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是“活人”烧制?陕西一尊兵马俑开裂,真相水落石出

哄动这史记 2024-02-25 09:55:09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如今正静静矗立在西安——这块古老而神秘的三秦大地上。

让人惊叹的是,这些威风凛凛的秦国士兵们虽历经千年风霜,但当它们再次重现世间,其栩栩如生的造型,目光灼灼的神情宛若再生,乃至不得不让人产生错觉,这些“士兵”是不是用活人烧制而成的。

曾几何时,这种说法被当作主流认知甚嚣尘上,毕竟千百年来,秦始皇嬴政已经被当作彻头彻尾的暴君!他采取活人烧制兵马俑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随着一尊兵俑的开裂,一个颠覆常人认知的事实便赫然出现在眼前……

劝君少骂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嬴政消灭掉六国中最后一个国家——齐国,正式统一中国。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他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即将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又设若干个县,郡守与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割天下的固有状态。

嬴政希望自己所建立的朝代千秋万世,所以自称“始皇帝”。虽然,霸道的嬴政改变了地方长官的世袭制度,但对于皇权,却依旧如故。

嬴政希望自己所建立的王朝能够让后世子孙绵绵不断地延续下去,一世、二世……直至千秋万世,但另一方面,他又在追求长生不老,希望自己能够青春永驻,永不死亡。

为此,他对求仙访道乐此不疲,招募了大量的术士,为其炼制丹药,更有甚者,嬴政在泰山封禅之时,闻听术士徐福说,海外有仙山,可到彼地求得丹药,助其长生。

于是,嬴政便特意赶制大船,并安排了五百名童男童女,命徐福为统帅,到蓬莱仙山求取丹药,不曾想,徐福带着这五百童男童女,竟一去不回,传说他们驾船到了如今的日本岛,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世代繁衍,便有了如今的日本。

嬴政见徐福久去不回,便知道自己受骗,于是怒不可遏,下令焚毁所有相术之书,活埋全部术士,这便是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被大多数人误会了千年之久,被引作秦始皇嬴政生性残暴的证据之一,但其实通过以上的描述便可知晓,嬴政所实施的“焚书坑儒”事件实际上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打非”事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儒”主要指江湖术士,与儒家知识分子关系不大。

所以,教员才会在诗中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要商量。

不是暴君,而是雄主

嬴政在坑杀完所有骗人的术士之后,大概也已经明白了所谓的“长生不老”已成奢求,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于是,他便马不停蹄地为自己修建陵墓。

古代人认为,人死后,会在地下的另一个世界里生存下来,其状态与生前没有多大差别,因此,始皇帝便命人将自己的“万年福地”按照宫殿来打造。

事实上,自秦始皇登基那天起,陵墓的修建工作就已然启动,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无异于要倾全国之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让蓝图变为现实!

如果不是统一了全国,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如今的秦始皇陵,尚未挖掘,各种传说将它点缀地异常神秘。据传,陵内已被注入大量水银,象征日月星辰,此外,还设下了各道机关,为的就是防止盗墓贼光顾,破坏始皇帝的万年安寝之地。

而距离秦始皇仅仅数公里的兵马俑,则是作为皇陵的附属品特意烧制的。1974年,当兵马俑被发现的那一刻,人们望着那栩栩如生,犹如真人的兵俑,不禁心生感叹,依据秦朝那时的工艺水平,怎么能烧制出如此高级的陶制品,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唯一的解释便是:这些陶俑全部都是真人烧制的!即让活人披上铠甲,全身抹上陶泥后,再放进烈火中进行高温烧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嬴政之暴戾恣睢将不在纣王之下,这无疑是比炮烙还要痛苦百倍的一种刑罚!

事实上,这种推测也并非空穴来风,自西周时代起,陪葬制度便蔚然成风,人殉乃是奴隶制社会的一个真实存在的风俗。

那么,作为一统江山,万民臣服的最大奴隶主,嬴政将活人制作成陶俑而进行殉葬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兵马俑被发现不久后的某一天,一处脸部开裂的陶俑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陶俑内竟是空心的!这一事实便彻底颠覆了人们先前的固有认知,这规模庞大、数量众多,且造型精美、矗立千年的兵马俑的的确确是来自两千多年前,制陶工人的双双巧手,没有丝毫人殉的痕迹!

这一发现,也有力地证明秦始皇嬴政非但不是暴君,而且还是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的一代雄主,能够在生产力极其落后,资源极其匮乏的年代组织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试问,中国历代帝王之中,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

勤劳智慧的陶俑制作者

自战国中期以来,陶工们便有了在陶俑上镌刻上自己名字的习惯。这也是秦朝管理匠人的一种手段,如果哪个陶俑出现质量问题,便能立马找到相应的责任人,这种将“责任制”落实到位的有效手段,的确彰显了古代人的高级智慧。

而兵马俑的制作匠人大多是来自秦朝社会中下阶层的普罗大众,在如今发现的陶俑身上,他们的名字还清晰可见。

陶工的镌名一般是二至十一个字,内容涉及到官署(工作单位)、籍贯、姓名等信息,其镌名位置多在陶俑衣服下摆的隐蔽处,还有一些则在衣角或者腿上,目前共发现的陶文有八十七件,字体都为小篆,且字迹工整,多为阳文,但自的排序却很杂乱、随意,间距大小不一,显是工匠轻浮草率的随意之作。

根据镌名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当年这些宫廷陶工多来自咸阳、栎阳、临晋、安邑。其中,首都咸阳当地的陶工人数是最多的,这又有力地说明了当时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咸阳,涌现出了一大批烧制兵马俑的杰出匠人!

至于陶俑的烧制工艺,也很简单。匠人们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每一道工序中,都有不同的分工,都有一套严格的工作系统。

我们今天看到的兵马俑经过风化,颜色已经脱落,而两千多年前的匠人们,则为这些成型的陶俑进行了细致的着色工作,因此,可以想象,刚刚被制作完成的那些陶俑们必定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结语

兵马俑不仅凝结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更是一个统一王朝的伟大的时代写照,都说秦始皇残暴不仁,但如果仔细思索,便会发现,在秦始皇时代,长城、阿房宫、陵墓、驰道……等等一系列大型工程的陆续开工,让多少劳动力得到有力的释放,多少老百姓因此而解决温饱问题。

可见,在始皇帝时代,拥有的不仅仅是孟姜女的眼泪,更有来自千家万户享受劳动的喜悦,获取报酬的满足以及解决温饱后的幸福!

参考资料:

《史记》

《西安日报:兵马俑是怎样制作的?专家破解诸多谜题》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