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旬,在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口前,妇人带着一个男子去往公安局。
埋头分析案件的警察抬了头,“你遇到什么困难吗?”
妇人语出惊人,“我丈夫不是普通人,我要举报。”
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党残余势力并没有完全消失,隐名埋姓,苟且活在大陆某个角落的将领也并非少数。
妇人说完这一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还主动拿出48两黄金和少数丝绸。这下子,警官警觉起来,要知道在百废待兴的年代,拥有这些东西只可能是旧地主或国军将领。
警官冷静地观察男子,只见他脸部五官端正,穿着有多处缝补痕迹的衣服,手臂有多处残留的伤疤,很简陋,但身上却散发着一种与常人不一般的气息。
面对警官眼光的扫射,男子很淡定,而在后面的审问过程中,他也直率地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国民党王牌军2军的师长军长王凌云。
当时,共产党对国民党将领可谓是痛恨至极,因为他们杀害了很多同胞,新中国成立后被逮捕的国民党将领基本被处以死刑。
这已经超脱警察的处理范围,警察们面面相觑,低头商讨片刻就将王凌云送去军队将领处理。而军队对王凌云地处理方案只是囚禁十年进行劳动改造。
那么,王凌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和其他国民党将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以至于军队会对他网开一面?这需要从王凌云的从军经历说起。
灾荒遍野,王凌云投笔从戎时势造英雄,乱世出枭雄。每一个拥有传奇色彩人生的英雄都有一个不一般的起点。
王凌云是一个不幸的人,出生在粮食大省河南,却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丁戌奇荒”,即便他家庭有几百亩祖宗传下的田地,也几乎颗粒无收,小小年纪就见到了骨瘦如柴的贫民啃食树皮的惨象。
但是,王凌云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家里人节俭衣食,仍然是要让他进私塾读书写字。显而易见,王凌云的一家人希望儿子能够通过科举之路,重振家业,摆脱贫困的处理。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自然灾害和清政府的剥削行为,迫使一群贫农抱团加入土匪,四处抢劫,弄得民不聊生,昏庸无能的清朝统治者对此也还是无动于衷。
终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王凌云的科举梦也就成了黄粱美梦。
刚出私塾的王凌云对局势看得很明白,都是因为匪徒肆虐,中国才会如此混乱。那么,投笔从戎或许是一条更好的出路。
而此时的中国正被三个大军阀统治着,吴佩孚就是其中一个,他统治的范围就包括河南。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北京的街头有着大量的大学生游行示威,抗议政府为求自保,擅自让官员参与关于出让青岛的《巴黎合约》签字会议的举动。
贪官躲在政府的角落里“避难”,瑟瑟发抖。可游行的学生见抓不到贪官,就选择火烧贪官的私宅。
当天有数十名学生被以“暴徒”为由逮捕了。吴佩孚收到消息,但他没有去镇压。
王凌云对吴佩孚的爱国举动略有耳闻,他也想成为一名爱国将士。于是,他和在私塾读书认识的彭耀朋友赵大盈一同申请加入军阀吴佩孚的兵营。
只不过,数年静坐私塾读书的王凌云身体羸弱,对突如其来的高强度训练适应性弱。
在前三个月的训练过程中,王凌云白天在烈日下扎马步,晚上腿部疼得无法入睡。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终于,王凌云忍受不下去,在门卫换岗的时候,穿上便装溜出去。
那是一个秋天,风微凉,吹到“逃兵”王凌云身上却异常刺骨。
王凌云回想起自己熟读诗书数年,结果却无法做到衣锦还乡,让家人过上美满的生活;想做爱国将士,当兵数月却忍受不了那一种艰苦。两次的失败对王凌云的打击是巨大的。
庆幸的是,他遇到命运转折点的恩人——郑国翰。
恩师带着王凌云成为合格的爱国军人
郑国翰不是一个普通人。在和王凌云碰面时,他是一个地方县里的清官,因其热情于解决百姓的上诉,两袖清风,未有受贿的传闻而饱受百姓的爱戴,甚至还有一个名号,“郑青天”。
郑国翰对前来拜访的王凌云自然是十分热情。
他对王凌云的迷茫进行了详解,告知其读书方能让自己的目标更为明确,并在得知王凌云囊中羞涩时慷慨资助上学。
王凌云对郑国翰感激不尽,视其为恩师。
可就在他念书期间,刚正不阿的郑国翰因对鸦片贸易的打压使得其成为不少地主眼里的眼中钉,不久民国政府的官员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扣押十年。
遵纪守法,惩恶扬善的行为反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郑国翰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反省中,意识到贪腐无度的民国政府根本不可能允许清官出现。
若要当官,那就必须主动融入他们那一堆淤泥。对此,郑国翰抱有一个信念,要组建一个民团,为百姓谋福。
1920年,匪徒肆虐,当地的地主豪绅常被打劫,多是绑架富豪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妻女,然后索要高额的绑架费。
王凌云对此有深刻的印象,曾在回忆录写道:“很多地主成为了肥票,经过土匪的洗劫之后往往家破人亡。”
此时刚出狱的郑国翰赶忙组建兵团,而王凌云接受恩施郑国翰的邀请,加入其中。
王凌云在学堂上已经有充足理论基础,差的只是实战经验。多亏恩师郑国翰曾经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秀才,王凌云在剿匪过程中成功将理论应用于实战,积累了经验。
但王凌云提出了一个建议,收编土匪。这与恩师郑国翰的想法有极大的出入。王凌云给出的理由是作乱的土匪有很大一部分是被逼上梁山的。
试想一下,旱灾三年,缺粮而死的人比比皆是。与其做个路边白骨,不如当个抢劫豪绅的土匪,那样才有一丝活下去的机会。
郑国翰认可王凌云的想法。他们先对绑架豪绅的土匪索要钱财的行为明确表示拒绝,再告知其收编后的好处,遇到不接受收变的土匪则采用打击的方式。
就这样软硬兼施的形式下,不少经验丰富的土匪加入到王凌云阵营,匪乱平息。民团同时也发展到旅的规模。
为表“忠心”,王凌云参与剿共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王凌云带领兵团闹出的动静吸引了传到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张钫的注意力。
按常理说,国民党对土匪般的民团应秉持打压的态度。可张钫听闻王凌云所做之事,大喜过望,连称遇到知己。
原来张钫亦是穷苦出生,同样也有着一颗爱护民众的心,他自然希望能够收揽王凌云于其阵营。王凌云不以为然。
但是在和张钫会谈时,他听了一句话,愣住了,随后就答应了张钫的要求。
当时,张钫苦口婆心地劝导,“北洋时代落幕了,而你王凌云合区何从?是回去养老?还是建功立业呢。”
毕竟,王凌云是一个想要改变旧中国的人。
1930年9月,王凌云的兵团收编入国民党军队旗下,而王凌云被任命为少将师长。
四个月后,蒋介石下达指令,要求他开展剿匪行动,消灭共产党军。王凌云知晓共产党军为忠义之师,也是一心造福百姓的“土匪”。
于是,王凌云佯装兵力不足,和红军来回撕扯,实则让红军找机会逃脱险境。
此举未被蒋介石以及其亲信观察出来,但王凌云显然是毫无“战功”可言,在蒋介石政权下的诸位将领中被人为排挤。
王凌云累了,政府内的人情关系复杂,非他所能通晓。倘若在此浑浊的淤泥中为功名利禄苟且偷生,何不畅快地外出痛打日寇,完成自己的初衷!这样也才对得起自己苦学多年的军事才能。
幡然醒悟,王凌云投身抗日1937年,蓄谋已久的日寇在中国多处开始发起进攻,抗日战争一触即发。对此强劲的外敌,国民党政权内的将领互相推诿,生怕自己成为战场的冤魂。蒋介石一筹莫张。
“报告,我要去打日寇。”闭眼深思的蒋介石抬头扫射,最后落在声音的主人——王凌云,稍加片刻,他便同意了王凌云的申请。
未曾想到,蒋介石的这一个决定,竟让王凌云成为日寇眼中闻之色变的“恶魔”。
日军有着“建立东南亚共荣圈”的计划,对中国设定的扫荡时间为三个月。此猖狂的举动甚至还发表在报纸上,让王凌云愤慨不已。
不过,王凌云很理性。面对日寇步步紧逼,国民党节节败退的事实,他沉着冷静地分析战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作战方针。
他深知,在此生死存亡之刻,每战败一次,士气便会不可逆地降低一点。
也正是因为王凌云对日寇的谨慎,在1937年至1945年,他带领部队和日寇周旋,逐步将日寇赶离中国城市。
而在期间的十余场战役中,淞沪会战是其高光时刻,桂南战役则展示了他独特的军事天赋。
1937年的秋季,日寇刻意让两名官兵强行闯入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卫兵击毙。随后,日寇以此为由,要求中国把上海保安队解散,同时拆卸掉防御工事。
在被拒绝后,日寇即刻使用放置在租界和黄浦江的日舰向江湾、闸北一带炮击,甚至还波及上海市中心。
此时,王凌云在阵前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将军,带领七十六师奔赴战场。
10月6日,王凌云部队到达目的地。和其他国军将领不同,王凌云并没有躲在军营里单纯只是指挥将士,而是亲自拿着枪和普通士兵混在一起冲锋。
据解密的党史记载,此次战役耗时四天四夜,国军的精锐部队竟然有百分之六十死去,这才让猖狂的日军暂缓步伐,从而无法实现三个月占领中国。
其中,王凌云率领的部队是人员伤亡最少的。王凌云的部队因此被蒋介石亲自改名为“福山部队”。王凌云及其部队一战扬名。
不过,这是开始,王凌云在桂南战役的指挥才是他军事天赋的体现。
1939年11月,为能够截断中国南宁和越南凉山的红色军队的联系,日军让司令官安藤利吉带领着训练有素的第5师和台湾混成旅匍匐前行,海军第2派遣支舰队、第3联合航空队则在掩护着,他们的计划就是从钦州湾直奔桂南地区,占据优势地位。
驻守的中国军队猝不及防,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日军还攻占了昆仑关。蒋介石收到此讯息,赶忙调遣部队去剿敌。
12月24日,王凌云认为九塘东北枯桃岭是一个突破口,能截断昆仑关的日军对外的联系。
于是,国军先偷袭驻扎在九塘东北枯桃岭的日寇,飞机轰炸,掩盖着匍匐前行的步兵,把惊慌失措的日寇一一消灭。
战果是日军第21旅团被击溃,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血流战场。
接着,王凌云带领军队,在红军的协同下,于31日收复昆仑关,并在后面逐步把日军赶出了广西。
此次战役结束后,王凌云成为为数不多的被记功的将领之一。
国共内战,王凌云成为弃子1945年,日寇低下头颅认罪,宣布投降。
王凌云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的“银质自由勋章”。可不幸的是,国共发生内战,王凌云还成为弃子。
蒋介石对王凌云的态度始终是谨慎加排斥。
在他看来,有北洋背景的王凌云从始至终都不可能是自己人,随时可能倒戈一击。
也就是说,蒋介石从始至终只是把王凌云看做是一枚棋子,随时可丢弃。
1948年,淮海战役拉开了帷幕,远在北平的蒋介石发电报做了以下安排:
(一)华中、徐州两总部由白崇禧统一指挥。
(二)王凌云第13绥靖区之第2军、第15军可归入第12兵团序列,华中“剿总”必要时,可放弃南阳,以便第12兵团进出周家口。
(三)可任宋希濂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明眼人可以看出王凌云的兵权已经被分散给其他将领,他没有名副其实的指挥权。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1949年初,宋希濂传递蒋介石的指令给王凌云,宣接管王凌云掌管的第15军和第13绥靖区的总部人员。
王凌云心灰意冷,改名张克明,离开国军,去往重庆。文章开头所说的妇人就是他在重庆农村的一户人家里使用48两黄金买下。
此时的他想息事宁人,过平凡的日子。只可惜,王凌云在休闲日子仍然通过报纸关注剿匪状况的举动让妇人产生了疑心,最终进了监狱。
王凌云是一代爱国枭雄,其当初所做的爱国举动自然会被共军将领所知。所以,尽管王凌云有参与剿共行动,他仍然能得到共军将领的谅解,仅是判处十年牢刑。
只是,出狱后的王凌云突然消失了,或许,他去追逐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