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初唐时,七言绝句不仅数量较少,题材狭窄,而且在诗坛上的影响也很小,艺术上也不够成熟。进入盛唐,大量的七绝诗人涌现,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与五绝并驾齐驱。李白、王昌龄、王之涣、王维、高适、岑参等诗人都是当时诗坛上的七绝高手。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得到了大大拓展,举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上的影响。李白的七绝则更能体现盛唐绝句的典型风貌。中唐时,擅长七绝的诗人不少,如李益和刘禹锡等,但基本路子并未突破前人。及至晚唐,七绝在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说:“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对盛唐七绝非常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还指出:“初唐绝,‘葡萄美酒’为冠;盛唐绝,‘渭城朝雨’为冠;中唐绝‘回雁峰前’为冠;晚唐绝,‘清江一曲’为冠。”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胡应麟的说法,“葡萄美酒”“渭城朝雨”以及“清江一曲”都是诗歌句首四个字,而全唐诗没有句首为“回雁峰前”四字的绝句,估计应该是“回乐峰前”之误。另外,开头为“清江一曲”的绝句,是刘禹锡的作品,而刘禹锡本是中唐诗人,由于他身历七朝,且中晚唐界限不很分明,所以就被胡应麟认定为晚唐诗人了。这样说来,胡应麟不但开创了唐诗分期第一的评价思路,而且认定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维《渭城曲》、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以及刘禹锡《杨柳枝》分别为唐代各个时期的绝句第一。
王世懋在《艺圃撷余》中说:“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王世贞开始亦不信服,体悟到“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的妙处后,方才认同李攀龙的选择。
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云:“‘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认同李攀龙的推奖,又吸纳唐汝询互文之说,言其妙处。王渔洋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愚谓李益之“回乐峰前”、刘禹锡之“山围故国”、杜牧之“烟笼寒水”、郑谷之“扬子江头”,气象虽殊,亦堪接武。”沈德潜简单梳理关于七绝第一的争议,既肯定李、王等推尊的盛唐七绝,又补充中、晚唐七绝佳作,呈现出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诗学批评态度,这也是中国诗学发展到集大成时期的特点。
明·钟惺、谭元春指出:“诗但求其佳,不必问某首第一也。”对于李攀龙以王之涣“秦时明月”一首为第一,他们指出“乃以此首为唐七言绝压卷,固矣哉!无论其品第当否如何,茫茫一代,绝句不啻万首,乃必欲求一首作第一,则其胸中亦梦然矣。”在钟惺和谭元春看来,要在数以万计的作品中推出桂冠之作,是鄙陋和糊涂的表现。清代袁枚也在《随园诗话》中指出,正像人们不能在《三百篇》中确定何者为第一一样,“音律风趣,能动人心目者,即为佳诗,无所为第一第二也。”
一、《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此诗为组诗第一首,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此诗悲壮浑成,婉而多讽,因之明代诗人李攀龙称赞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悲壮浑成,应推绝唱。
二、《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前二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
三、《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创作于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途中遇赦返回之时,其意在于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读者为之骇极,作者殊不经意,出之似不着一点气力。阮亭推为三唐压卷,信哉。
四、《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露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五、《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此诗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绝唱。
六、《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凉州词二首》的第一首。这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边塞诗,但诗人落笔不写战争,却写饮酒。“葡萄美酒夜光杯”,只写酒和杯,一个光华璀灿、酒香四溢的军中饮宴场面,便展现在读者眼前。不仅形象鲜明夺目,而且有浓郁的边地色彩。“欲饮琵琶马上催”,写战士们正要开怀畅饮,琵琶声却催他们出发了。诗由热烈欢乐的情调突然转入紧张激昂气氛。“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士们在出发前依然痛饮,在酒酣耳热中,他们说出了既豪放旷达,又忧伤沉痛的话。诗人通过战士们的自白,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概,又曲折地透露出他们反对开边黩武的隐蔽心理状态。由于诗的感情色调丰富,表达得明快而又含蓄,就格外地耐人寻味。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七、《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组诗《长信秋词五首》的第三首,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之事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母,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成帝偏宠赵飞燕姊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寂寞一生。“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金殿指明皇太后之处所,奉帚指明落寞的处境,持团扇徘徊指明风韵犹在而心有所不甘。班婕妤曾作 《怨歌行》,以秋扇之见弃,喻皇恩之中断。“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古代以日喻君王,这里的日影喻君王的恩宠。昭阳殿即赵飞燕姊妹受宠之地,丑陋的乌鸦尚可飞过殿前,泽被皇恩,而幽闭长信宫的自己却连见皇帝一面也不可能,以黑比白,以丑比美,以人比动物,落寞感伤至极。本诗用典含蓄、对比奇特、寓意曲折,堪称宫怨诗歌的代表作。
明·邢昉《唐风定》:一片神工,非从锻炼而成,神韵干云,绝无烟火,深衷隐厚,妙协《箫韶》,此评庶近之矣。
八、《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这首诗独辟蹊径,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石头城》)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华,俱归乌有,令人于言外思之。
九、《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此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如空谷流泉,调高响逸。
十、《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送别诗,惟“西出阳关”,久推绝唱,此诗情文并美,可称嗣响。凡长亭送客,已情所难堪,况楚泽扬舲,秦关策马,飘零书剑,各走天涯,与客中送客者,皆倍觉魂销黯黯也。
十一、《柳枝词》
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柳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此诗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
明·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