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食品饮料行业公司的发展历程看企业生命周期

都说不鱼鱼 2024-06-26 19:48:58

Hello,大家好,在我们的A股市场中,有这么一家食品饮料行业的上市公司,他的创始人曾经把一家濒临倒闭的国企小厂,打造成一家市值数百亿的上市饮料企业。这家上市公司自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6次,分红金额为累计融资金额的4倍。然而,也是这家公司,其后的发展轨迹却显得颇为可惜。在登陆资本市场以后变得无所作为,公司的业绩和市场表现开始受到质疑。这样一家曾经创造过辉煌业绩的消费品上市公司,为何会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呢?

我想,任何企业都会经历从创立、成长、成熟到衰退的过程,也就是所谓企业的生命周期。这次我们说到养元饮品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从实控人姚奎章接管并带领公司实现快速成长,到上市后的业绩波动,养元饮品似乎正在经历从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的阶段。理解这一生命周期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我们对上市公司的估值和判断。

养元饮品的故事始于1997年,那时公司的名称还叫河北养元保健饮品有限公司。跟很多地方的国企整合思路一样,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河北养元在1999年整合成为衡水老白干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然而,可事与愿违,到2005年河北养元难以继续生存,被老白干以濒临破产为由给剥离出去,被迫独立面对市场的风雨,而这正是养元饮品这段发展史的开端。

面对被抛弃的命运,时任河北养元的总经理姚奎章,带领员工一共筹到309万把整个公司买了下来,其中姚奎章持股占比30%,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从此河北养元改名为养元饮品,公司也从一个有国企背景的子公司,蜕变成了一家自力更生的小微企业。这个转变不仅是公司名称和所有权的变化,更是一次深刻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重塑。

而在此后短短十年间,姚奎章带领养元饮品实现了不可思议的飞跃,从濒临倒闭的小小食品厂,做成一家年收入突破90亿的上市公司,创造了一段难以想象的商业传奇。然而,公司自2015年达到顶峰以后,别走出一条持续下降的曲线,公司2023年营收规模为61.62亿亿,归母净利润为14.67亿,较2015年的高点91.17亿的营收下降了32%,归母净利润更是回落了45.47%。

在多年以前,市场上的植物蛋白饮料品牌如西唯怡、东银鹭、南椰树、北露露等,几乎占据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其实留给养元饮品的市场空间似乎并不大。但是,植物蛋白市场也并非坚不可摧。与高端白酒市场不同,后者可以通过建立品牌形象来长期占据市场,而植物蛋白市场需要不断地捕捉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推出新产品,以维持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

在食品饮料行业中,高端白酒因其在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享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和频繁的消费需求。它们不仅是餐桌上的佐餐饮品,更是社交互动的润滑剂。相比之下,植物蛋白饮料更多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这种需求虽然日益增长,但相对较为多变,要求植物蛋白饮料品牌不断创新,以适应消费者多变的口味和健康理念。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食品饮料行业是一个高度细分的领域,养元所在的休闲饮品市场在整个食品饮料行业中处于较低层级,在市场规模和成熟度方面远不及白酒、啤酒、调味品、牛奶等市场。这意味着植物蛋白市场存在重组的机会,而养元饮品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2005年,姚奎章带领58名原国企员工以及筹集到的3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全资接管了负债累累的养元饮品。在脱离老白干独立运营后,姚奎章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砍掉了养元的许多子产品,专注于市场空间较小,竞争分散的核桃乳市场。

面对承德露露等强大的竞争对手,姚奎章巧妙地避开了直接竞争,利用原老白干酒的销售渠道进行铺货,避开了对手在零售商超渠道的优势。一年之内,养元在河北地区实现了3000万元的销售额,初步扭转了不利的局面。

有了基础的业务量和资本积累以后,养元的发展势如破竹。特别是在2009年左右,养元饮品推出“六个核桃”品牌,并借此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随后推出了让人们记忆深刻的广告词“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在主打“六个核桃”品牌的同时进行大力营销。可能很多朋友都依然有印象,每到将要考试的那段时间,“六个核桃”的广告就是铺天盖地,让每个家长都记忆深刻。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和发展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养元饮品一举蜕变成国内核桃乳饮料产销量最大企业。

但随着核桃乳需求的红利逐渐消失,市场开始发生变化。姚奎章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迟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业务逐渐下滑。电商自2013年开始兴起,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的销售和运营模式。植物蛋白行业也不例外。据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电商渠道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植物蛋白饮料的最重要渠道,销售占比在20%以上,超过了商超和餐饮渠道。

而姚奎章直到2020年才开始重视电商渠道的建设,并开始计划推进渠道数字化改革,成立渠道战略部,并开始布局线上市场。然而,经过几年的努力,养元在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的拓展仍然不尽如人意。2023年,养元的直销收入(包括部分大型商超、直销部和电商渠道)仅为2.5亿元,占总收入的4%。消费者转向线上市场,而竞争对手则占据了这一市场份额。

在线下渠道方面,养元一直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但始终无法有效进入一线和二线城市。这种尴尬的局面也与养元始终无法摆脱送礼需求场景有关。尽管养元一直希望拓展日常消费场景,但姚奎章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与此同时,豆奶、椰奶等可替代核桃乳需求的厂家却能很好地把握日常消费场景,消费频率更高,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面对养元业务的持续萎缩,姚奎章并没有选择主动出击,发展多元化业务,与老对手正面竞争。

要知道,2013年的时候,养元旗下的核桃花生露业务的收入占比还超过了核桃乳业务。此外,杏仁露、果仁露等产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养元的发展,其业务越来越集中,到2023年,核桃乳业务的收入占比达到了92.6%,而其他功能性饮料和其他植物饮料的收入占比不足8%。第二增长曲线似乎遥不可及。

我们刚才也提到了,植物蛋白饮料的商业模式还决定了其行业门槛较低,细分市场的参与者难以抵御外部竞争者的跨界布局。例如,长期专注于杏仁露的承德露露在几年前推出了核桃乳,并在2023年实现了8700万元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远高于养元的1.1%。

此外,海南椰汁、维维豆奶、三元、蒙牛、伊利等大型企业也纷纷宣布进入核桃乳市场,希望在这个百亿规模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面对这些新进入的竞争者,养元饮品似乎没有太多应对策略。

豆奶、椰奶、杏仁露与核桃乳都属于植物蛋白饮料,它们之间存在需求替代关系。特别是近年来豆奶市场的增长势头强劲,据统计,2022年我国豆奶零售市场规模达到121亿元,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9.59%。这表明豆奶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并且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延续。

2020年,豆奶在整个植物蛋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飙升至22%,远高于椰奶的14.2%和核桃乳的9.5%。豆奶市场的扩大,也在侵蚀核桃乳的市场份额,因为整个植物蛋白市场近年来并没有显著增长。

更糟糕的是,新式茶饮也在抢占消费者的饮品需求,并提供社交场所,从而在消费场景上实现更高的价值。这意味着养元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直接进入核桃乳市场的竞争者,还包括更广泛的茶饮和其他饮料企业。

由此可见,核桃乳乃至整个植物蛋白饮料的商业模式,只能紧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养元饮品似乎无力回天,其基本面随着核桃乳行业的萎缩而持续恶化。

在主营业务萎缩、多元化投资受限的背景下,姚奎章将精力投入到了巨额分红和大规模投资理财上。

自2018年上市以来,也就是从2018年至2023年度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1.62亿元,而养元饮品在这个期间内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就达到了127.19亿元,可以说基本把利润全部都分干净了。而分红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大股东姚奎章本人以及跟随他的创始人团队。而这一过程对于投资者到底意味什么呢?

我们不妨回看一下,养元饮品在2018年2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当天的收盘价是当天的最高价,也就是每股113.37元/股。而到了如今也就是2024年5月末,养元饮品的后复权收盘价仅有82.6元/股左右。也就是6年的时间过去了,投资者如果投资养元饮品到如今,竟然还是亏损的状态。我想,仅仅是这样一个结果无疑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表面看,虽然公司通过高额分红短期内回报了股东,但股价的持续低迷反映出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我们喜欢和重视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但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所谓的分红股其实也是在持续毁损着价值的。

从2019年开始,养元开始大规模投资理财产品。2022年,各类理财产品的总额接近100亿元,占同期总资产的66%。显然,养元饮品希望通过理财收益弥补业绩增长的缺口。但不幸的是,2022年,养元在中冀投资上踩雷,确认了超过1亿元的投资损失。之后,投资有所收敛。2023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减少了50%以上,而银行的货币资金则从2022年末的16.03亿增加到2023年末的37.36亿,增加的幅度超过了100%。

而另一家我们熟悉的食品饮料行业的企业,达利集团在2017年进入豆奶领域,四年后取得了22亿元的惊人成绩。这就是主动求变的结果。

从目前的情况看,养元饮品似乎仍没找到一条摆脱颓势之路,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养元饮品似乎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在经历了快速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之后,公司目前正面临主营业务增长放缓,甚至衰退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是要求公司管理层必须重新审视其战略方向,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好了,这次关于养元饮品的案例就这么多,我们下次再见吧!

全文完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个人投资的记录,所谈及的投资标的不涉及任何形式的推荐,请独立思考,并自担风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