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料】俄国文献对黄种人的描述

温带海洋性气候 2024-04-10 04:54:49

参考资料

Алексеева Т. И. (ред.), Богатенков Д. В., Дробышевский С. В. Антропология: Учебно-метод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 М.: Институт дистант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 2004. — 459 с.

“黄种人”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东北部亚洲人与欧洲人相比较下的肤色。但东北亚人的实际肤色范围是从白色到偏棕色,原住民族的肤色往往呈黄白色。

在东南亚,人们的肤色往往呈现黄棕色。在南亚和南美洲,肤色是偏棕色的。

“蒙古人种(黄种人)”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哥廷根大学学者克里斯托夫·迈纳斯于1785年首次提出的。

他泛泛地将人类分为白种人和蒙古人两个种族,他认为前者“美丽而优雅”,后者“身心软弱,恶习无德”,是典型的种族主义和白人优越主义。

蒙古人种(黄种人)的主要特征有:耳垢成干燥的粉状,而不是如白种人湿润的糖果状。由于与耳垢相同的基因,导致腋下的顶泌汗腺较少,狐臭很少见。

发质硬而直,头型是从前到后较短,两侧较宽。人种特征还包括常见的短头颅形状和较大的脑容量。新生儿臀部有蒙古斑也是一个特征。

欧亚大陆东部,蒙古人种根据寒冷适应程度,大致分为古蒙古人种和新蒙古人种,但从基因上来说,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异。

在今天的蒙古国地区、中国东北部、朝鲜半岛,“新蒙古人种”比例压倒性地高,据说越靠近亚洲大陆南部和岛屿,旧蒙古人种的比例就会增加。

早期人类学家认为,在欧亚大陆东部和北部的寒冷地区,一群取得了独特的寒冷适应能力的人,被定性为新蒙古人种。

新蒙古人种具有适应寒冷地区的体质,如体型较大、五官光滑、蒙古式褶皱(内眼角有褶皱,下图)、体毛很少(尤其是男性胡须很少)等。

1950年,Carleton S. Coon、Stanley M. Garn和Joseph B. Birdsell提出,“蒙古人种”面部的相对平坦是由于适应亚洲北极地区和副极地地区的极寒条件而形成的。

他们认为“蒙古人种”眼窝垂直延伸,为眼球周围的脂肪组织腾出空间,并且“缩小”了眉脊内部称为额窦的空间的大小,通过鼻骨平贴面部,以及向前突出的扩大颧骨而减少了鼻子的表面积,从而减少一次性大量地吸入寒冷空气。

尽管如此,1965 年 A. T. Steegmann 的一项研究表明,所谓的适应寒冷的扁平脸并没有比欧洲人的面部结构提供更好的防冻保护。

20世纪初,由于美国特殊的移民历史,美国学者认为整个世界是由高加索人、蒙古人、黑人这三个不同人种组成。

在美国这种观念似乎是可信的,因为当时美国大多数新移民来自中国东南部、西北欧和西非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均是典型“黄、白、黑”肤色的代表,这使得三个种族的观点显得“真实、自然、不可避免”。

195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他们的声明《种族问题》,它谴责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将“种族不平等的学说” 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并提议用“族裔”取代“种族”一词,因为当“种族”这个词被用在通俗的说法中时,人们就会习惯性地犯下错误。

参考资料

Алексеева Т. И. (ред.), Богатенков Д. В., Дробышевский С. В. Антропология: Учебно-метод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 М.: Институт дистант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 2004. — 459 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