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天是如何过的,3点起床,7点就翻牌,随后开始枯涩的一天

虞非凡阿 2024-11-23 16:06:16

乾隆皇帝的生活常常被认为是享乐奢靡的代名词,影视剧中,他的后宫佳丽如云,生活如同天堂。

但是真实的皇帝生活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之一,他的一天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无比繁忙和枯燥。

究竟,乾隆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呢?

他的作息规律和日常活动,为何会让后人感叹“做皇帝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好”?

清晨祭祖,5点前的忙碌

每当夜色还未完全褪去,乾隆的一天就已经开始了。

每天凌晨三点,当城中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养心殿中的乾隆皇帝已经从温暖的被窝中起身。

侍奉乾隆起床的宫人们会小心翼翼地进入内殿,手中捧着当日要穿的衣物。

这些衣物并非寻常百姓的长袍马褂,而是经过精心裁制、华贵而又复杂的帝王服饰。

根据当天他要会见的人,衣服的样式、颜色、材质各有不同。

穿衣的过程十分繁琐,衣领、腰带、鞋袜,甚至每个扣子的位置,都得一丝不苟。

乾隆坐在铜镜前,宫女们轻巧地为他整理头发,将一缕缕乌黑的发丝编成辫子,辫尾系上绸带,动作娴熟迅速,不发一声。

梳洗完毕后,乾隆没有立即享用早餐。他的首要任务是走出暖阁,步行到太庙祭拜祖先。

太庙中供奉着历代先帝的灵位,晨光熹微中,太监们已经早早在此等候。

乾隆皇帝站在香案前,目光微垂,双手合十,口中低声诵念着祈祷词,恭敬地向祖先们祈求国家的安稳与大清江山的延续。

这是一项每日必做的仪式,不论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炎,乾隆都未曾懈怠。

宫中的太监们低声走动,几位大臣也已在太庙外等候,他们并非正式上朝,而是为了趁祭祖后与皇帝简短交谈国事。

祭拜结束,此时天色微明,城外的百姓们刚刚醒来,迎接新的一天。而皇帝的早晨,却远没有结束。

离开太庙后,乾隆并没有直接返回宫中休息或进餐。

他快步走回养心殿,等待着新一天的朝政开启。

乾隆的生活从早晨开始便进入了高强度的节奏,漫长的一天似乎永远无法摆脱这无休止的忙碌。

这样的作息,对普通人来说简直难以想象,但对于乾隆而言,这就是身为皇帝的常态。

7点翻牌,政务缠身

随着清晨的天色逐渐明亮,紫禁城里开始热闹起来。

这时,时钟刚好指向七点,皇宫外的街道刚开始热闹,而皇帝已经处理完一大堆国家大事。

早朝结束后,乾隆并没有享受片刻的悠闲时光,他必须迅速转入下一项重要的工作:批阅奏折。

这些被臣子们从全国各地送到皇帝桌案上的折子,汇集了无数政事、民生、甚至些许微不足道的琐事。

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电报的时代,所有政务的沟通都依赖于这些纸质文件。

奏折的内容五花八门,从边境军事行动、税务征收到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甚至有些地方小官员上书报告的鸡毛蒜皮的争端,都一一呈送至乾隆的案前。

有时候,甚至会有一些溜须拍马的奏折,让他哭笑不得。

这些冗长繁复的政务让乾隆的心情变得疲倦,但他没有选择。

他深知,国家的安稳和繁荣,离不开他对政务的细致处理。

在批阅奏折的间隙,乾隆有时也会翻一翻早上递交上来的后宫绿头牌,选择当天晚上陪伴的妃子。

这并不是出于皇帝的享乐,而是为了维持皇室血脉的延续。

翻牌子的程序虽然简单,但背后却包含着清宫复杂的制度和繁琐的规矩。

每位妃子都有机会通过这短暂的“翻牌”获得皇帝的宠幸,但这个过程也被严密控制,乾隆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自由选择。

当宫人们为他准备好一些简单的早膳时,乾隆难得地享用片刻的闲暇。

他轻啜几口热粥,配以清淡的小菜,饮食一如既往的简洁节制。

虽然御膳房为他准备的菜肴种类繁多,但乾隆从不贪食。因为维持身体的健康才能支撑起他繁重的日常工作。

紧接着,乾隆的日程又被新的政务所占据。早朝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事务的了结,相反,这只是一天工作的开始。

大臣们在他批奏折的过程中,时常需要被召见,前来汇报工作或接受训示。乾隆会见的臣子们有时只是寥寥数人,但也常常会有更多的官员同时拜见。

在这些会议中,乾隆表现出他一贯的精明和高效,迅速作出决策,处理每一件事务。

时间不知不觉流逝,午时已至。尽管乾隆已经连续工作了数小时,但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倦怠的迹象。这一天,就像他生命中的每一天一样,被无数的政务所填满。

他所面临的并不仅仅是文书上的工作,还有无尽的决策、判断和调度。

爱好诗文,短暂的放松

当繁忙的政务稍有喘息之际,乾隆终于可以享受片刻的放松。

虽然身为帝王,他的一天几乎被无尽的事务填满,但这位清朝皇帝对文雅之事的痴迷,从未因忙碌而淡化。

乾隆钟情于诗词和书法,每当有些许空闲,他便会沉浸在自己钟爱的文人雅事之中,短暂地逃离繁重的朝政。

早在年轻时,乾隆便展现出对诗歌的浓厚兴趣,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的这种兴趣不仅没有减退,反而愈发强烈。

每日处理完紧要的政务后,他常常会走进自己精心布置的书房——三希堂。

这是乾隆专门为珍藏书法和古画而设的地方,墙上挂满了古代名家的作品,书桌上摆放着各式古籍和精致的砚台。

三希堂的名字源于乾隆钟爱的三件珍贵法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这三件书法珍宝,象征着他对古代文化的深深敬仰和陶醉。

除了收藏与鉴赏,乾隆还有着一项独特的癖好——写诗。

作为清朝最具文学热情的皇帝,乾隆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写下了无数诗作。无论是政务间隙还是闲暇时光,他都随时拿起笔来记录下内心的感触。

乾隆的诗作涉及内容广泛,从描写山水风景到抒发统治者的感慨,甚至连生活中的琐事也不放过。每天,乾隆都能写下数首诗,不论是否有重要灵感。

他的笔耕不辍,使得他的诗作数量远远超过了许多历史上的著名诗人。

尽管乾隆的诗作数量庞大,但他并不以诗才闻名。

事实上,乾隆所写的诗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后世文人对他的诗作评价不高,甚至有人戏称他为“诗坛的生产线”,指责他的诗词多而不精。

但是乾隆并不在意这些评价。

除了写诗,乾隆也热爱书法。他的书法风格端庄大气,虽然并未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在帝王中也算得上是颇具造诣的。他尤其喜欢模仿古代书法大家的风格,

并时常在朝政结束后,练习笔墨。书法对于乾隆而言,是一种调节内心的手段,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他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