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腧穴移位现象:足三里,可能你一直都选错了

从蓉谈健康 2024-08-15 03:17:47

以摸为准,认识腧穴移位的现象

作者/王居易

作者介绍:王居易(1937~2017),世界知名经络医学专家,为针灸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年入选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室建立王居易名医继承工作站。学术代表著作:《经络医学概论》《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等。

病案分析

一次,有个学生右上牙龈肿、压痛,已1周余。他当时想在右厉兑放血,因为上牙龈痛常属足阳明经的病变。当他正准备针刺足阳明经井穴时,笔者制止了他。

笔者按压了他右侧厉兑未发现酸疼的反应,所以继续沿经往上推,在内庭或陷谷也未发现有酸疼感觉。然后,又返回推到了内庭和陷谷之间的位置,发现此部位有剧酸,又能改善牙龈疼痛。

因此笔者在此“阿是穴”进针得气后进行提插捻转,并弹和用指甲刮动了针柄,同时让学生用舌头按揉牙龈疼痛部位,此时仍继续行针,1分钟之内,牙龈疼痛已明显减轻(减少了80%)。翌日疼痛已消失。

从此可见,要准确找取腧穴的位置,医生必须循摸出反应最强的部位,按压的部位应出现以下感觉:

1.有缝隙、塌陷;

2.有气感(医生能感觉到气所在);

3.患者能感到或酸或麻或痛等异常感觉。

以上感觉出现的同时,医生手感与病人的感觉一致则最好。

笔者对腧穴的定位常与书上所写不同,在每个人身上也会发生变动。多种因素能引起腧穴移动,医生只有通过循摸才能确定腧穴的位置,否则针刺无效。

引起腧穴移位有两种原因

①可能是先天现象,会出现在双侧腧穴,以循摸确认;②病理引起的异常。例如,地震能使码头毁灭,但过后一个新码头会出现在旧码头附近;人体经络的损伤也同样能使一个腧穴移到旁边的位置。

常有人误把位置变异的腧穴当成新的腧穴,例如一些针灸学派具有很多“新发现”的穴位,实际上有些“经外穴”很可能是被移动的经穴。

因为腧穴位置经常发生移位,取穴时医生必须用自己的手指去摸、去感觉,寻找适当的缝隙,而不能完全依靠病人的酸痛感为确认腧穴位置的依据。

足三里的取穴方法

作者/王居易

针灸教材书描述足三里的取穴法为“犊鼻下三寸(用患者的食、中、无名、小指四指量),离胫骨外缘一横指处”。

图片摘自《针灸学(第2版)》

但在此针刺不仅针感不理想而且疗效不明显或无效。而经脉腧穴须切循而得之,不可死板地度量而得之。

《针灸聚英》曰:“三里,膝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肉分间,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

受此经典论点的启发,我在临床反复试验后发现足三里应在胫骨粗隆下缘外侧,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取之。

足三里离胫骨外缘的距离,在教材书里都写成与食指同宽,但这样取穴并不确切,根据胫骨前肌的宽窄,每人不同;一般走路多者或小腿短粗者较宽,走路少者或小腿细长者则较窄。

按此针刺,能感觉针感往下循经直到外踝关节,在临床治疗中针感常传至足背或足大趾尖部。

足三里是个“大穴”,能治疗很多种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虚证、实证、慢性病、急性病,如果取穴不准,将会明显地影响针感和疗效!

8 阅读:56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