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一波涨近30%,“锂王”多头的子弹已耗尽?

牛前研究 2024-04-13 22:06:45
导读 李灵:弘则锌、碳酸锂分析师,多年有色金属锌及新能源锂产业链研究经验,对全产业链有具体了解,对短中期供需矛盾及产业成本变化有效把握,构建较为完善互通的产业研究框架及数据库;逐步覆盖能源转型板块,对欧洲和中国的能源、电力、碳排进行跟进研究,构建较为完善的研究框架。 核心观点:我们认为即使这种短暂的错配出现,也不应该给出边际产能利润,从估值水平来看,12万的边际估值不太容易向上突破。 正文 本文来自于04.07晚上“牛转钱坤”直播中关于碳酸锂的分享内容。 供需错配的反弹 年后,碳酸锂迎来了一波比较流畅的反弹,从3月中旬开始,一直处在偏震荡的状态。 目前市场的交易核心是3月份的供需错配小周期。春节前碳酸锂的价格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供给侧整体利润水平比较薄,生产意愿受到影响。 节后,在价格战充分的激励下,终端消费的强度有非常明显的回升,从锂盐的产出到正极,包括到终端新能源车的销售情况都有明显改善。整个中下游环节,在2023年经历了一轮比较顺畅的去库过程,形成了比较顺畅的正反馈, 从2月到3月,产生了由于季节性因素所导致的错配,对应到23年下半年,库存开始向上游集聚,从正极往下的环节是偏低库存,同时偏低利润的状态去迎接旺季,会形成价格向上反弹的基础条件。 同时,江西的环保影响,不断激化供需短暂错配的预期。供需两侧形成了一轮比较强的向上推力,但是价格回到12万之后,市场是比较纠结的。对于2024年的判断是很难有趋势意义上的行情。 24年很难有趋势行情(产量过剩) 价格方面,我们认为12万的位置很难上去。 去年12月份之后,澳洲、国内云母侧整体利润水平受损非常明显,所以我们把供给侧体量向下调整,同时对需求侧非常乐观,如果不考虑已经发生的海外新能源车潜在的倒退,2024年依然有接近10%左右的过剩幅度,过剩体量维持在接近10万吨左右。 目前的定价因素主要是利润,一旦边际产能有利润,就导致主动缩减产量的行为大打折扣。 这个过程跟19年的产能退出情况不同,现阶段是产量上面的调整,所以一旦给出超额的利润水平,供给弹性就会很容易恢复。 24年很多项目进程已经达到80%左右,只是进入到中后期的顺延项目可能会有一些超前产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即使这种短暂的错配出现,也不应该给出边际产能利润,从估值水平来看,12万的边际估值不太容易向上突破。 和去年同期比较 供需错配持续得到高价的验证,同时环保的潜在影响没有落定,所以供给端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从现实意义来讲,碳酸锂本身不存在向下做空的驱动。 跟去年3、4月份的情况相比,相同点是,都受到环保的影响,需求明显都有持续的环比改善,库存都是在上游多,下游较少。但是也有不一致的地方,2023年上半年海外大部分矿产资源没有有效的投放,形成稳定增量是在5月份之后,供给侧开始有非常明显的兑现。 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像去年一样考虑翻倍行情。因为现在的产业链,没有所谓的产能瓶颈,影响开工或者意愿的主要原因是产业链条的利润分配不均。 3月份价格回升之后,锂盐加工的利润水平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修正,带来产量的改善。所以供给的实际释放潜力是比较强的。 利润分配情况 所谓的错配是短暂时间内,正极的产量恢复速度比锂盐要快。价格上涨之后,正极的利润水平没有得到比较有效的修正,反而锂盐利润通过挤占正极利润实现大幅向上修正。 所以会导致整体的错配不太容易延续。因为正极端必须要看到有非常强的刚需补库行为,同时也要释放投机性补库的行动,才能够有更大的矛盾释放。但是这都需要满足两个前提,一个是库存水平比较低,第二个是要有利润。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产一吨亏一吨,本身也不会产生激进的补库节奏。所以错配的矛盾不会持续激化,中间环节向下传递的过程中有非常大的问题。 未来4、5月的锂盐加工产能,和现在的有色商品比较相似。相对于资源来讲是过剩的,正极的加工产能相对于锂盐来讲,过剩幅度更大。锂盐和正极都不具备获取比较好的利润分配能力。 定价权下移+下游成本控制 远期来看,锂资源的头部集中度,随着新产能的陆续投放在持续下降。电池的头部集中度在持续增强。定价的核心在下游。对于下游来讲,现在的需求核心在新能源汽车。 国内新能源份额占到全球60%以上,最近整体的内卷带来通缩。去年已经接近40%的渗透率,去实现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张,全市场接近70%左右的价格区间去内卷,就必须向下渗透到15万以下。车企本身的销售已经得到锁定,更大程度会做成本控制。 在话语权的削弱和成本控制的诉求之下,我们认为从产业的直接竞争和价格成本传递来讲,短期整体的定价很难出现反转。 所以我们倾向于边际产能有利润的估值水平,就是比较合适沽空的价位。只是进入4月份之后,可能会进入供需错配的化解周期,必须要看到终端需求增速的弥合,需要时间确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