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巫山走下庄村、看博物馆,美食也绝不辜负(冬日三峡看秋之七)

爱月谈旅游 2025-01-01 16:40:57

去巫山看红叶,除了围着三峡两岸转,我们还去了巫山有名的“绝壁天路”下庄村。这个村子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全是高山绝壁,当年村里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去一趟乡镇需要翻山越岭走一天,去县里需要三天,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从1997年开始,村支书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一条8公里长的 “天路”,终于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大门。毛相林曾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对于这样的人物,我的心中总是充满敬仰。

我们从巫山县城出发,沿国道348和乡道103翻山越岭,大约花了两个小时到达下庄村“天路”上面的入口,但却被一位施工人员拦住告知正在修路不能通行,并指点我们可以绕行20公里走另外一条路从下面去下庄村。这条路是新修的,路况很好,但是弯道极多,随着回头弯高度不停地下降,走到半山腰伸头一看,下面的路九曲回肠,一直转到山谷底下。好在满山红叶,偶尔有一两栋农舍,景色不错。到了山底,穿过峡谷,头上只有一线天,终于到达下庄村。这里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天坑”,村子就坐落在“坑”里,周围全是高耸的绝壁,跟太行山的井底村差不多。

站在村里抬头看,高高的山崖上隐约可见那条“天路”。我们开车去走了一段,路都是在崖壁上抠出来的,比较窄,会车比较困难。好在那天上面封路了,我们不用担心上面来车。就是这条路,给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村里种植了橙子、桃子都经济作物,许多人慕名来参观旅游,村里开了不少农家乐,现在房子大多是新修的,很整齐。站在半山腰俯视山下,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向村子,阳光下,看上去充满希望。

下雨天,我们就去看巫山博物馆。三峡是古代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巫山是三峡的重要节点,历史上巴、楚、蜀及吴越、中原文化多次在这里交汇、碰撞,留下许多文化遗产,巫山博物馆值得一看。博物馆就在江边,正对着巫峡入口,神女大道的旁边。站在巫山博物馆的平台上看巫峡口,山峦层层叠叠,雾霭漫漫。博物馆有几大镇馆之宝,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汉代的庖厨佣,笑眯眯的,正在案板上收拾鱼,关键是他的笑容太幸福感人了。这个庖厨俑形象生动,是汉代巴蜀地区陶俑制品的杰作。也为当今驰名中外的“巫山烤鱼”的渊源提供了有趣的联想。南北朝时期的这对男女巫师俑也很有特点。

其他的镇馆之宝有四灵鎏金柿蒂形铜牌饰,上面的西王母、东王公、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花鸟等图案,既清晰分明又富丽堂皇,是不可多得的汉代艺术珍品。有穿孔石钺,属大溪文化,通体磨光、钻孔浑圆,工艺十分成熟精细,代表了长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的工艺水平。有绿釉双耳陶釜,采用双色釉烧制,是长江三峡地区出土体量最大、最精美的东汉时期釉陶器。有青釉四系瓷罐,瓷胎色淡、釉色晶莹、造型磅礴,是南方青瓷的代表作。有铜虎钮錞于,这件青铜器是巴民族的特有乐器,祭祀山川风雨星辰的祭祀品。另外还有谷纹玉璧、骨雕神鸟像、三羊铜尊等等。

我喜欢博物馆里的各种俑,除了前面说的庖厨俑,还有抄蛇巫师俑、抚乳俑等,他们动作各异、神态生动。看那个击筑俑,高高地仰着头,好像完全陶醉在自己弹奏的音乐里;舞俑、说唱俑、抚琴俑……他们都穿着好看的袍服,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明媚的笑容。看着他们,由不得你也要弯起嘴角跟着笑起来。

博物馆中有一组宋代的瓷器我也特别喜欢,青瓷炉、影青花纹碗、青白釉玉壶春瓶,那淡雅的色彩,温润如玉。汉代的羊形灯、西王母鎏金镂空饰牌、鎏金人形饰牌、鎏金门吏铜饰牌等也非常精致美丽。许多的楚式剑、巴式矛,反映了这里曾经是巴楚高度交融的地方。而那具陶面具,眼睛鼓鼓的,非常可爱。

博物馆中还有一些互动的设施,如祈雨、占卜等,我们也去占了一卜,巫师说我身体健康、面色红润、精神抖擞、百病不侵,哈哈,这个我爱听。三楼有关于巫峡的摄影和绘画作品展,其中的几幅我也很喜欢。

巫山是一个美食之城,好吃的特别多。我们在繁华的平湖西路上的一个酒店住了四天,马路两边几乎全部是饭店,每天游玩回来,就大快朵颐一顿,烤鱼、纸包鱼、卤校长火锅、纸包猪蹄、盆盆面、呱呱面,换着吃,真的好享受,关键是还不贵。水果也正当令,过梁平时买柚子,而巫山、奉节满街边都是农人挑着担子卖自家果园刚采摘的新鲜果子,1元、2元一斤,味道好极了。这真正是一次好玩、好看、美食的快乐之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