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仪器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军火。
精密仪器制造都被外国垄断,别国一旦卡我们脖子,相关产业马上就会陷入停滞。
中国的新挑战外国有些国家是按照经纬度计时,用中国类比的话就是西藏,河南,上海这三个城市会存在时差。
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全中国不论东南西北,所有人都以北京时间为准。
而我们新闻联播显示的北京时间,我们奥运会开幕的时间,其实都是由时间测量仪器测出的。
而这个仪器的核心技术仍旧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们自主制造的和国际水平差距还很大。
不光时间,我国海域和海洋环境检测,以及生物方面的仪器,几乎全部都被外国垄断。
海洋监测关系着我国的领土安全,生物仪器关乎我们对病毒的安全。
如果在这些方面一直依赖外国进口,这就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中的不安全因素。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国科研人员在开展实验研究,使用精密设备时,都不得不"买单"给美日企业。
最高端的精密仪器制造公司,美国有10家,日本有6家,德国有4家,英国有2两家。
全世界的国家都要向这四个国家的22家公司进口仪器,他们达成了世界性的垄断。
全世界唯一能够精准治疗癌症和肿瘤的仪器,质子束癌症放疗设备,就只有日本能制造。
美国总统富商,包括欧洲的贵族都在用这台仪器治疗自己的疾病。
日本的富士通扫描仪和独立开发的光学字符识别软件,帮助中国国家统计局完成了14亿人口的统计和普查。
中国制定出最严格的血液检测要求,日本的希森美康就成功按照我们的标准,造出了全世界最精准的检测仪器。
几年之前,我们不仅无法生产出高级别的精密仪器,就连"山寨"版本都无从下手。
而要获得这些元器件,就必须接受美日企业的技术限制和价格摆布。
面对这种被动局面,我们不得不痛心地问:作为一个科技大国,为什么连最基础的仪器设备都无法自主生产?
如果在这个关键领域长期"被人拽着辫子走路",我们又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声音?
落后的原因每个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层的历史渊源。精密仪器行业的现状同样如此,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就必须回溯到近代历史,才能找到症结所在。
美国和日本精密仪器的崛起是伴随着战争和侵略的。
那个动荡年代,军方对望远镜、夜视仪等精密设备的需求激增。
两国政府利用掠夺来的资源,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军工科学大力支持,使得精密仪器企业在这片沃土中如雨后春笋般激增。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们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力量主导制定了行业标准,其产品遍布世界各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一直备受战争的苦难,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我们首先研究原子弹保证国家安全,再发展工农业和医院,改善人民的生活。
精密仪器事业一直还不够紧要,也没有那么多知识积累和资源来发展。
受产业链条不完整的制约,国内企业长期依赖国外进口高端光学元器件和材料,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直到20世纪下半叶,国家高度重视仪器事业,我国仪器工业才逐步从完全依赖进口的状态脱离出来。
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顽疾依然制约了我们的发展步伐。
正是由于上述历史原因的深深印记,导致了当下我国精密光学仪器产业的落后局面。
只有深刻理解它的由来,我们才能更好地认清形势,明确突破的方向。
要让这个领域的自主创新之树开花结果,就必须从加强基础研究着手,为未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为我国在光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仍有一定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集中力量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夯实,并加快培养一批理论人才。
在扎实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对科学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精密仪器的自主创新之路也开始做出成绩。
无论是先进的实验仪器还是充裕的经费投入,抑或是高效的行政支持,这些都将有助于释放他们的创新活力,使得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国家优先支持能够补齐我国产业链短板的企业,引导资金投向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基础领域。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有效缓解对外依赖的困境,为本土企业腾挥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力支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成为行业的"排头兵",在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向国际先进企业看齐。
随着这些优秀企业的崛起,它们就有望成为本土精密仪器产业的中坚力量,促进整个行业的整体进步。
当然,在探索自主创新之路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攻克精密仪器这一世界级难题,并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将换来事业的腾飞。
一旦关键核心技术得到突破,我们就可以借助国内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规模化生产和品牌营销上发力,进一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信息来源:
光明网:把科技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澎湃新闻:世界顶尖精密仪器技术都掌握在哪些国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点赞哈工大仪器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