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股份,曾经的工业互联网独角兽(当然现在也是独角兽),可现在大众的心目中已经是“ST国联”了。
其实不管是市场认为它会被ST的,还是认为它不会被ST的,还是在路上一直提示风险的,结论出来之前,任何的观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样带来了市场的担忧博弈,可是这些博弈围绕的都是一个形式上的帽子,这个形式上的帽子对广大股民来说,并没有直接影响,只是对机构投资者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是确定的。
我们先看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1、国联股份被立案之后,从前十大流通股东退出的有:广发基金、社保、北向。(实际上还有一大堆基金,最高峰的时候有85家基金公司持股)
2、国联股份被立案之后,仍然在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招商基金
这个变化说明,广发基金和社保基金的风控对于被立案的企业做了严格的风控,反之看招商基金的风控就没有那么严格,因为立案并不代表一定会存在什么问题。(当然大概率还是会被处理,看怎么处理)
从而可以推演出一种路径:
1、如果立案不结案或者结案被ST,其实广发和社保这类风控严格的基金,他们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一样是进不来。
2、如果结案的结果不是ST,是不处罚或者是因为信息披露不准确罚款,那么这些基金是不是又能杀回来了?
第二种情况,我们姑且先不考虑,就当它不存在,就说如果国联被ST了,市场情绪扰动的其实是招商基金+当下的存量玩家。
根据第三季报显示,招商基金旗下有22只产品持有国联,总计持股5143万股,占流通比例7.14%;北向(香港中央)总计持股961万股,占流通比例1.33%。
按当前市场情绪的承接能力,2个跌停,清仓完毕,也就对应的是20%的回撤。(当然这是理想化的情况,也可能会更过那就算不清楚了)
好了,我们大概估算了回撤空间,这对应的是风险。
可是,这个风险点,让我们忽略了投资的内核,那就是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质量。毕竟经过一年的时间观察,行政的处罚对企业的经营是否带来了实质性的经营影响,我们也看到了企业交出的答卷,并没有直接关系。
咱们就看几个关键点:
1、企业经营情况是向好还是向坏:答案是肯定的,向好
三季报,收入同比增长26.13%、净利润同比增长11.41%、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7.84%。
2、整体大经济环境是好还是坏:答案也是肯定的,坏
我们从宏观的经济数据来看,规上企业的利润都在下滑。
这两点结合起来看,国联股份要不就是所处的赛道还有普世红利覆盖,要不就是企业经营韧性很强。整体的经济环境那么的糟糕,还能实现增长的企业,都是比较有韧性能面对困难的企业。
回到投资的本质,我们投的是企业成长回报,用合适的价格去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企业在成长,赛道空间又很大,价格又合理。
实际上怎么样的行政处罚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能力,那我们何必把这个风险点过于的放大呢?(这点其实是我们散户的优势,机构只能干瞪眼)
另外国联股份还有几个近期的增长点
1、出口业务已经贡献收入比重超过15%,还在高速的增长中。
2、99电商节的大部分收入会确认在第四季度。
3、2024年的新注册会员的还在高速的增长
如果近期的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我们做一个极端的假设,2024年报实现了20%的增长(相当于17亿净利润)对应的PE为10倍,然后结案被ST了,股价下跌20%(跌到144亿市值),对应的PE为8.5倍。
在业绩不拉胯的情况下,这个估值还能下到哪里去?
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投资的本源,我们需要的是资本投资回报,如果短期的帽子不影响实质的经营回报,又何必在乎一时的市场波动呢。
现在开始,把国联当成下一年的重点标的,用1-2年的周期去验证它的价值回归,也许比在其他里面高抛低吸收益率还要高一些。
喜欢蚂蚁的文章,可以点一下关注,每天发点财经故事,有时候也发点公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