人。在挑选将领的时,张顺和张贵两位勇士脱颖而出。张顺因其身材矮小,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矮张”,而张贵则因家住竹园,被称为“竹园张”。他们二人不仅智勇双全,而且在军中威望极高。

于是,张顺和张贵被任命为都统,负责此次重要行动。张顺在战前动员时,说:“此次行动,我们面临的将是生死未卜的境地。如果你们当中有人不是自愿加入,现在就应该立刻离开,不要因为你们的犹豫不决而坏了我们的大事。”众将士听后,无不情绪激昂,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张顺和张贵,共赴国难。

当时正值汉水汛期,江水刚刚涨满,张顺和张贵率领着百艘船队,小心翼翼地靠近了团山下。经过两天的航行,他们终于进入了高头港口,并在那里布成了一个严密的方阵。每艘船上不仅配备了火枪、火炮,还准备了烧红的炭火、大斧和强弩,以备不时之需。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船队起锚出江,以红灯为信号,开始了他们的行动。张贵作为先锋,率先登陆,而张顺则殿后,确保整个队伍的安全。他们直冲敌军的重重包围。当船队行驶到磨洪滩以上时,只见北军的船队密布江面,几乎找不到可以突破的缝隙。

宋军将士们凭借着锐气,砍断了数百根铁链和木桩,硬是在敌军的防线中撕开了一道口子。他们转战一百二十里,终于在黎明时分抵达了襄阳城下。

城中的守军已经很久没有得到援军的消息了,当他们听说救兵终于到来时,士气瞬间提升了百倍。然而,在清点归来的队伍时,却发现唯独不见了张顺的身影。几天后,一具浮尸逆流而上,穿着战甲,手持弓箭,最终漂到了浮桥旁。众人仔细一看,竟是张顺。他身上中了四枪六箭,但面容仍然怒目圆睁,仿佛在生前最后一刻仍在战斗。

众军士见到这一幕,无不惊异,许多人甚至以为张顺是神人下凡。他们为张顺堆起了坟茔,殓葬了他的遗体,并在襄阳城建立了一座庙宇来永久祭祀他。

张贵抵达襄阳后,受到了城内统帅吕文焕的极力挽留,希望他能留下来一起坚守城池。但张贵决心返回郢州借兵,以便从另一个方向对敌军形成牵制。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招募了两名擅长潜水的士兵,他们能够在水下潜伏数日而不需要进食。张贵将蜡封的文书交给他们,让他们潜过敌军的防线,前往郢州求援。

北军为了防止任何形式的援助到达襄阳,增强了水路的守备,封锁了长达几十里的水域,并在水中布下了密密麻麻的木桩,即便是鱼虾也难以通过。这两名士兵在执行任务时,遇到木桩就将其锯断,最终成功到达了郢州,并将文书送达。他们还带回了郢州的承诺,答应派出五千兵马驻扎在龙尾洲,以协助襄阳进行夹击。

约定的日期已经确定,张贵便向吕文焕告别,向东行进,检视自己的部队,准备执行夹击计划。就在他准备登船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帐篷前有一个人逃跑了,他决定立刻出发。

由于计划可能已经暴露,张贵决定不再保持隐秘,而是命令部队鸣炮击鼓,大张旗鼓地出发。他们乘夜顺流而下,砍断敌军布设的绳索,突破重围。敌军见到如此声势,纷纷避让。在冲出险地后,已经是半夜,天色漆黑。当他们到达小新城时,遭遇了敌军的拦截攻击。张贵和他的部队拼死抵抗。

沿着河岸,用荻草束成火炬,火光照亮夜空,如同白昼。到了勾林滩,逐渐靠近龙尾洲,远远望见军船旗帜飘扬,张贵的军队欣喜跳跃,举起信号火把示意。军船见到火光便前来迎接,但是靠近后才发现来船都是北军。原来郢州的军队因为风大水急而感到惊疑,两天前撤退了三十里,而元军得到了逃兵的情报,占据了龙尾洲,以逸待劳。

张贵军队已经疲惫不堪,又出其不意,几乎被全歼,张贵身中数十枪,力竭被俘,但他始终不屈,最终战死。元军命令四名降兵抬着张贵的尸体到襄阳城下,守城的人都哭了,后来将张贵和张顺合葬在一起,并为他们建立了双庙来祭祀。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