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连发五次电报,若彭老总重视,毛岸英还会牺牲吗?

奇葩历史观点 2024-10-10 23:08:14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出兵朝鲜。在为彭德怀送行时,毅然将自己的长子毛岸英也送上了战场。

毛岸英8岁失去母亲,后被秘密送往苏联学习共十年,精通各国语言。毛主席之所以送他上战场,是为了给彭德怀做翻译,方便与苏联方面沟通。

毛岸英继承了父亲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不负父亲的期望,毅然走上了战场。但是也没有料到,毛岸英会一去不复返。

在第二次战役刚刚发起没多久,美国就向中国志愿军总指挥部所在的大榆洞扔下了两颗炸弹。瞬时间,指挥所就被炸成了废墟,毛岸英与彭德怀身边另一位秘书高瑞欣不幸牺牲。

事发突然,谁也没有反应过来,当人们从废墟中找到毛岸英的遗体时,他的面容已被烧毁。最终,还是通过他手腕上的手表残骸才确认了遗体。

当彭德怀得知毛岸英、高瑞欣牺牲的消息时两眼发愣,站立不稳,沉默了很久,才自言自语道:“唉,万万没想到他们就这样突然离开了人世。”

当天中午和当天晚上,彭德怀面对食物难以下咽,他独自蹲在防空洞口,怅然望着黑漆漆的天空发呆,时而叹气,语调中带着悲戚。

良久,彭德怀站起身走到了办公桌旁,向中央军委发出了毛岸英牺牲的秘密电报。

多年后,毛岸英牺牲的秘密文件被公开,尘封了几十年的秘密终于大白于世。

然而,就在人们在感叹这位年轻英雄精神的同时,却注意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毛岸英牺牲前,毛主席曾向彭德怀连发五次电报,而电报的内容是督促总指挥部尽快修建防空洞。

原来,毛主席似乎早就预料到大榆洞的危险,所以四次催促修建防空洞,但根据资料显示,彭德怀起初并不愿意修建防空洞。

毛主席第一次发电报为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刚刚入朝,毛主席便指示志愿军司令部“应立即修建防空洞,不可疏忽大意。”然而当时彭德怀在考虑如何粉碎敌人的进攻、扭转战局,他认为:“美国飞机是吓唬胆小的,扔个炸弹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似乎得知彭德怀的想法,于是在10月21日再次发电:“你们的指挥所应速筑可靠的防空洞,保障你们的安全。”

10月27日,毛主席第三次来电:“你们指挥所应移至安全地点,现在位置不好。”次日,毛主席第四次发电,口气更加严厉:“你们指挥所应速建坚固的防空洞,立即修建,万勿疏忽。”

就在毛岸英牺牲前的11月24日,毛主席发电又强调道:“请你们充分注意机关的安全,全然不可大意。”

毛主席连续五次发电,却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1951年,彭德怀回国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朝鲜战场的情况时,专门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和处理情况。

看到毛主席悲伤的神情,彭德怀内疚地说:“主席,我对你和恩来几次督促‘志司’注意防控的指示不重视,致岸英和高参谋不幸牺牲,我应承担责任。”

毛主席听后缓慢抬起头,他没有出言责怪,而是反过来安慰道:“不要因为是毛岸英喜欢僧了,就当成一件大事,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彭德怀向毛主席认错这段话,不由地引发人们的思考,若彭德怀早些对毛主席催促修建防空洞的电报重视起来,毛岸英还会牺牲吗?其实若仔细研究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毛岸英的牺牲并不是彭德怀造成的。

其一,毛主席在发送第二次电报后,彭德怀和志司其他领导便开始了修建防空洞的行动。毛主席之所以又连续发送三份电报,主旨都是在为指挥部的安全考虑。

而彭德怀之所以不愿意进入防空洞,一是他不怕牺牲,二是防空洞中不停滴水,无法挂地图,这非常影响彭德怀思考。

其二,在美国飞机轰炸之前,指挥部就意识到了危险,警卫员拉着彭老总进入了防空洞中避险,所有人员也都进入了防空洞。

然而,美国飞机十分狡猾,它们在空中盘旋了几分钟后撤走,给指挥部造成了危险解除的假象。

毛岸英当时也担心飞机没有走远,但他更在意指挥所里的文件,于是在飞机走后,他便与其他三位秘书进入了办公室。

可就当他们进入房间后没多久,美国飞机突然折回。听到动静的其他两位秘书赶紧让毛岸英撤离,可此时已经来不及了,两颗炸弹直直地朝着办公室坠落。

发现飞机的那两位秘书刚跑出屋子炸弹就落了下来,一位没有受伤,一位则烧伤了半边脸,而毛岸英和高瑞欣没有来及得逃生,被埋到了废墟中。

所以,毛岸英的牺牲并不能将所有责任都强加在彭德怀身上。对于他们来说,生死已置之度外,虽死犹荣。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