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成荫
关注作者,每天为你更新新的内容
1992年小平同志南廵讲话,提到了改革开放时说了一句话:“国家需要改革开放,人民需要改革开放,谁不改革谁下台!对,不改革开放就下台!下台!”
后来,这句话被延伸为“不换思就换人”。
小平同志南廵讲话,谁不改革谁下台(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1921年12月27日,《人民资讯》载文,12月26日河南许昌再次召开“万人大会”——“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部署会议。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放狠话:“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
这是把“不换思想就换人”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句话成了“统一思想”的法宝。
1921年12月26日许昌万人大会:不换思想就换人(图片来自《人民资讯》)
其实,“不换思想就换人”并不是小平同志创造的,很早就有了,并多次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最初“不换思想就换人”是大改革家王安石提出来的。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46岁的王安石迎来了人生中的伯乐。宋神宗坚信,王安石就是那个可以力挽狂澜的人。他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宰相,让他全面主持改革运动。
王安石以决绝的手段推动革新事业,遭到了重重阻挡。为了踢开改革路上的绊脚石,他本着“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极端原则,一个月内就撤换了十四名御史。同时,不遗余力地把支持改革的前任皇上不重用的老臣和满腔热血的门生们推向前台。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驾驭着改革航船艰难前行,可谓如履薄冰,最终强势推进完成。
这与小平同志的“谁不改革谁下台”似乎是一脉相承。
王安石改革:不换思想就换人
还有一句话,叫做“不换脑袋就换人”,这是“不换思想”的孪生兄弟。
黄瑞生编了本书,叫《不换脑袋就换人》,并于2008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书中对员工“换脑袋”的章节大概意思为:员工仅仅做到本本分分地完成工作,尽职尽责地维护企业的利益已经远远不够。当你的思路不能有丝毫的突破,当你为企业创造的价人值还不及你从企业拿走的薪水,即使这时候你还没有出卖企业的秘密,也没有浪费企业的资源,恐怕你也得走人!
后来,机械工业出版社也出版了本书,书名就叫《不换思想就换人》,正式为“不换思想”树碑立传了。
机械工业出版社《不换思想就换人》
1976年改革开放后,“不换思想就换人”在实践中应用得比较多,任正非曾把这句话理解得相当透彻。
任正非认为:变革不是自发性的,“推”是必要的,但不是机关的一批书生纸上谈兵去“推”,而是把一批拥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将军循环回来去“推”。通过干部循环来推进变革。
不愿变怎么办?任正非:要敢于撤换不能适应的干部,不换思想就换人。
任正非:不换思想就换人
在1978年分田单干时,“不换思想就换人”发挥到了极致。不同意分田单干,那你卷起铺盖,走人。
那时,我们村凭借几个村办实业,分配收入远远超过国家平均水平,且发展后劲不可估量,故从领导到群众都不同意分田单干。后来成立了两级工作小组,上门“剃头”。公社的登主任任组长,两年间换了三任村长,就是因为三位村长“不肯换思想”,那只能“换人”。
第一任村长是我们的老村长,也就是他不同意分田单干的。登主任说他“思想陈旧,走老路线,不能接受新生事物,辞职吧,让能者上。”
第二任村长是登主任临时任命的,还没有经选举,只能算代村长。登主任安排他把大队的农技站解散,地分给农民耕种,他执行不力,和登主任顶嘴,想保持下来,被直接撤职了。
第三任村长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上任后,他把分田单干前留下的厂房、设备重新清理维修,想恢复村集体经济,为老百姓谋点福利。这次没有撤职,登主任让他打辞职报告了。
从此以后,笔者再也不知道我们村的村长是谁,因为从来没有见过村长的影子,至今也没有见过。不过,笔者明白了,所谓的“辞职”,实际上是被直接撤的,并非发自肺腑自愿的,辞职只是过下场。
1978年分田单干:不换思想就换人
笔者是愚钝,对“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理解较为浮浅,大概意思就是“不听话就换人”,是不是通俗易懂些?