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变法先河,赵国的奠基人赵简子如何强大赵氏?

秋珊说文化 2024-11-26 09:26:40

赵简子赵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国的奠基者。赵氏跟秦国同源,因祖先造父驾车技术高超,被周天子封在赵城。后进入晋国,侍奉晋君,直到赵衰被晋文公重用,封为世卿。赵衰死后,其子赵盾成为晋国六卿之首,赵盾掌握晋国军政大权,赵盾死后,赵氏就开始内乱。晋景公猜忌赵氏,召集诸大夫族灭赵氏,之后,赵氏大宗只剩下一个婴儿,幸得韩阙求情,晋景公归还赵氏封邑。等到晋悼公时期,认为赵武贤明,用赵武为卿,赵氏复兴。

可赵武早逝,其子赵成又年轻早亡,赵氏族长的身份来到赵鞅手中。当时晋昭公在位,韩起为正卿,为中军将。晋国的六卿中,晋国分为三军,中军将最大、中军佐其次、再是上军将、上军佐,最后是下军将、下军佐。赵鞅是下军佐,地位是六卿之末。随着春秋的时代进入末期,周朝的礼法制度也随之崩塌。晋国形成了“卿族强而公族弱”的局面,晋国国君的权力越来越小,而六卿之间也有争斗,从晋文公时期十一个卿士到赵鞅时期的六卿,其中的血腥可想而知。

年轻的赵鞅在如此情况下,位列六卿之一。赵氏的命运和兴亡就在赵鞅身上,韩氏和赵氏的关系和睦,赵成在刚出道的时候,就获得了中军佐的高位,没有韩起的辅佐是不可能的。而赵鞅登上晋国朝堂的时候,赵成和赵武的功绩都被人所遗忘,而韩起也不太好意思在那么多老怪物的眼皮底下,对赵鞅过于提携,年轻的赵鞅只能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的走到最高。

当时在晋国朝堂中六卿之间都有合作,韩氏和赵氏从韩阙帮助赵氏就有了合作。范氏和中行氏也早已结成同党,从士会与荀林父的君子之交,到士燮与荀庚的携手,再到士匄与荀偃的生死相托。到荀吴与士鞅时,两家已经形同一家。当时六卿中智氏最弱,智氏和中行氏同宗,于是依附在中行氏的身后,寻求庇护。而六卿中的魏氏在魏绛和魏舒以后,魏氏的力量也在不断积蓄,不过魏氏的立场不太明确,在后面的史料记载,魏氏更支持韩起和赵鞅,而韩氏、魏氏、赵氏,他们三家在晋国的改革比较彻底。所以后面晋国贤臣延陵季子、叔向等贤臣,认为他们是这场权力的游戏的获胜者。

在当时的晋国,基本就是范、中行、智对韩、赵、魏。赵鞅在韩起、魏舒的帮助下逐步在晋国站稳脚跟。虽然地位不算高,不过也是有了自己的地位,其中,韩起对赵鞅还是比较照顾的,赵鞅也不是无能之辈,所以在晋国的政坛上,也是小有名气。很快赵鞅就迎来一个机会,东周的周景王驾崩,由于周景王宠爱庶子王子朝,并有意立王子朝为太子。不过周王朝是嫡长子继位,无奈,王子猛继位为新的周天子。可是王子猛继位不过一年就被杀,周王朝立王子猛的弟弟王子匄为王,为周敬王。

王子朝怎么会甘心?在楚国的帮助下,王子朝展开了对周王室都城的进攻,经过一年的战争。周敬王渐渐不能敌。无奈只能向诸侯求援,当时的晋国六卿之间认为可以帮助周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韩起决定帮助周天子。让荀跞带兵帮助天子进攻王子朝,可是荀跞跟王子朝作战数年,还是不能平定叛乱。韩起认为必须加大兵力,就向晋君建议让赵鞅协助荀跞,因为赵氏一直是处理晋国和周天子关系的,晋君同意了。在韩起的帮助下,赵鞅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赵鞅跟包括宋国、卫国在内的十个国家在黄父展开同盟,目的是为了团结诸侯救出周天子。

这虽然是赵鞅第一次出席国际会议,可赵鞅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口才,让这次会盟处理的很成功。在会盟的第二年,王子朝的势力就被打败,可是,韩起的年纪毕竟大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韩起去世后,魏舒作为晋国新的执政,失去了韩起这一个盟友的帮助,魏舒的执政之路并不顺利,他也只能在六卿之间艰难的维持着秩序,不至于将矛盾拿到明面上。中行氏的士鞅是不会善罢甘休,他有着很大的野心,当时中行氏和智氏由于利益而闹掰,导致晋国内部的三家联盟瓦解,为了保证自己的势力,士鞅决定拉拢涉世未深的赵鞅。

士鞅不愧是个合格的政治家,对赵鞅软硬兼施,让赵鞅和中行氏和范氏组成新的联盟。关于士鞅是用什么说动赵鞅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线索。而士鞅在当时属于范氏家族。拉拢赵氏,可以先从旁边撬开,士鞅鼓动中行寅将姐姐嫁给赵氏旁支的赵胜,赵胜那一支世代为赵氏镇守邯郸,虽然跟赵鞅出于同宗,不过血脉已经疏远,可能,士鞅就是先用纽带关系将赵胜这一脉拉拢,也撬动了整个赵氏的大宗。年轻的赵鞅是不可能敌得过老辣的士鞅,在魏舒执政的第二年,士鞅为了制衡魏舒。和中行寅一起教唆赵鞅去汝滨修筑城池,中行寅教唆赵鞅收百姓的铁器,准备上缴国君,可中行寅突然说奉了魏舒的命令,将收缴的铁器融化成鼎,将范宣子时代的法令刻在鼎上,法令具有很大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在晋国“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已经成为历史,这是对周礼的一次挑战,这次所有的黑锅就给了赵鞅。

魏舒知道后,让赵鞅立刻停工,不过中行寅却让赵鞅继续,赵鞅只能继续。事后,赵鞅为士鞅和中行寅的行为背黑锅。魏舒在这件事情之后很快就去世了,他的儿子魏侈成为了下军佐,而赵鞅也已经升为了上军将,士鞅也做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执政之位。范氏和中行氏开始崛起,士鞅为了报复魏舒,让魏舒以大夫之礼下葬。魏舒作为忠于晋国的正卿却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让国内敢怒不敢言。

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赵鞅也被士鞅打压,在士鞅眼中,赵鞅只是他成名的工具,赵鞅就开始把目光转到内政上,他在封地内改革亩制,降低赋税、对于有功之人,他以奖赏为主。在赵鞅的努力下,赵氏开始强大起来。晋国在士鞅的运作下,范氏成为了晋国最强的卿族,而国外的局势也风云变化,蔡昭侯朝见楚昭王,可楚国令尹囊瓦向蔡昭侯索要贿赂,蔡昭侯当然不屑于做此事。受到了楚军的扣押,后来在蔡国上下的努力下,才回国。

回国之后,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就联合晋国为首的数十个国家准备讨回公道,其中,士鞅的好友中行寅向蔡昭侯索要贿赂。蔡昭侯觉得晋国和楚国一样,诸侯也明白了士鞅和中行寅的不齿行为,晋国也被诸侯背离,开始走下坡路。当时宋国作为晋国的忠心小弟,当然不想背弃晋国,派出使者朝晋,可受到士鞅的囚禁,士鞅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也让诸侯背弃晋国。

公元501年,士鞅病死,智氏的智跞成为新的执政。范家由士吉射统领,赵鞅终于熬出头,不在被针对。不久,赵鞅要求昔日安置在邯郸五百户良民前往晋阳。邯郸大夫赵午当然不敢违抗家主的命令,不过却收到家臣的反对,他们认为仓促移民会引起祸患,赵午就希望拖延一下时日,让赵鞅认为赵午可能会反叛赵氏,就召赵午来到晋阳,来到晋阳后,赵午就被杀,引起邯郸赵氏的不满,邯郸赵氏叛乱,因为赵鞅的大意,引起了赵氏的内乱。赵午是中行寅的外甥,所以中行氏和范氏也加入了这场战争。六卿中智氏、韩氏、魏氏的站位就成为了关键,他们决定放逐士吉射和中行寅。

三家向晋君请命,如今三家爆发叛乱,我们不能光驱逐赵鞅、士吉射和中行寅也要驱逐,三家就对抗范氏和中行氏的叛军,士吉射和中行寅恼凶成怒攻击晋君,在晋君和三家的合作下,叛乱被平定。在韩氏和魏氏的奔走下,保住了赵鞅。而智跞却想保留六卿制度,让宠臣梁婴父代替中行氏,赶走了贪婪的士吉射,换来士皋夷。他们都支持智氏,那么韩、赵、魏三家就危险了。在三家的反对了,这件事情做罢。叛乱结束后,赵鞅就主持晋国的军政,而中行寅和士吉射逃到朝歌,在晋国敌对势力的帮助下,抵抗了八年之久。

途中,智跞去世,赵鞅成为新的晋国执政,而士吉射和中行寅在朝歌战败,逃到齐国。赵鞅也清除了国内的中行氏和范氏余党。晋国也走出内乱,开始了中原争霸,而他的对手齐国,也发生了田氏内乱,这个时候南方的吴国开始崛起。吴国打败齐国,决定跟晋国来一场堂堂正正的霸主选,其中,吴国因为被越国攻破国都,无奈,只能回国。晋国保住了霸主的地位,不过也是只有面子,没有里子。齐国由于田氏执政,齐国又开始强大起来,跟晋国争霸。

晚年的赵鞅主要是跟齐国竞争霸权,可是形势跟赵鞅的身体一样不太好。赵鞅的身体也逐渐走到尽头,而他的副手智瑶也开始等到他死后接过执政的宝座了。赵鞅将赵氏的继业传给他认定的继承人赵无恤身上,就安然的离世了,而晋国的卿士也将迎来最后一战。

0 阅读: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